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亨通集团崔根良:退伍老兵的报国雄心

发布日期:2013-09-1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677 次

    崔根良,吴江人,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企业党委书记、中国十大慈善家。曾8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席APEC峰会,成为受邀出席次数最多的江苏民营企业家。
  2012年11月21日《苏州日报》头版刊登报道--《创新:挺起民族脊梁--记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根良》。
  □苏报驻吴江首席记者 黄 亮
  一碗白粥,些许嫩姜,一只咸鸭蛋,这是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最喜欢吃的早饭。熟悉崔根良的人都知道,退伍后,30多年来他的饮食习惯一直没有变。
  不变的,还有一段深埋心底的通信情结。正因这段情结,崔根良创新求变,带领亨通不断创造奇迹,勇攀高峰。 
崔根良,亨通,苏商的崇文儒雅、睿智务实,苏企的开放创新、争先创优,种种"苏州印记"融合和释义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崔根良的运道
  两大历史机遇 一个都没浪费
  从30多年前的一名空军地勤通信兵,到20多年前的线缆行业弄潮儿,再到如今国内线缆行业独树一帜的领军人物,崔根良的成长履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崔根良是努力的。中国通信企业能站上世界高峰,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崔根良功不可没。崔根良更是幸运的。若是没有改革开放和我国通信业大发展两个最重要历史机遇,或许就没有现在的亨通,中国光电缆行业也不会有今天。 
  1981年,崔根良从部队复员,回到老家吴江七都。机修工、出纳员、销售员、厂长……在当地乡镇企业摸爬滚打了10年后,1991年,崔根良临危受命,接手负债上百万、濒临倒闭的小农具厂。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崔根良甩开膀子大干一番,让企业在3年内实现了"三级跳"。到1995年,亨通通信电缆产销量已跃居全国同行第一。
  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理念孕育出一批开明的领导。1996年,迅速壮大的亨通想要收购宜兴一家外资企业。对方开出的出让条件非常苛刻:580万美元一次性付清并全员接收所有员工。这笔钱绝不是小数目。当时,镇里、吴江和苏州的领导意见不一:按当时一贯做法,应招商引资把外面的钱引进来。而亨通作为一个乡镇企业,本身没多少家当,怎能再投巨资到外地?要知道,当时国内不缺市场,缺的是钱。 
大会小会开了好几次。最终,"发展才是硬道理"让大家统一了思想,也让亨通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的先河,演绎了"老乡吃老外"的并购传奇。
  此后,伴随着国家通信业大发展,崔根良带领亨通又一次抓住机遇,用不到10年完成从单一通信线缆,向光缆、同轴电缆等产业跨越。进入21世纪,亨通步入快速发展期,成功开发的光纤拉丝项目将高价垄断中国市场的海外光纤赶了出去,使国内市场价格降低逾90%;成功研发光棒,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再次将光纤价格拉低近40%。
  企业做大做强,就是为国家增添实力……遵循这一理念,崔根良用了20多年,将亨通打造成中国线缆行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球线缆主力供应商,不仅为我国光电通信发展赢得了主动权,也为如今"宽带中国"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崔根良的远见
  企业"版图"涉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亨通集团总部大楼展厅的墙上,一幅巨大的亨通国际化版图总能吸引人的目光。
  改革开放30多年,大量的外商、外资企业进入苏州,成为开放型经济、国际化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样一座城市中,亨通更是如鱼得水,崔根良的视野越发宽广。 
  做"百年亨通",没有国际化肯定不行。为此,崔根良制定了市场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品牌国际化三步走方针,提出打造亨通国际化的"555"标准,即50%以上的海外市场、50%以上的海外资本和5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从生产型向研发生产型企业转型,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从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
  "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目前,亨通已在南非、印度、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代表处,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去年,亨通就新增立陶宛、尼日利亚等海外代表处8家,新增海外业务的国家和地区数达11个,并在巴西建立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去年,省委书记罗志军视察亨通时,高度肯定亨通的国际化标准。罗志军说,什么叫国际化企业,亨通这个标准可以做参考。
  今年初,崔根良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建议: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发展,使民营企业能够走出去,成为国际化民营企业。在此过程中,国家不但要有政策支持,还要有资金支持,包括国家外汇储备如何向民营企业倾斜等。崔根良认为,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既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分散外汇储备风险,也能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外汇融资支持,增强中国民企在海外的发展能力。 
  30多年前,那段空军地勤通信兵的经历,让崔根良难以忘怀。30多年后,致力我国通信事业发展、产业报国的民族大义始终是这个退伍老兵难以割舍的情结。30年过去,崔根良认为自己还是那个崔根良,他做人的本质没有变,做事的品格没有变,胸怀的感恩之心没有变。
崔根良对慈善事业出手大方,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由民政部直管的亨通慈善基金会,20多年来累计捐款超3亿元。崔根良对生活要求不高,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或许,作为苏商,这种淡定也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