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长期以来,我一直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提出建设“数字福建”,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又提出建设“数字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2016年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同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倡议,得到各国领导人和企业家的普遍认同;2017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201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稳步推进,一系列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斩获重大创新和突破,一大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2021年,都有哪些利好政策促进科技创新?一起来看—— 新的一年,科技发展“虎虎生威”! 为科研人员松绑! 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 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自主权。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在人才类和基础研究类科研项目中推行经费包干制。 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所需人力成本费用可通过项目经费等渠道统筹解决。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推进科研经费无纸化报销试点,开展取消科研项目结题财务审计试点,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 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评议为主。应用研究成果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不涉及军工、国防等敏感领域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以用户评价、市场检验和第三方评价为主。
27日,江苏省科技厅发布了 一系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具体包括 ■ 1.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 ■ 2.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 ■ 3.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 4.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 ■ 6.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乡村产业振兴)项目 ■ 7.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创新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港澳台科技合作)项目 ■ 8.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 ■ 9.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各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昆山、泰兴、沭阳、常熟、海安市(县)科技局、财政局,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部署要求,2022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将遵循“四个面向”的科技工作方针,紧扣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以重大战略产品和战略整机为主攻方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现将《2022年度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就组织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1.聚焦战略产品重大创新。围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高端芯片、区块链、单抗药物、燃气轮机等重点产业技术方向,瞄准重大战略任务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面向全省创新力量“揭榜挂帅”组织攻关,鼓励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推动一批具有战略意义和引领作用的重大战略产品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突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聚焦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科技、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高端医疗器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努力在产业链强链补链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我区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钱江伟在“国缆检测杯”全国第四届电线电缆制造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电气装备用线缆检验项目一等奖,并被报请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该公司谢卫强获电力电缆检验项目三等奖。 本项竞赛是电线电缆行业内代表高水平职业技能的“奥运盛会”,每5-6年举办一届。今年举办的第四届比赛在全国设立13个赛区,22个省份共计443家企业、3114名选手参赛,历经近一年时间报名选拔,最终有154名优秀选手从预赛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舞台。 钱江伟说:“全国大赛不仅考验选手的脑力、体力,对抗压能力也提出极高的要求,踏进决赛赛场,大家心里都攥着一股劲。”比赛过程中的发挥稳定来自于在平时工作中的点滴积累和养成的良好习惯,他始终秉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理念,培养自己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对配方、数据变化的敏感性,反复测算、校正、验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是一名技术人员优秀品质和持续进步的基石。据悉,钱江伟目前主要负责橡胶材料的配方研发工作,近年来先后实现自主研发105℃耐热级橡胶绝缘护套,攻克了橡套电缆闷管变色、护套表面划痕等一系列工艺问题。在技术攻关方面,他先后独立开发新产品30余项,主持或参与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
为进一步弘扬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近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第三届江苏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表彰,苏州3位同志获“江苏大工匠”称号,20位同志获“江苏工匠”称号。今天(1月26日),为进一步弘扬苏州工匠精神,树立典型,加强苏州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扎根苏州,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人才工作品牌,《新华日报》整版刊登深度报道《让能工巧匠涌现厚植“人到苏州才有为”城市内涵》。
打造离岸创新“苏州模式” 苏州已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10余家 近年来,苏州积极打造离岸创新“苏州模式”,建设海外离岸创新中心10余家。美国洛杉矶海外创新孵化中心位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内,由苏州科姆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设立,致力于打造兼具国际视野和苏州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围绕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在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市场开拓等方面,为有意落户苏州的海外创新团队提供一揽子支持;已建立起由众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构成的战略合作伙伴网络,定期筛选全球科技创新项目,将符合需求的项目引入苏州。 海外离岸创新中心是连接海外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苏州科技创新正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和行业的界限。苏州‘新年第一会’,再次吹响了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结号’,我相信创新集群会成为苏州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闪亮名片。”苏州科姆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CEO、美国洛杉矶海外创新孵化中心负责人周清理说。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的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实现了830公里光纤信道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的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 2018年,英国科学家提出的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突破了原有的理论极限,但其理论的完善和实验技术的开拓极具挑战性。郭光灿院士、韩正甫研究组在2019年首先提出了免相位后选择的双场类协议(Physical Review Applied, 11, 034053(2019)),并首次在300公里光纤信道中验证了此类协议的可行性(Physical Review X, 9, 021046(2019))。 经过2年多的探索,郭光灿院士、韩正甫团队提出了改进的四相位调制双场协议,并进一步提升了独立光源的锁相稳频技术、高带宽信道相位补偿技术、以及高信噪比的单光子探测信号甄别技术等关键技术,将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传输距离延长至830公里以上。相比于国内外其他研究团队的工作,该成果不仅将传输距离从五、六百公里大幅提升至八百余公里,而且将安全码率提升了50~1000倍,为实现千公里量级陆基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王双教授、银振强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何德勇高级工程师、陈巍研究员和韩正甫教授是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成果的合作单位还包括亨通光电、上海大学和俄罗斯Scontel公司等。这项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的资助。
中国政府网 政策图鉴 这份国家规划 关系你的“未来派” 数字生活! 自动驾驶,无人配送,不出家门也能“云逛展”……这些“未来派”生活,都离不开数字经济! 近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未来5年,数字经济怎么发展?对你我生活有什么影响?一图看懂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22年1月18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8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