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行业大学
人才强业

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

发布日期:2018-09-01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4334 次

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

上周的大部分时间,李强是在出差中度过的。

8月21日上午,他在北京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第二天一早,他又率上海市代表团远赴新疆喀什,用3天时间就深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进行学习考察。

北京之行和新疆之行之间,李强见缝插针,在上海会见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一行。他向对方传递中国和上海扩大开放的决心,希望其为维护促进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还直接同多家在沪经营的知名美资企业代表交谈——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这次看似寻常的外事会见,显然并不普通。

在此之前的8月20日,李强对上海的干部们,作了一次1个半小时的讲话。

做一切事,终究是靠人。自去年10月底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以来,李强在不少场合提起过对上海干部的期望。8月20日上午的这场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则提供了一次系统阐述“干部观”的机会。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一般5年才开一次,分量可见一斑。而每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之一,就是阐述一个问题:上海需要怎样的干部?

这场会议的任务被确定为“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为新时代上海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就干部工作而言,其中既有一些普遍性的东西,亦有切合新时代、新环境的新要求。

“对于处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干部,既要有普遍性的要求,也应当具备一些个性化的特质。”李强在会上坦言,这是他“经常在想”的问题——作为上海的干部,现下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发展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个性特质”?

他的答案是12个字:“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

李强对这12个字分别进行了阐释,其中不乏一些富有个性和激情的语言——

天高云淡、无牵无挂不行,必须用心用情、念兹在兹;

慢腾腾、笃悠悠不行,必须只争朝夕、雷厉风行;

热一阵冷一阵不行,必须坚韧不拔、永葆激情。

要有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气概,不能上推下卸、推诿扯皮;

要有动真碰硬、克难攻坚的劲头,不能圆滑世故、明哲保身;

要有任劳任怨、尽心竭力的情怀,不能偷奸耍滑、敷衍了事。

……

这些“要”和“不能”,不少也是对于党员干部的普遍要求,有些还具有底线性质。但此时在上海予以强调,仍有特别的考虑。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存在于部分干部身上的一些现象,虽为少数,却同李强眼中这座城市应有的作为和形象并不匹配。

“上海的干部文化层次高、见识广,既有专业能力、又善操作落实,同时还比较讲规矩、守纪律,这有口皆碑。上海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局面,也是广大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出来的。”但他同时表示,相对时下上海工作的“三个高”——承受的期望之高、需对标的标准之高、许多复杂工作的难度之高,“存在一些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现象”。

首先的不适应在于学习。不久前刚刚参观过上海书展的李强直言,自己被市民群众浓厚的读书氛围深深打动,而相形之下,有的干部读书热情却不够高,一年到头,“除了中央要求必学的书外,就没再看别的书了”。

更大的问题在于观念和作风。李强在会上透露,自己曾与沪上一些干部进行一对一交流,不少人反映,部分干部有安于现状、干劲不足的问题;有的干部则自认为难以承受实职工作的压力,“宁愿干个虚职”。

会上还讲到,现在有的干部不敢动真碰硬、闯关突破,有的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遇事先作“有没有个人风险”的“技术判断”,而不是“该不该去做”的“价值判断”;还有人信奉“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日常工作“走在前面怕出头,走在后面有压力,最好走在中间”……

这些或多或少存在于官员群体中的心态,均被李强拿到会上现场剖析。“我们不是要怪这些同志,”他说,“但要想想,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反思什么?”

他提到了援疆、援藏、援青、援滇等对口支援干部,并希望沪上其他干部多向他们学习。“他们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干过,往往都是拼着命干活。那样的条件下,你不拼命不行。”

而在李强的期望中,上海广大干部都应有“那么一股子气和劲”。这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本意,亦符合其心中上海历来“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特质。

“创造,就是要善于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前面没有路,就是要杀出一条血路、趟出一条新路;没有资源或资源不足,就是要借势发力、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甚至无中生有。”他强调说,“什么叫资源?有的地区没有什么特别的自然资源,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最重要的就是把人自身的创造变成了最大的资源。”

这种“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的精神意志,需要贯彻于各项重大改革、重大事项,更需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之中。某种程度上,一个个干部的作风如何,会决定各地区、各单位和条块之间、部门之间的工作效能,进而影响全局的效果。

