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光通信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链布局比较完整,产业规模和产品种类不断扩大,竞争力持续提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光通信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位于产业链源头的光器件及芯片,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光通信长足发展的关键瓶颈。针对我国光通信产业的这一发展现状,韦乐平教授在“OFweek 2017(第十一届)中国光通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上发表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主题演讲,重点剖析了我国光通信产业现状,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及突破方向。
韦乐平充分肯定了国内光通信产业的发展,他表示,随着国家“网络强国”、“宽带中国”和“互联网+”等一系列发展政策乃至财税支持下,我国光通信产业发展持续而强劲。在肯定光通信产业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韦乐平还指出了不足,他表示我国光通信产业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最大问题是光通信的速率和成本已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而光通信市场大而无序,恶性竞争频发,接入市场空间开始受限,剩余空间多为硬骨头难以突破。同时,韦乐平还表示,我国光通信核心技术薄弱,产业链大而不强,核心光器件芯片、材料、仪表 、制造平台等领域差距较大。除此之外,在原创性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方面相对匮乏,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知识产权和新技术引领能力。
针对光通信产业存在的这些问题,韦乐平建议从以下两点进行突破:一是网络架构的变革逐步走向基于SDN/NFV的软硬件解耦的开放云化网络架构 ;二是物理层的变革逐步走向以硅光子和新一代光纤等创新技术为代表的新物理层。最后,韦乐平还指出,光器件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瓶颈,而硅光子技术的出现为突破光器件的瓶颈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