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8-23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3043 次
陈君石,男,1935年6月15日出生,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陈君石,1935年6月15日出生于吴江名门,相比于“陈君石”这个名字,他外公的名字可能更为大家所熟知——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柳亚子。
他的父亲陈麟瑞,亦是近代的戏剧大家,曾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外文系主任。
成长于书香世家的陈君石,自小聪颖,学习成绩优异,早年就读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后考入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于1956年毕业并进入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工作。
1964年,勤奋的陈君石决定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继续就读,并于1968年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
1980年,陈君石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先后在美国奥尔巴尼医学院毒理学系和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进修。
1981年回到中国后,陈君石进入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工作。
1970年代,他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克山病防治小分队的负责人之一,证实了硒与克山病的病因关系,并提供了硒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重要依据,此项成果于1984年获得施瓦茨国际奖。
1983-1993年,陈君石又与康奈尔大学和牛津大学合作开展“中国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关系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写成了学术专著《Cancer Res.》,此项研究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陈君石为第一作者)。
1990年,陈君石在国内开创“中国总膳食研究”,逐渐将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民生大众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方面。
1994-1998年,陈君石主持开展茶叶防癌研究重点项目,首次对茶叶的抗癌功效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让茶叶这一国民“传统饮料”的保健作用得到了学术上的论证。
1998年,陈君石又开始系统研究和推广“NaFeEDTA强化酱油”,也就是我们后来常常提到的“加铁酱油”。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我国的贫血平均患病率为20.1%,一些贫困地区的育龄妇女和儿童的贫血患病率甚至高达50%,铁缺乏和贫血会严重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
我国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很难被人体吸收,“加铁酱油”通过在酱油中添加铁元素,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极大地改善了当时国人普遍缺铁的状况。
自1996年以来,陈君石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委员和副主席。
在我国加入WTO后,积极倡导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活动。以充分的数据挫败了欧洲国家制定酱油中氯丙醇限量标准的动议,捍卫了我国的利益。
2002年,陈君石牵头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控制树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生产规范》的起草,标志着中国首次牵头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国际上的充分认可。
2006年后,陈君石积极推动我国成为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主持国,开辟了发展中国家主持国际食品法典通用委员会的先河。2007年以来,陈君石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主持9届CCFA会议,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935年6月,出生于上海市;
1952年9月,进入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学习;
1956年7月,进入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工作;
1964年9月,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就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
1980年3月,前往美国,先后在美国奥尔巴尼医学院毒理学系和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进修;
1981年6月,担任中国预防医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工作;
2001年,担任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
2003年1月,被授予伦敦都市大学生命科学荣誉博士;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代表中国政府,担任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主席;
2009年12月,出任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担任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兼技术总师;
2011年10月,担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
2013年11月13日, 被推举为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4年,施瓦茨国际奖;
1995年,“中国总膳食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2013年,第二届“科学传播人奖”提名奖;
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终身成就奖;
2017年,食品药品科普特别贡献人物 ;
2017年,全国营养科学大会“特殊贡献奖”;
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
来源:吴江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