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智能制造专题赛决赛落下帷幕。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志科技”)的“双千兆光网助力明志科技数字化工作”项目以决赛得分第一的好成绩斩获一等奖第一名。 作为“光华杯”含金量最高的赛道,本次智能制造专题赛旨在充分发挥千兆光网在高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优势、千兆光网保障生产制造的稳定优势等,带动制造行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助力制造行业数字化升级。专题赛从今年6月初正式启动以来,累计征集参赛项目近1000个。经过初赛、复赛激烈角逐,确定120个项目入围决赛。经由信息通信行业、相关专业领域的业内知名专家、领军人才,知名高校的专家对团队路演案例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4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5名。
谷神星一号遥七运载火箭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成功发射升空 将搭载的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等 8月10日12时03分 7颗卫星 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你知道吗?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 是由位于吴江的 苏州天巡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巡空间”) 负责总研制的 该卫星是一颗以人工智能(AI)载荷为核心、具备智能操作系统的智能应急卫星,配置高分辨率面阵相机、近红外相机、AI星上智能处理等载荷,具有多源数据遥感和物联通信能力。
8月9日,中央党校副校长李文堂率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张志明教授、梁丽萍教授、张瑞教授、郑琦教授、曾毅教授、陶元浩教授等亲临亨通总部考察调研,江苏省委党校教育长李宗尧,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王根龙,苏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军,副校长方伟,吴江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韦国岭,常务副校长凌晖,副校长张宇红,吴江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汝少峰等陪同调研,亨通集团执行总裁钱建林,管理学院院长李谷村等热情接待。
8月9日上午,震泽中学育英校优秀毕业生座谈会暨“震泽镇企业家联盟育英奖学金”发放仪式在百年震中的精神地标尊精阁内隆重举行,师生代表、企业家代表共聚一堂,分享育英毕业生首战告捷的喜悦,共话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江苏省震泽中学、震泽中学育英校校长姚敬华,震泽镇商会会长、通鼎集团董事局主席沈小平,镇领导顾全、周根表、吴可嘉参加活动。
2023年度第二批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已开始申报,申报类别包括“区域重点产业专项”和“未落户项目”两类。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公布。《意见》中提到,完善民营企业职称评审办法,畅通民营企业职称评审渠道,完善以市场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标准。 那么,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申报职称评审呢? 看这篇就知道!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 一般在劳动关系所在地自愿参加职称评审 渠道畅通!职称申报超便利 职称评审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 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 创造便利条件 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 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8月8日,“国蛟一号”国家海洋输电技术品牌发布会在浙江舟山召开。中国海洋输电核心智慧和系统解决方案正式面世。“国蛟一号”是中国首个国家海洋输电核心技术品牌,也是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子品牌,是国家电网在浙江舟山依托其资源禀赋优势,在海洋输电研发、装备、施工、运维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突破,实现海洋输电全产业链的精彩蝶变,形成的海洋输电技术品牌。 据了解,舟山拥有2085座岛屿,近年来,舟山供电凭借独特的海洋海岛资源禀赋优势,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和精准施工的专业,在创新探索中,向全国提供了领先的海洋输电技术研究方案和应用成果。 海底电缆是支撑沿海岛屿与城市之间电力与通信的重要传输手段。从第一条海缆敷设到海岛电网互联互济,“国蛟一号”不断突破复杂海洋环境下电力传输“卡脖子”问题,提供安全稳定、绿色环保、高效持续的世界一流海洋输电保障,打造了多个海洋领域的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打造了我国技术难度最高的跨海联网工程——舟山500kV跨海联网工程,该工程曾创造了380m世界最高输电铁塔、世界首条500kV交联聚乙烯海缆等14项世界纪录;
2023年4月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实施《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交联聚烯烃绝缘电线和电缆》(JB/T 10491-2022),该标准自2018年10月发起、历时近5年的长期实验论证,适用WDZ-BYJ 低烟无卤辐照电线等产品,江苏永鼎盛达电缆有限公司参与制定。 截至2023年8月1日,永鼎盛达在电线电缆领域,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修订、2项行业标准修订和2项团体标准起草,累计获得51项专利技术(其中7项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项商标。
吴江开发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校园招聘为先机,不断推进“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成果转化、群策群力”发展战略,持续发挥教育、科技、人才“1+1+1>3”功效,围绕企业关注的难点、痛点,聚焦卡脖子项目,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吴江开发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和智力保障。
今年,是沈善炯院士诞辰106周年 他战乱中求学,不畏艰险 从加州理工学院学成归国 实现金霉素量产、打破国外垄断 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谨以此文,向沈善炯院士致敬! ▲沈善炯院士手书西南联大校歌 1917年沈善炯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 1934年吴江中学毕业。 1937年到广西大学农学院求学。 1939年沈转学到西南联大生物系。 1942年入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随戴芳澜教授研究真菌。 1945年到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6年随张景钺到北京大学植物系工作,任研究助教。 1948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冲破阻力回国。 1951年至浙江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副教授。 1952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任副研究员。 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6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并入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后任研究员、副所长。 1977年至1988年,分别担任上海市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常委。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