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苏州市光通信产业创新升级与自主可控发展研究

发布日期:2021-11-1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915 次

项目.jpg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6G、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方兴未艾,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正由信息时代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光通信作为一个基础性支撑产业,其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更加凸显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光通信产业也面临着创新升级与自主可控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光通信产业现状

光通信,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和支撑,以光纤承载并传输大量信息,是国民经济和信息发展的重要性基础产业,被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动脉”与“神经”。自1977年我国第一根光纤诞生40多年来,作为通信发展史上最为耀眼的里程碑,引发了全球通信技术的移动化、互联化、信息化、智能化大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和企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机、阻燃剂、推动力。


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光纤光缆”列为全市已拥有的“一批全国领先的特色优势产业”予以重视。伴随着全球信息通信技术迭代加快、升级提速,光通信产业发展迅猛,成为苏州十大超千亿级重大支持的新兴产业集群、十大重点产业链,拥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多家省部级技术中心、40多家省级智能车间、超2000项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最集聚、最配套、最齐全的和谐共生型产业生态圈。


苏州光通信产业发展基础较好,2020年实现光通信产业链相关产值1650亿元。无论是规模和技术领先性,都是国内和国际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已建立芯片、光器件、射频器件、基站配套、光电缆、光模块、传输及通信设备等完整的光通信全产业链,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央视《大国重器》报道:苏州有亚洲最大的光纤预制棒,是超级海光缆的生产基地。亨通集团打破国际垄断,历时6年研发出新一代“绿色光棒”,实现和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平起平坐。苏州高速光模块(100G以上)出口额占到全国光模块企业同类的95%以上,100G以上高端产品的整体销售额占全国同业的比例超60%。永鼎股份是中国光缆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


吴江是全国四大线缆基地之一,被誉名为“中国光电缆之都”,更是苏州光通信产业的桥头堡、集聚区,有亨通、永鼎、通鼎、富春江光电、欣达通信、胜信光电等一批知名企业,已发展成为国际主要线缆生产基地、全国通信光缆生产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积累了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有着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持续发展力,是全国光通信系列、品类最齐全完整的地区。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实行“链长制”,加快推进建设光通信等10个重点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吴江区着力将光电通信打造成为万亿级支柱产业,进一步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树立整体区域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话语权。


    今年7月,“2021年度苏州市光通信产业20强”发布,分别为: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光纤科技有限公司、苏州胜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孚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海光芯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安捷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伽蓝致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度亘激光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联讯仪器有限公司。从产业分布来看,含括了光纤光缆、光器件、光芯片、系统及设备、材料及服务5类;从地域分布来看,吴江区8家、苏州工业园区3家、苏州高新区3家、常熟市2家、吴中区1家、相城区1家、太仓市1家、张家港市1家。


从几家核心的光通信产业上市公司2021半年财报来看,行业回暖与上升势头明显。亨通光电(600487)上半年营收180.57亿元,同比增16.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1亿元,同比增51.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92.42%。永鼎股份(600105)上半年营收约19.59亿元,同比增58.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27亿元,同比增179.35%。通鼎互联(002491)上半年营收14.42亿元,同比减21.27%,归属于上市股东净利润为0.60亿元,同比大幅增近150%,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中际旭创(300308)上半年营收约32.98亿元,同比增1.64%。天孚通信(300394)上半年营收约4.9亿元,同比增24.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约1.38亿元,同比增9.15%……以上不难看出,吴江及苏州光通信产业在“十三五”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已实现了“十四五”开局红,光纤光缆行业正步入下一个量价齐升的发展周期。

光.jpg

二、新挑战与新机遇

2018年美国启动对中兴、华为的国际封锁打压,我国光通信产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就更为复杂,面临的自身供应链升级与创新压力也更大,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发展成为了行业一大课题。随着外有进一步加剧的国际贸易摩擦、单边保护和市场壁垒,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扩散等多重效应叠加,光通信产业已直面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主要新挑战

    1、国际贸易风险加大。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等,以信息安全为由不断对我国光通信产业加大动作,如:美国对华为制裁进一步升级、美国“清洁网络”计划、美国对有源光纤及其下游产品发起337调查、美国对LTE和3G蜂窝通信设备发起337调查、美国对涉华高密度光纤设备及其组件发起337调查、欧盟对我国光纤光缆发起反补贴调查、乌克兰对聚乙烯和聚氟乙烯进行全球保障措施调查、欧盟对单模光纤光缆发起反倾销调查、印度对单模光纤作出保障措施调查、乌克兰对进口电缆产品发起全球保障措施调查、美国撤销中国电信在美运营、印度限制电信产品进口……以各种形式和名目,大力阻拦我国5G通信的全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些年来,光纤通信推动信息通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从人工交换到程控交换,从话音、短信到图象、视频,国通信从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到5G时代领跑世界,由落后变成世界通信强国。针对我国5G、6G领先发展的这些不友好国际贸易环境,势必造成了光通信产业国际贸易风险的加大,也是行业发展的必承之重。


2、创新升级迫在眉睫。创新升级,已是小到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家企业,大到一方地区、一个国家,都在齐声发出的时代之音。就光通信产业而言,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融合,整个产业也正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战略转型


