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首次实现!祝贺中国科学家2024-01-17

中国科研团队近期提出一种量子电子商务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用户的量子电子商务应用场景演示,为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流程提供了无条件的安全性保证。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子刊《科学进展》上。 全球范围内,电子商务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力量。现有电子商务方案均采用公钥加密算法对信息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进行保护,其安全性是基于计算复杂度的假设,未来可能受到算力呈指数级提升的量子计算机的严重威胁。 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量子信息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信息安全所有要素、实现数字支付无条件安全性的理想途径。2023年,奥地利科学家已通过发展量子数字支付协议,成功确保了身份认证和支付信息的防伪造。然而,要确保整个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无条件安全,还需要解决“不可抵赖”这一特殊信息安全要素,国际上尚未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记者采访了解到,围绕量子数字签名的实用化,中国科学家已有近十年研究积累。在最新研究中,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增兵、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副教授尹华磊领衔的团队将量子数字签名作为一项底层技术,通过秘密共享的非对称特性和量子态的隐私特性等,构建了一个无条件安全的量子电子商务协议。 实验中,研究团队基于“四相位测量设备无关的量子态传输技术”,构建了一个5用户的量子网络。该网络结构无需事先指定可信第三方进行支付验证,因而不需要固定中心节点。通过将系统中所有量子态制备、传输偏差量化为信息泄露,可衡量协议的失败概率。该方案成功验证了将兆比特交易文件的秒量级处理速率扩展到百公里光纤传输的可行性。 据介绍,这一量子电子商务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推动数字经济的高速安全可持续发展。

《光学学报》副主编张旭苹: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深耕者,一辈子做好一件事2024-01-17

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智能光传感与调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光电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光纤传感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委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侨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IEEE SPS Nanjing主席,江苏省妇联执委,“光学学报”副主编。所主持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先后荣获了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一等奖,主持了来自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总装、交通部、国家电网等各项基金资助30多项,发表论文380多篇,出版专著2部,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际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近200项 02

6G: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态势及展望丨中国工程科学2024-01-16

第六代移动通信(6G)将开启“智赋万物、智慧内生”的信息技术新时代,相应技术研究成为移动通信行业的新热潮;在我国已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规模商用的背景下,明晰6G发展需求、把握6G发展态势、提出6G发展布局,对于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抢占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张平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3年第6期发表《6G: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态势及展望》一文。文章全面梳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6G战略部署情况,阐明6G商用继续赋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6G关键核心技术将实现重大突破、6G网络安全将事关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等重大趋势,指出我国6G发展在研发投入、技术标准、开放生态、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面临突出挑战,需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以突破技术创新壁垒、以6G标准为目标方向来增强通信标准话语权、深化6G国际合作以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产业生态、攻关6G核心技术以建立安全可控技术体系。

苏州市科协调研苏州市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2024-01-16

1月16日,苏州市科协副主席倪志强,苏州市科协秘书长、学会部部长陈嵘,苏州市科协国际部部长裘迅等一行来吴江调研。吴江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陶蓉芳等陪同。

2023年度电信行业“大国工匠”名单发布2024-01-15

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日前发布2023年度电信行业“大国工匠”名单,中国星网网络创新研究院网络系统技术研究中心王妮炜等20名同志被命名为2023年度电信行业“大国工匠”。   电信行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行业。长期以来,电信行业广大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为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风采,涌现了一大批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人才。2023年7月,中国国防邮电工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联合开展了2023年度电信行业“大国工匠”推荐学习宣传活动,经过推荐、初审、网络投票、评审、公示等程序,最终产生2023年度电信行业“大国工匠”。   主办方希望获得命名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引领示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再创佳绩,为电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电信行业广大职工要以他们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科普 | 光纤的逸事2024-01-10

