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视人才为第一资源。20世纪80年代,为组建河北正定县经济顾问团,他亲自向全国知名学者等发出100多封“求贤信”;20世纪90年代在闽东,他要求年轻干部普遍开展岗位轮换、纵横交流、外派挂职、担任助理、压担子锻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人才事业布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刘永坦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 (2021年9月29日)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幼年目睹山河破碎,在家国蒙难中萌生爱国心、强国志,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培育凝聚了一支掌握海防科技主动权的战略创新力量,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今天,党建网微平台与您一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部分重要论述。
9月28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会堂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和互动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院士作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琪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等就相关话题进行互动讨论。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出席论坛。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的百余位省部级、司局级领导干部参加论坛,科协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修班全体学员现场观摩,中石化集团干部员工通过在线视频收看。
来源:江苏税务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今年10月可以申报啦!
9月22日,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的“吴江区2021年全国科普日暨‘绿色中国行 生态文明展’启动仪式”在苏州青少年科技馆举行。 江苏省科技馆副馆长曾川宁,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张志军、吴江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沈良华,吴江区科协主席孟庆利,吴江生态环境局局长沈志荣,以及省科协秘书长、各学会协会负责人、苏州青少年科技馆分管领导、科技特色学校分管校长、部分师生等代表100多人参加。根据吴江区科协的安排,苏州市吴江区光电科学技术协会(吴江光电产业科协)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日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出《关于开展第二批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试点建设的通知》,决定在全省10家单位试点建设第二批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吴江区科协的指导和推荐下,苏州市吴江区光电科学技术协会(吴江光电产业科协)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 吴江区本次入选的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主要聚集光电缆、光通信、光电子等产业领域,将聚优亨通集团、永鼎集团、通鼎集团、博众精工、胜信光电、欣达通信等产业资源,充分发挥科协组织自身优势,积极用好科协海智资源优势,聚焦离岸创新机制、聚焦离岸集成政策、聚焦离岸吸引人才、聚焦离岸凸显成效,探索实践和打造立足吴江、立足产业、面向全省的海外创新资源集聚地。 吴江是全国通信光缆生产密集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江苏省通信光电缆出口基地,为全国四大线缆基地之一、全球主要光电缆产业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光电缆之都”,已形成以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光器件、通信电缆、数据电缆、电力电缆等全系列,行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集聚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了全国光电线缆产业的聚集地、示范区。 按照吴江光电产业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将力争在3-5年内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人才、知名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高端创业孵化项目的加速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和可持续模式,营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赋能吴江光电产业打造全球性知名品牌影响力。
着力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城市 《苏州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近年来,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复杂的变化,国际科技合作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在5G方面,美国将核心技术视为阻止中国崛起的手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限制中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那么中国科技产业该如何破局? 在近日举行的2021世界5G大会“全球5G科技合作论坛”上,各方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突破美国围堵的关键在于开放与创新。 中美围绕科技发展进行的较量,不仅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事情,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和技术体系的发展,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的企业并不希望看到全球经济技术两极化。 中国要破解美国的技术围堵,郑永年认为,就是要坚持“开放+创新”,而世界几千年历史已经表明,开放、合作、交流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只有在开放、交流的状态下,不同文明、文化的创新思维才能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激发更多的创新。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封闭会让原本先进的国家、先进的技术落伍,这不仅是中国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是全球很多国家的经验。 郑永年指出,今天中美两国的科技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美国不仅试图阻止中国获得海外先进技术,还为中国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设置种种障碍,不过这并不会阻止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 首先,中国一直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领导性力量,近代以来之所以会落后,主要原因是西方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国科技在绝大多数时候都远远领先于西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美国一些政客污蔑中国“盗窃”美国技术,这完全是在妖魔化自己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