吴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做5G强链文章,抢抓5G发展风口,打通本地供应链,布局5G产业链,共建示范区具有标识度的5G产业集群。聚焦长三角中关村集成电路创新港、苏州大学·亨通未来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亨通长三角科大亨芯研究院、永鼎智慧科技产业园等重要载体,重点发展光子芯片、高速光模块、高性能光纤预制棒及光无源器件等5G通信器件,大力推动5G通信终端设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场景应用,加快布局量子通信产业链。无论是技术迭代、产品创新,还是数智转型,毫无疑问,全行业内各企业都正面临着升级发展的不同程度新挑战。


此外,近几年光纤光缆产能过剩,市场有效需要不足,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三大运营商集采价格下探,不少集采中标企业都在亏损供单。光缆集采价格两年从60元降到30多元再降到20元,光纤企业难以通过制造工艺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来消化。随着光纤到户基本覆盖完成,加之此前4G与5G出现青黄不接局面,光纤光缆市场格局转向“僧多粥少”。不难发现,在国内运营商集采价格未有明显回升之前,光纤光缆行业仍将处于调整期。尽管集采价格很不理想,但行业正在逐步走出底部区域,面向广阔的蓝海。从中国TOP级光通信企业创新状态来看,一些都选择了转型求发展,向光模块等上下游进军,向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延伸。目前来看,光纤行业有并购重组的可能性。


    3、疫情延碍全球进程。自2020年初开始的这场席转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毫无疑问成为了延迟甚至阻碍光通信产业全球化的又一大挑战。从调研中得知,一方面,国外严重疫情导致了很多国家实施了对外“封锁”,机场、港口等交通枢纽对外关闭,我国光通信产品无法如期出口;另一方面,海外高发疫情也导致一些国家处于停产停业、居家隔离状态,也直接导致亨通集团、永鼎集团、中利集团等的海外生产基地、产业园在一段时期内无法开工运营。


据企业反映,自去年全球疫情高发开始,国际海运集装箱“一箱难求”、价格猛涨的局面引发市场关注。根据6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的最新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低点818点,大涨358%。中国出口集装箱指数(CCFI)相比去年最低点也大涨203%。按照企业的说法“集装箱问题一直在变严重,今年比去年还严重。舱位也紧张,集装箱也紧张,价格持续上涨。”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表示,总体来看,上涨是由供需矛盾决定的,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各国复工复产,形势会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二)重要新机遇

1、纤缆市场上升明显

9月8日,中国移动2021至2022年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招标启动,预估采购规模约447.05万皮长公里(折合1.432亿芯公里),开启了中移动本年度普缆集采大戏,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据介绍,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已相继启动了450万芯公里蝶形光缆、超1077万芯公里带状光缆、8.6亿米数据线缆、174万面多频段天线、2.33亿米馈线等线缆相关集采项目,苏州的亨通、永鼎、通鼎、中利、苏驼、吴通、胜信、欣达等有入选。其中,今年的馈线集采量(2.33亿米)比2020年(1.02亿米)多一倍的情况下,产品平均中标价也从原来的6.71元/米,上涨到了10.83元/米。


9月11日,中国电信公布其今年引入光缆集采项目中标候选人名单,共20家全国厂商入选,其中,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驼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苏州光通信企业在列,排名分别为第1、3、12、16、29位。


除了运营商总部开启了相关集采外,地方运营商也陆续启动相关光纤光缆产品集采。从运营商的举动可以发现,我国在推动光纤网络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升网络覆盖率,这无疑将给光纤光缆需求增长带来利好。


在国内市场,在5G和 “双千兆”的拉动下,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海外市场,疫情过后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会加大。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光纤光缆市场都处于恢复期,国内光纤光缆行业将面临国内与海外的双重利好加持。


可以说,从曾经的欣欣向荣,到之后的跌入低谷,光纤光缆行业近两三年来在价格低迷的主导下气血两亏、元气大伤。当下,通过市场反馈可以发现,行业元气正慢慢恢复。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606万户;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82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563万个;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9.18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790万个,占比提升到93.5%。


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352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182.8万公里,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63.5%、34.4%和2.1%;接入网光缆比上年末净增192.8万公里,占比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光缆产量为2672.7万芯千米,上半年累计产量14004.6万芯千米,光缆产量累计同比增长5.9%。


数据揭示网络覆盖升级在持续,光纤光缆市场正逐步向好。


2、协同创新已成大势

去年9月,长三角光电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吴江召开,以“融入长三角协同、深化产业链布局、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吴江光通信产业集群牵头联合成立的“长三角光电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在会上揭牌成立。联盟以“引导产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为己任,将努力实现自“引导者”“推动者”“协调者”“服务者”四大职责定位,聚合长三角的光电行业组织与产业载体、龙头和优势企业、院校与科研单位、赋能服务机构等多方优质资源,合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的光电产业链及供应链协同创新体系。


当前,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启动着力推进光通信等10个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部署,以及建立健全苏州市产业链“一个发展规划、一个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研究院、一套运行机制、一群龙头企业、一个产业联盟、一批服务平台”的“八个一”工作模式要求,苏州光通信产业正在“四链一体”布局,协同打造世界光通信之都”。


