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名片: 周成,男,1985年2月出生,2010年4月参加工作。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博士,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三年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机用绝缘材料与系统、两年研发核电用绝缘材料、两年研发高效电机先进减薄绝缘系统,面对以“年”为单位的科研攻关,他说:“做科研注定是一场‘寂寞的长跑’,唯有坚持,才会有收获。” 他叫周成,是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也是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苏州市最美劳动者、吴江区劳动模范。 深耕绝缘材料领域十三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纳米粒子改性耐电晕绝缘材料、环保型聚酯亚胺VPI树脂、高压电机用环保型环氧VPI树脂、水溶性浸渍漆、高压电机先进减薄绝缘系统、核电用绝缘材料等产品,部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深耕太阳能光伏领域十余年,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带领公司实现丝网印刷设备国产化替代,以自主研发的异质结电池整线装备推动异质结技术量产应用; 公司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两度入围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 近日,第七届“苏州杰出人才奖”公布(点此回顾),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剑和其他8名来自苏州各行各业的精英入选这一苏州市人才最高奖项,共同组成超强“人才天团”,为社会创新发展起到榜样作用。 致力于以创新推动行业进步 突破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实现了光伏高端装备国产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苏州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周剑的“追光世界
2024年1月1日起,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沈平(Perry Shum)被任命为2024-2025年度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光子学协会(IEEE Photonics Society)主席。任期为两年,他是首位来自中国的IEEE Photonics Society全球主席。沈平教授也是我校(北邮)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赵梓森:他制出中国第一根光纤,一生为通信技术创新不停歇
科研活动大致分为3种类型: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从1到100的应用接力放大研究、从1到0的反向应用基础研究。 第一种是极少数人从兴趣出发的自由探索,弥足珍贵;第二种是在他人发现、发明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并结合各种应用场景需求进行的扩展应用研究,这是大多数人从事科研的主要驱动力;第三种是目标导向很明确、重大需求很急迫,研究人员通过攻关,突破核心指标、实现装备应用后,再回过头来的“细嚼慢咽”,就像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多胃消化过程一样。 第三种是非常有意义却又容易被忽视和轻视的科研活动,是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从几十年来的简单追逐模仿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的关键一环,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认为,当前大学、科研机构应组织更多力量,集中攻关从系统、整机中梳理出来的从1到0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产品、一项技术往往要经过3次迭代才可能实现领先。首先是跟跑,虽然会跑得满头大汗,但这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其次是等跟跑得差不多、关键参数都追上后,就要有组织地找出从1到0的问题,而不是一味靠应用场景驱动,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及时把跟跑时漏掉的“西瓜”“芝麻”捡回来,尤其是把埋在地下的“大萝卜”拔出来,经过这一过程后就可能实现并跑或局部领跑;最后是领跑,要想实现整体领跑,要么必须在技术上有Know-how的秘诀,要么在科学上有新原理、新现象、新工艺的发现和发明。经过这3次升级迭代,一个产品、一项技术就基本能实现创新发展和自主可控。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从1到0呢?
2023年12月,科技部发布《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国际通用的比较科技人力投入的指标)由2012年的324.7万人年提高到2022年的635.4万人年,稳居世界首位。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超过8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今年的省两会上,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备受瞩目的关键词,围绕如何点燃创新“强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们进行了广泛热议。 从科技到教育再到人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明确了一系列新部署,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这些新部署路径明晰、可操作性强,为江苏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明确了新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日前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 “2023年省级劳务品牌”名单 七都镇“七都光电缆工匠”成功获评 2023年度中高端技能类省级劳务品牌 成为苏州8个上榜品牌之一 七都镇始终重视光电缆产业发展需求,努力推动“七都光电缆工匠”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在促就业、惠民生、助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七都镇积极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乐业七都”公众号、直播带岗等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拓宽人才招引渠道。2023年,七都镇人力资源市场累计开展各类招聘2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00余个。七都镇先后与多个地区和院校达成深化人力资源合作框架协议。在赴外沟通交流过程中,立足特色,以协作拓展品牌领域,放大“七都光电缆工匠”劳务品牌影响,推动劳务品牌“走出去”,打响“质量认证”,提高协作水平,发挥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外来务工人员来七就业。
工匠名片: 肖仁贵,男,1973年2月出生, 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质量部质量工程师、电线电缆制造工、高级技师。他是企业的首席质量官,他以卓越质量铸就企业品牌,以言传身教传承工匠精神——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是市场开拓的生命线。 品质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必修内功。在通鼎互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质量官肖仁贵就是这一内功“修炼者”。 从无到有建立企业检测中心、牵头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培养众多质量检测领域优秀人才,肖仁贵的“首席”魅力,在一项项荣誉和突破中体现,也在一代代工匠精神传承中彰显。
吴江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尊重人才、厚遇人才已然升华成为这座城市的精神品质,镌刻进吴江的文化基因中。 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吴江科协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始终坚持着力营造重才爱才、尊崇创新的城市氛围。2024年1月24-25日,区科协开展走访活动,向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送上新春祝福,求服务之计,问创新之策。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孟庆利,党组成员、副主席陶蓉芳以及相关部室负责人参加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