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17中国制造创新峰会之专家辅导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晓明表示,德国所定义的工业4.0,是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体系,其理念和实践仍然有很多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启示。
王晓明认为,第一,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符合其国家阶段性的产业升级需求;第二,工业4.0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制造业的“平台化”;第三,工业4.0的发展将形成整合大中小企业的生态体系;第四,工业4.0需要人才结构的转换做为支撑;第五,工业4.0的推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事实上,与德国工业4.0相对应的是,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据悉,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智能制造改革和转型升级,对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王晓明亦提了几点看法。
第一,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2.0到3.0过渡的阶段。第二,当前中国制造业已经成长了一批龙头企业,但尚缺乏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产业综合体。第三,中国制造业推进工业4.0的整体能力仍然有限,但需求空间已经出现。第四,中国制造业分工细、协作强,但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普遍不足。第五,中国对借鉴工业4.0推动制造业升级高度重视,但尚缺乏整体性的体系支撑。
为此,王晓明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即“一大载体、双轨路径、三个阶段、四大支撑、五条措施”的“12345战略”。
其中,“一大载体”是指以细分行业内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好的若干龙头企业为发起人;以资本为纽带,组建实体性质的工业互联网综合体或产业联盟,以此为战略和政策承载主体,推动全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双轨路径”是指允许和鼓励企业自主选择不同的技术路径来实现工业4.0战略。“三个阶段”是指通过“补短示范和全面追赶”、“重点突破、缩小差距”和“并驾齐驱,全面超越”三走步战略,实现近期和中长期基于智能制造的产业转型和升级目标。“四大支撑”是指以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支撑体系和人才、教育、职业培训体系等为支撑,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与服务。 “五条措施”是指通过组织保障、产业政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和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举措,形成推进中国工业4.0战略实施的政策合力。
当然,在制造业、企业、政策等不同层面,王晓明对中国制造的发展亦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其中,面向制造业的宏观目标是,推动实现基于CPS的结构优化升级,即通过CPS在制造业系统的深度应用,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面向企业的微观目标是,提升基于CPS的生产效率,涉及精益管理、数字化集成、需求响应、数据安全与标准、商业模式、数字化人才等若干子目标;面向政策层面,王晓明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破关键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加速已有先进技术的扩散和应用,突出示范应用和“以点带面”,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提升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