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移动电子设备(Certain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s,调查编码:337-TA-1324)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2月6日作出的初裁(No.16)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美国注册专利号10,129,590和10,244,284的调查。
随着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在今年6月1日正式运作的日子越来越近,欧洲知识产权的上空弥漫着诸多不确定性。其中就包括欧洲是否会成为NPE下一个活跃的地区的讨论,因为一旦UPC确定专利侵权成立,其禁令效果将覆盖加入UPC的成员国,这一“杀伤力”,绝对会成为专利权人的“利器”,也会成为众多实施人的“梦魇”。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的论文指出,全球海底光缆正面临气候变化“热点地区”的威胁,世界互联网处于巨大风险之中。 据悉,该研究出自一个由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主要评估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在何处影响海底电缆和登陆站。
德国政府或将出台加强对华为和中兴审查的计划,限制运营商使用来自中国供应商的某些组件,距离该国决定不实施彻底的禁令三年后。 德国网络安全局和内政部已经进行了数个月的调查,以评估5G网络中是否存在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组件。
荷兰政府 3月8 日证实,将在夏季前实施新的出口管制,禁止部分芯片设备出口到中国,外界猜测恐冲击荷兰芯片设备龙头爱司摩尔(ASML)。
近期,美方以所谓涉伊、涉俄等为由,先后多次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打压。美方滥施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的做法缺乏国际法依据,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其他国家之间正常的经贸往来,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双方经贸领域的博弈中也频出新招。日前,除美国已拥有并频繁适用的针对外国对美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的制度(即大家常说的CFIUS外资安审制度)外,美国正在研究开发新的政策工具,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竞争,而对从美国境内流出的对外投资予以必要的审查,正是美国拟开发的新政策工具之一,这种新工具被称为“对外投资审查机制”,也有人称之为反向CFIUS。在一个高举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大旗的国家,此项政策与其一直倡导的促进资本自由流动的主张完全相悖。
大洋彼岸一则新规,或将搅动全球充电桩市场! 当地时间2月15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全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最终规定。根据这份最终规则,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电动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建造,立即生效。从即日起,任何铁制或钢制充电器外壳或壳体的最终组装和所有制造过程都要在美国进行。到2024年7月,所有部件的成本至少有55%也需要在美国国内生产。
2023年2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具有分层虚拟填充的半导体设备、电子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Layered Dummy Fil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42)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1月11日作出的初裁(No.12)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列名被告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of Hamilton, Bermuda的调查。
2023年2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射频传输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278)作出337部分终裁:经过复审,确认本案不存在侵权并终止本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