李强特别提起一些地区和基层干部向其表达的呼声:希望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多为基层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解解难题,“不要总是说‘这不行’,要多说说‘怎样才行’”。

这句话,也被视为是推进各项工作的一条准绳——总是说“不”,这座城市难有前进。

说得出“怎样才行”,需要的不仅是态度,更有能力。李强曾数次提到,作为超大城市的干部需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其中包括对新事物、新问题、新趋势的判断力、敏锐度,以及对复杂问题的梳理和驾驭能力。无疑,这建立在持续而系统的学习之上。

“我们有些干部,原来基础很好,学历很高,但要是不学习,照样跟不上形势。”李强告诉台下的干部,当社会上已经形成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时,在座各位更要自觉读书,并且不能满足于刷微信这样的碎片式阅读,必须原原本本、成系统地学,并形成习惯。

在知识更新速度远超过往的今天,这显得尤为必要。“你可能一年,甚至一个月不学习,原先掌握的就落伍了。”

而关于干部选拔、培养、任用等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亦被要求把“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作为一个基本标尺。

李强表示,上海需要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职位有舞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亦要本着“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的原则,“论资历而不唯资历,讲台阶而不唯台阶”。

当然,其前提是让干部在基层岗位、一线岗位、艰苦岗位上加强实践历练,真正以实绩说话。而对愿意且能够“干事”的干部,李强的讲话释放了明确的积极信号。

“要注意用当其时,不要搞论资排辈,”他说,“只要德才兼备、能力突出、业绩过硬,该提拔就提拔,不能让优秀干部熬着、耗着。”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本文作者:朱珉迕

李强: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3月26日下午,上海市人才工作大会举行,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抓人才是上海构筑战略优势、打造战略品牌、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选择和最优路径,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要求,持之以恒厚植上海发展的人才优势,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上海成为天下英才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主持大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政协主席董云虎出席,市委副书记尹弘就人才“30条”贯彻落实情况和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作说明。

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

必须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

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

李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对人才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上海人才工作寄予深切厚望。我们要学深悟透,贯彻落实到人才工作全过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上海的发展,从来都是靠人才。有什么样的人才,城市就有什么样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未来。

上海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必须有引才聚才的强烈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出“动真格”的举措,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牢牢把握厚植人才优势的基本导向

李强强调,要牢牢把握厚植人才优势的基本导向。

坚持党管人才的政治导向,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寻觅人才要求贤若渴,错失人才要有切肤之痛。

坚持人才引进的高端导向,吸引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等高端人才。

坚持人才配置的市场导向,让人才的评价、流动、激励都按市场规则办,真正把权和利放到人才和市场主体手中。

坚持人才发展的国际导向,大力引进国际人才,大力推进国际人才本土化和本土人才国际化。

坚持人才服务的精准导向,甘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让人才从细微处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实施人才高峰工程,打造“人才梦之队”

李强强调,要努力造就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队伍,重视抓好引领性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进行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对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应”,打造“人才梦之队”。在基础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引领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具有全球号召力的科学家;在应用研究领域,集聚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在重大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通晓国际规则的投资家。

要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体系。上海的发展既需要金领、白领,也需要蓝领;既需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等经济发展类专业人才,也需要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类专业人才;既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需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上海工匠”是提升“上海服务”品质、擦亮“上海制造”品牌、提高“上海购物”美誉、促进“上海文化”传承的关键。要实施重点领域技能提升计划,造就一批世界级工匠和标志性服务大使,为打响四大品牌提供人才支撑。

投资青年人才,就是投资未来。要积极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后,积极集聚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青年人才多一点关心和支持,不搞论资排辈,摒弃门户之见,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

李强: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

“真正的人才,最看重的是成长的舞台、发展的空间。”李强强调,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生态。优化政策环境,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性障碍。拓展发展平台,积极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重视用好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打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大力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一体化,社区、街区、孵化区相融合的新型双创载体。创造品质生活,大力提升城市生活的丰富性和舒适度,着力解决人才普遍反映的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让上海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热土。

市委常委吴靖平、周波、翁祖亮、诸葛宇杰和中组部人才局负责同志出席。市科技工作党委、复旦大学、上汽集团、浦东新区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