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合作,加紧数字化转型升级 美国拜登政府发布逾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其中约1800亿美元用于发展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微电子等新兴技术,1000亿美元用于数字技术设施建设。欧盟委员会发布《2030数字指南针》计划书,为欧盟到2030年实现“数字主权”的数字化转型愿景明确方向,旨在构筑一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社会;发布总规模达3110亿欧元的预算提案,用于支持促进经济复苏、创造就业、环保和数字化转型。美国与欧盟成立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旨在为美欧在全球贸易、经济及技术方面的关键问题提供协商平台,在投资、数字化、技术供应链、数据治理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达成合作。 芯片短缺加速半导体产业大转移 芯片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并受疫情、火灾、停电和干旱等意外因素影响,呈持续蔓延之势。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芯片短缺或导致全球汽车产业减产超390万辆,损失1100亿美元。芯片短缺也导致供应价格上涨,带来半导体行业营收增长。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品的销售额达到4640亿美元,2021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受美国、日本等国的政策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企业计划扩大投资。美国政府对半导体供应链进行审查,并提出520亿美元的半导体及通信产业激励计划;英特尔公司宣布“IDM 2.0”计划,拟在美欧等地投资数百亿美元建设新工厂,并开展全球代工业务。韩国政府和芯片企业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斥资约510万亿韩元(约合2.9万亿人民币),建立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以争夺全球范围内的芯片主导地位;三星电子拟在美国和韩国投资447亿美元建厂。日本探讨半导体领域的“成长战略”,明确“确保经济安全”的理念,将促进集中投资。中国台湾台积电公司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高端制程技术研发,并将在美国和日本建厂。
对多束激光进行相干合成,是实现提升激光功率的同时保持光束质量的有效技术途径。它的发展基本和激光技术的发展同步,并已经应用在几乎各种类型的激光器中。近十年来,随着可合成激光模块的性能不断提升和相干合成使能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激光相干合成成果不断涌现,并发展了大量基于相干合成的大型研究计划。以光纤激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为代表,成为研制相干合成系统的三种高性能单元模块。 高性能相干合成的单元激光 1) 光纤激光相干合成 光纤激光是目前相干合成系统采用最多的激光器类型。尤其是近十年,受益于先进制造(如飞秒激光加工)、大科学工程(如力波探测)等应用领域的驱动和激光材料制备、非线性效应调控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单元光纤激光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正在朝着三个“任意”:任意功率、任意波长和任意输出模式的方向发展。 随着高性能工业级激光的推出,为构建模块化的激光阵列提供了技术基础。与此同时,相干合成技术也被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光纤激光系统中,如纳秒激光/皮秒激光/飞秒激光、1.0 μm/1.5 μm/2.0 μm等,大大加速了光纤激光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向大阵元数目扩展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法国Thales研究所、美国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美国Dayton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都实现了数十路光纤激光的相干合成。国防科技大学实现了107路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是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路数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2020年,以色列Civan公司实现了37路输出功率为16 kW的光纤激光相干合成,为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公开报道的最高功率。
11月30日下午,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召开的2021年度苏州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暨信息工作培训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根据吴江区科协的安排,吴江区的7个苏州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和独立信息员在区科协分会场集中参加。吴江区科协李秀副主席、沈婧部长、张勇副部长出席。苏州市吴江区光电科学技术协会(吴江光电产业科协)作为今年新获批的苏州市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也参加了本次培训。
11月22日,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公布《关于2021年苏州市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及独立信息员名单的通知》(苏科协〔2021〕94号),苏州市吴江区光电科学技术协会(吴江光电产业科协)成功入选。 今年,根据苏州市科协要求调整申报“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通知,在吴江区科协的指导和推荐下,吴江光电产业科协积极进行了申报,并成功入选。据介绍,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是科协组织了解科技工作者所思所想,反映科技工作者诉求的有效平台,做好调查站点工作是服务好科技工作者、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服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苏州市科协本次确认调整后的“苏州市科协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共69个、独立信息员9个。
18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了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 苏州4人成功入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迟力峰;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中科森辉微球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光辉;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纳米材料学家杨培东(出生于苏州);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沈政昌(苏州常熟人)。 目前 苏州两院院士人数已达139位
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1年新增院士结果出炉,共新增两院院士149位,新增外籍两院院士45位。其中信息通信领域有20位新入选两院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信息技术科学部新增10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近日完成,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其中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新增10位院士。 具体名单如下: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近日完成,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21年11月18日
11月13日下午,由6G俱乐部(筹)召集,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华为公司、百度公司、字节跳动、人民电竞、相关社会组织和投资机构、新媒体、垂直科技公司等有关人员参加的线下沙龙活动:“6G未来对元宇宙的深刻左右-虚拟世界里我们是谁”,在北京市精品游戏研发基地举办。 沙龙活动经过集中主题发言,具有深厚信息通信及互联网行业从业背景的专家们对6G网络和元宇宙目前的理论现状、发展逻辑、演变过程、时间节点、互为关系、未来融合等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沉浸式的讨论和研判,最后形成六个主要观点如下:
美国光学学会近期公布了2022年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名单,来自24个国家的106位专家当选。12位中国专家当选。 2022美国光学学会会士(中国)名单如下: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等规定,2021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科学院 202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