今年3月,崔根良代表又将突出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带上全国两会。他认为,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虽然一直强调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优势创新资源依然集中在高校、院所,许多创新成果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为此, 他建议:国家通过创新政策引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资源协同,围绕产业链集聚创新要素,特别是建议通过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机制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构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我国产业基础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在光纤这样一种细若游丝的通道里,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坚持科技创新,带领团队不断打破国外垄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在光纤通信、超高压海缆、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成功走出一条创新创业的磅礴之路。“光纤预制棒、自主研发、耗时三年”,在亨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里程碑上,深深地镌刻着这4个关键词。“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赞誉:崔根良为中国光通信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中国每四公里光纤,就有一公里是亨通造。亨通成为继美国康宁后全球第二家拥有绿色光棒的企业。


    3、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2019年5月,吴江光电产业科协与中国光学学会在吴江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两年来已推动郭光灿院士、任晓敏等一批中国光学学会的知名专家,与亨通、永鼎、通鼎等企业形成了战略顾问、项目合作、产学研成果转化、科创平台搭建等丰硕成果。


根据《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和苏州市科协、苏州市工信局《服务科技经济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吴江区科协的领导和指导下,结合吴江光电产业科协与中国光学学会已有的合作基础,已共同启动筹建“中国光学学会(苏州)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站”。本着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宗旨,本项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工作,必将为苏州光通信、光电产业创新升级与自主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科技赋能。


8月,江苏省科协授予吴江为“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建设期为三年。本次入选的省海创基地,主要聚集光电缆、光通信、光电子等产业领域,将聚优亨通集团、永鼎集团、通鼎集团、博众精工、胜信光电、欣达通信等产业资源,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自身优势,积极用好科协海智资源优势,聚焦离岸创新机制、聚焦离岸集成政策、聚焦离岸吸引人才、聚焦离岸凸显成效,探索实践和打造立足吴江、立足产业、面向全省的海外创新资源集聚地。


按照吴江光电产业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知名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创业孵化项目的加速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和可持续模式,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赋能吴江光电产业打造全球性知名品牌影响力。


我们相信,依托“中国光学学会(苏州)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站”、“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两大科协赋能平台,将积极有效推进光通信产业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新高度。

通.jpg

 三、应对之策与建议

正如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说的那样:“越是困难挑战,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要浪费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要善于居危思进,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就苏州市光通信产业而言,要努力掌握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主动权、自主权实现产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1、融入“长三角”战略。苏州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地区和力量,吴江更是先行示范区,苏州光通信产业无论从产值总体量、头部企业数量、产业链规模,还是品牌力、影响力等综合方面,都引领着长三角区域光通信产业发展。要进一步依托这一战略力量、区域优势,联合搭建更多的长三角光通信产业组织、平台等协同、赋能的载体,携手打造万亿元的长三角光通信产业带。


2、抢抓“新基建”机遇5G基站建设、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也将是苏州光通信产业升级发展的当前又一新动能、广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光通信产业将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必将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3、推进“双循环”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多年来,已有亨通、永鼎、通鼎、中利、旭创等一批企业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大胆走出国门进行产业海外布局。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市场空间将进一步释放,值得企业去积极加大部署和主动抢占。


4、提升“产业链”布局全市正在着力推进光通信等10个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必将推动苏州光通信产业集群进一步由大向强提升,加快向万亿级产业迈进。多年来,业内众多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工作者也一直呼吁,希望苏州能有自己的光通信产业园、科技创新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海外发展赋能平台等产业联合发展载体。


5、做好“创新链”文章。当前,苏州光通信产业已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产业科技工作者联盟等创新载体,已拥有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多个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但这些还不够支撑全市光通信产业持续创新,仍需要进一步聚合全行业创新资源,建设产业联合研究院、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产业科技专家人才智库等协同赋能平台。


6、补齐“人才链”短板。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链”短板一直是苏州光通信产业创新升级的一大瓶颈,从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高度。尽管吴江光电产业科协由此应运而生,但仍需进一步在行业职称评审、技能自主鉴定、工种自主评定、技能大师联合培育、技能提升培训和大赛开展、车间一线工人培育及招聘等方面下力气,求创新,要充分运用科协组织的资源力量,形成良好的产业人才生态


7、注重价值链效能进一步打响苏州光通信产业“苏州制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苏州光通信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更高端。要充分重视人才要素在价值链建设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强化工匠精神、匠心品质的培养,系统性地打造最美科技工作者、名企工匠,使之成为产业、企业价值链建设的主力军、生力军。


8、强化“品牌力”建设。尽管苏州光电通信产业这些年持续健康发展,但国家层面的“金子招牌”却一个都没增加!行业品牌建设,与行业发展明显不成正比。建议相关部门在区域品牌建设中,充分重视和扶持产业科协、产业联盟和组织的平台资源和集聚优势,并赋予其产业品牌力建设的相关职能和必要条件,以便能有机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和广大力量,进一步打造提升“苏州光通信制造”的招牌。

未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