3年前的今天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程开甲院士逝世 他隐姓埋名20多年 一生为国铸核盾 被称为“中国核司令” 今天,一起缅怀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
近日,工信部公布了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我区博众精工荣登榜单,本次共有58家企业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中,江苏2家,吴江数量占全省二分之一。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由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对在工业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进行表彰认定。截止目前,全区累计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全市9家),数量居苏州大市第一。
1. 移动边缘计算概念 MEC概念最初于2013年提出,可利用无线接入网络就近提供电信用户所需IT服务和云端计算功能,创造一个具备高性能、低时延与高带宽的电信级服务环境,加速网络中各项内容、服务及应用的下载,让消费者享有不间断的、高质量的网络体验。IBM与Nokia Siemens在2013年共同推出了一个计算平台,可在无线基站内部运行应用程序,向移动用户提供业务。 MEC一方面可以改善用户体验,节省带宽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将计算能力下沉到移动边缘计算节点,可以集成第三方应用,为移动边缘入口的服务创新提供无限可能。移动网络和移动应用的无缝结合,将为应对各种OTT(Over The Top)应用提供有力武器。 ETSI于2014年成立移动边缘计算规范工作组(Mobile Edge Computing Industry Specification Group),正式宣布推动移动边缘计算标准化工作。其基本思想是把云计算平台从移动核心网络内部迁移到移动接入网边缘,实现计算及存储资源的弹性利用。这一概念将传统电信蜂窝网络与互联网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旨在减少移动业务交付的端到端时延,发掘无线网络的潜在能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给电信运营商的运作模式带来全新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6G、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方兴未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正由信息时代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光通信作为一个基础性支撑产业,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更加凸显。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光通信产业也面临着创新升级与自主可控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11月11日,苏州市科协副主席顾志华率国际部部长裘迅、副部长李华健一行,莅临吴江开展海智工作专项调研。吴江区科协主席孟庆利、副主席李秀、学会部部长沈婧,以及亨通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魏忠诚、主任王少安和吴江光电产业科协执行副主席俞兴明、秘书长冯峰等予以了接待和汇报交流。
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电科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三角量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落户苏州 许昆林陈肇雄见证签约 今天,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昆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肇雄共同见证签约。省政府秘书长陈建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出席活动。
新时代呼唤弘扬工匠精神。昨天(11月10日)下午,《新华日报》记者走进汾湖高新区,实地探访新时代吴江“红色工匠”候选人——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中心总监杨红蕾,感受她的家国情怀,见识她的精湛技艺,领略她的时代风采。吴江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陆斌,汾湖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汾湖高新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陪同采访。
2019-2020年度吴江光电产业优秀科学技术 论文评选结果公示 各委员单位、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 为进一步助力吴江光电产业的科技进步,帮助提升广大产业科技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与创新水平,依照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申报工作的部署,我会组织开展了2019-2020年度吴江光电产业优秀科学技术论文评选工作,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论文2篇、二等奖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11篇、优胜奖8篇以及优秀组织奖(5家)。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关于组织申报“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的通知 关于组织申报“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的通知 各委员单位、科技工作者: 根据《关于开展第十六届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职业组)申报工作的通知》(吴奖办〔2021〕3号),第十六届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职业组)的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将通知予以转发。 “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是区级最高奖项,自去年开始面向企业单位设置了职业组,欢迎大家积极申报。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附件。申报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6日。 联系人:谈诚燕 联系电话:13405280198 附件:《关于开展第十六届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职业组)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1年11月10日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算力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新动能,得到世界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目前存在哪些瓶颈,该怎样破局?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电信运营企业如何在算网融合时代找准定位、加快转型,助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人民邮电》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我国著名信息通信网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请他就以上问题进行权威解读。 本文刊于人民邮电报2021年11月8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