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推动了电线的发明,使得电可以沿着电线进行传输,奠定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人们认识光是从牛顿时代开始,但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通讯需求的发展,康宁公司于1967年研制出第一根光纤,但是其损耗是1dB/m,根本没法用于通讯。 这时正在英国的高锟研究了光纤,提出光纤损耗大的问题是制作光纤的玻璃纯度不够,而不是其他原因。康宁公司的研发人员仔细阅读该篇文章,改变了原来光纤的制作方法。原来制作光纤的玻璃是从石英玻璃进行提炼制作的,当时石英玻璃已经提炼到99%,但用其拉出来的光纤还是不能满足光纤通讯的需求,损耗太大。为此康宁公司的工程师决定另辟蹊径直接人造玻璃,即:SiCl4+2H2O =SiO2+4HCl, 这种人造玻璃是在真空的环境中制作的,可以保证了玻璃的纯洁度,可以达到99.999999%。用这种玻璃拉制的光纤,其损耗为 0.2dB/km, 能够满足光纤通讯的需求。 第一代光纤符合ITU的G.652标准,开始光纤通讯的1.0时代,那时采用的调制方式是OOK(On-Off-Key)但是随着单波长速率提高到10Gbit/s,其局限性越来越多,其对光纤的色散性的敏感度越来越高,需要色散补偿光纤来弥补色散的损耗。 但是市场对数据传输量越来越大,原来的光纤传输OOK调制技术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了。从2008年开始第二次光通讯革命,采用相干相位调制技术DPQPSK,实现了单波长100Gbit/s,由于该调制技术对色散不敏感,色散可以通过算法进行电子补偿,而且采用了相干技术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即检测一个bit只需20个光子的能量,而传统调制方式需要6000/bit光子。因此困扰光通讯传输只剩下光纤损耗。 为了减少光纤损耗,最好的办法就是光纤传输内核不再掺杂,保持纯玻璃,但为了保持中间核传输层的光能够正常传输不泄露到光纤外部,光纤内核的折射率要高于外部的包层。经典光纤中内核层掺了氧化锗(GeO2), 使得光纤内部核的折射率略高于外部包层,但这也造成了光纤的损耗增加。 第二代光纤G.654E的内核层不再掺入任何杂质,而是在包层掺了氟(F),这样使得光纤包层的折射率降低,满足了光纤内核层的折射率高于外包层的要求。见下图所示:

永鼎盛达孟凡宝:“敢于折腾”的电线电缆首席技师2024-01-08

工匠名片: 孟凡宝,男,1986年7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江苏永鼎盛达电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 从一线检验员到省级首席技师,他怀着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带领团队开发绿色建筑电缆24个品类,创造利润超千万元;为突破企业生产瓶颈,他另辟蹊径,通过开展电缆工艺流程和专用设备的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超10%,节省成本约500万元…… 他就是江苏永鼎盛达电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技师孟凡宝,同时他还是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苏州市孟凡宝电线电缆技术首席技师工作室”领办人、吴江区优秀技师、吴江区光电产业最美科技工作者。 浸润电线电缆行业14年,孟凡宝坚持从一线生产制造中磨砺经验,在产品工艺、智能车间改造中寻求高效,建立起一套具有永鼎特色的绿色建筑线缆生产制造体系,助推吴江线缆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领导走访科技工作者代表2024-01-05

2024年1月4日,在2024年新春来临之际,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洁一行来到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走访慰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校长应汉杰。 走访中 金洁向全市的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并送上节日祝福。金洁表示,苏州大学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对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金洁表示,苏州将深入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一如既往支持苏州大学建设发展。金洁希望,应汉杰院士在继续发挥科研领域领军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带领苏州大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共同打造高端人才汇聚高地,厚植创新创业热土。 ​ 应汉杰表示,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工作,为苏州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强后盾。苏州大学将与苏州融合发展、双向奔赴,共同打造“苏州”名城名校,在保持苏州大学学科建设发展良好势头的基础上,为苏州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加强与本地产业合作,为苏州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吴江2人入选!江苏首批12名首席技师诞生2024-01-04

1月1日 经过企业遴选推荐、 现场答辩评审、 社会公示等程序  江苏首批12位首席技师  正式诞生 其中 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 禹云长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韦冬 入围江苏首批首席技师名单

吴江走出去的这位“乡村做题家”,何以成为全球知名人工智能专家?2024-01-03

人物名片:金耀初,1966年生,江苏吴江人,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任芬兰科学院与芬兰国家创新局“芬兰杰出教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分别于1988年、1991年、1996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并于2001年获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7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1998年至199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至2010年在德国本田(欧洲)研究院任资深科学家、主任科学家,2010年加入英国萨里大学计算机系任计算智能讲席教授,2019年升任“萨里杰出教授”,2021至2023年担任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工学院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曾任《IEEE认知与发育系统汇刊》主编,现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候任主席。2023年10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受聘人工智能讲席教授,并创立“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来源:西湖大学官网) 从“乡村做题家”到全球知名人工智能专家 ——记吴江籍西湖大学工学院人工智能讲席教授金耀初 今年10月19日,西湖大学宣布,欧洲科学院院士、洪堡人工智能教席教授、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计算智能学会候任主席金耀初已全职加入该校工学院,任人工智能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