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9月7日,国新办举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有记者提问,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如何?在破解“卡脖子”问题上,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作用又是怎样的?未来工信部将如何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人力、数据等要素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对此回应道,“专精特新”这个词最近特别火,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工信部多措并举、协同发力,锲而不舍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期深耕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从事细分市场十年以上的企业超过7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在97%以上,平均研发经费占营收比重超过7%,平均拥有有效专利超过50项。中小企业是数十年磨一剑,虽然在细分领域影响力很大,但平时并不为普通大众所知晓,工信部通过一套科学体系来发现他们,并支持他们的发展,也是让这些隐形冠军的金牌发出更大的光彩。 下一步,工信部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 一是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一方面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力争到2025年,通过中小企业“双创”带动孵化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概括起来就是“百十万千”,也就是通过“百十万千”梯度培育的体系,来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做优、做强,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补短板、锻长板的单项冠军或者配套专家企业。 ● 二是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三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提升产业链协同性方面,支持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鼓励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的“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促进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更好地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 三是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服务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以及《“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实事清单是今年和明年完成,行动计划是三年的,“十四五”规划是五年的,通过长短结合的组合拳,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集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服务体系的作用,实施九大工程,与中小企业多办实事、办好实事,让中小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日前,光纤光缆业界翘首以盼的中国移动2021年普通光缆集中采购项目正式开启。中国移动官方公告显示,本次集采普通光缆预估规模为447.05万皮长公里,折合1.432亿芯公里。 这为光纤光缆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相比中国移动2020年集采规模1.192亿芯公里,本次规模提升了20%,相比2019年集采则提升了36%。 本项目设置最高投标限价为985886.67万元(不含税),相比2020年的821540.95万元最高限价提升20%,与采购规模增长齐平,显示出光纤光缆价格在探底后已经企稳。
9月2日,苏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相城区举行,将在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发展数字经济、加强资本合作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中国电信党组书记、董事长柯瑞文在签约仪式上致辞,并共同为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这也标志着中国电信“云堤”全国总部、车路协同总部项目落户苏州。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出席活动。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相继公布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批248家,第二批1744家,第三批2930家)名单,全国共有4922家企业上榜。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评选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经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初核和推荐、行业协会限定性条件论证、专家审核等流程,最后给予认定授牌,是全国中小企业评定工作中最高等级、最具权威的荣誉称号之一。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而“小巨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排头兵。 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业的评选要符合3项分类指标、6项必备指标等评价要求,包括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济效益、经营管理以及聚焦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方面。
苏州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编制《苏州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工业规划》),明确工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为“十四五”器件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数据是数字化时代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是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是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新兴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发展大数据产业,深化大数据融合应用,是迎接数字时代,驱动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关键阶段,需要抢抓发展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我省大数据发展,助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我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近日,在第九届“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国际研讨会”上,多家通信业相关的院士、领导围绕“创新驱动下的ICDT未来十年”主题,就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创新和未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展开广泛的探讨和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重点阐述ICDT新领域应用以及通信业发展的大趋势。他表示,当前,5G等移动通信技术在迭代的同时,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紧密地融合,形成孕育了大量新技术的ICDT新领域。ICDT当中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凭借基础性、渗透性、带动性的作用支撑了宽带化、全业务和万物智联,成为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一代新型融合战略基础设施。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线上上课、云会议、网购等支撑起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为信息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契机。而光通信作为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2021年上半年,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逐步形成常态化防控态势,而光通信市场又是何种态势? 千兆宽带用户稳步增加 2019年,工信部提出了“双G双提”,加快千兆光纤和5G建设,不断提升宽带基础设施服务能力。2021年,“千兆光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今年,工信部又发布了《“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了我国宽带网络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可以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国固网宽带、千兆光纤步入“深水区”。 三大运营商也持续加大对宽带网络、千兆光纤的投资与布局。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加,截至2021年6月底,三大基础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超过5.1亿,比上年末净增2606万户。从千兆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情况看,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已经有29个省的70多家省级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千兆宽带商用套餐;截至6月底1000Mbit/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423万户,比上年末净增783万户,电信运营商服务高价值宽带用户,推动业务发展将促进千兆宽带用户快速增长。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产业界开始加快探索千兆光网业务应用创新,如此才能加快推进千兆光网的发展。
当前,电力和电网行业正日益成为数字孪生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8月18日,由工业4.0研究院编写的《数字孪生电网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指出,电网行业具有价值较高、技术要求不复杂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的先导性场景。 然而,有专家认为,虽然电网行业积极引入数字孪生技术,但总体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由于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应用中仍处于1.0阶段,未来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回顾苏州城市发展的历程,每一次大的城市发展和飞跃都与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按照国家和江苏省部署要求,苏州市组织开展了《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苏州总规》”)的编制工作。 今天(9月2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苏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生态绿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历史传承,高起点绘就面向“第二个一百年的”空间治理蓝图,为加快建设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空间保障。 《苏州总规》前瞻描绘了怎样的2035年苏州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