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苏州人的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23-07-06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175 次

人们形容苏州

总会提到一个词:“精致”

持宫扇、着霓裳、观园景

临觞抚琴、小试苏菜

……


而在这精致生活的背后

是匠人们的非凡创造力

他们取天地万物,以巧手衍化

既为日常所用,又装点生活

生动展现着吴地人的工匠精神


今日推荐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职业素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淀。工匠精神需要通过造物技艺表现出来。明代万历年间的王士性曾经指出,江南人“既繁且慧,亡论冠盖文物,即百工技艺,心智咸儇巧异常。虽五商辏集,物产不称乏,然非天产也,多人工所成,足夺造化”。这说明江南地区百工技艺突出,工艺制造巧夺天工。


诚然,江南地区是百工技艺之乡,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佳作迭现。尤其在明清时期,苏州的民间工艺臻于鼎盛,乾隆《元和县志》卷十《风俗》有谓:“吴中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纴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之者,莫能及也。”江南百工不仅技术精湛,有“精细雅洁”的美誉,而且品类繁富,计有22个大类,超过3500个品种。诸凡苏绣、制玉、缂丝、苏扇、苏灯、苏雕等“苏式”“苏作”产品,皆形成品牌,誉称天下。

123.jpg

(古代缂丝服装)


“苏作”“吴品”品牌的形成,源于江南匠人的工匠精神。自唐宋以后,江南经济发达,人文蔚起,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崇尚文教的风气,培养了江南人的工匠精神——凡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明代张瀚《松窗梦语》卷四中的一段话,典型地反映了江南吴地文化的这一特点:“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贵吴器,而吴益工于器。”吴人制作的服饰华丽精致,吴人制造的器具精美漂亮,由此形成了全国各地对“苏作”“苏式”“吴品”“吴样”产品的追捧。清中期纳兰常安对苏州的百物制造极为推崇,认为“故苏之巧甲于天下”。时有“破归破,苏州货”之说,“苏作”产品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如苏州号称“绣市”,苏绣技艺精湛,有“精细雅洁”之誉;吴中折扇“尤称绝技”;书画装帧,明代即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焉”的评价,清代更有“装潢以本朝为第一,各省之中以苏工为第一”的说法;玉器制作,有“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州”的美称;苏州竹器与扬州木器并列,“可谓甲于今古,冠乎天下矣”。


基于这样一种工匠精神,明清时期的苏州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如陆子冈之治玉、朱碧山之治金银等,“俱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与此同时,苏州出现了很多质量精、声誉好、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品牌行业与店铺,如有益斋藕粉、陆稿荐蹄子、孙春阳南货、雷允上药材、汪益美布匹、褚三山眼镜等,其中雷允上药材、陆稿荐蹄子等至今仍受到苏州市民百姓的欢迎。

124.png

唯其如此,明清时期的苏州人掌握了审美评价的话语权,引领着全国时尚审美的潮流,明人王士性《广志绎》卷二有谓:“姑苏人聪慧好古……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苏州文化这种做事态度认真、讲究产品质量、追求精致典雅的特点,与现代中国所倡导的工匠精神正相契合。


¨¨¨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包括厚积薄发、不懈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勤于学习、推陈出新,德艺兼修、敬业奉献等方面,既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生产技能,更是一种文化追求。工匠精神锻造了江南人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创新能力,成为江南地区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强力支撑。

125.jpg

作品简介

《江南文化概论》由教育部长江学者、姑苏文化名家、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卫平教授担任主编,经16位长期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历时两年共同完成。


《江南文化概论》纵论江南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展示主要或特色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堪称最为全面系统论述江南文化的研究成果。该书旁征博引,在大量史料基础上论述观点,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体现了著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全书体例结构统一完整,文字极其流畅,读来赏心悦目,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640 (48).png



来源:节选自《江南文化概论》,文中部分内容有删减 | 主播:春晓


来源:苏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