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张亦斌:人生就是一场想象力的比拼

发布日期:2013-08-27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765 次
 苏州日报》致城市向上精神——苏州改革开放创业简史之30年30人 

【人物名片】   张亦斌,1964年生,苏州人,新海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中国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商会副会长,苏州市工商联副主席、苏州市总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副会长、苏州市北大企业家商会会长。

 

张亦斌是个非常守时的人。
  与他会面的地点在他的董事长办公室。这个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抓人眼球的是一排书柜。书柜里,学业奖、科技奖、企业奖等一摞“红本本”,种类繁多;一张张同学合影照,从北大到长江商学院再到美国名校,书写着主人公不同时空里的青春。书柜旁,一块约一平米大的白板上,一行“张氏草书”字迹尚存,这是张亦斌喜欢的“涂鸦空间”——他时不时会在上面记下脑中突然闪现的灵感,然后找机会让灵感变为现实。
  灵感,稍纵即逝。想象力,一刻也不能没有。
  过去30年间,49岁的张亦斌在人生舞台上不断变换角色:恢复高考初期的大学生,辞去公职下海的机关干部,民营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创新型企业的青年代表……在他频繁超越自我的旅程中,既有苏州城市发展变迁的“幕帘背景”,更有敢于放飞创业想象力的“自我独白”。

  想象力,变是不变的真理

  时间倒回至上世纪80年代,张亦斌大学毕业后先后当过高校老师、机关公务员。
  1992年,张亦斌在苏州市医药管理局任职时,被派往相城区黄桥镇挂职农工商总公司经理助理。其时,乡镇企业风起云涌。意识到中国经济将要发生大变化,张亦斌萌发了创业的念头。1994年挂职结束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台湾海宜通信公司正发愁没人帮他们在苏州经销产品。预感到这可能是自己施展拳脚的平台,他便立即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拉着另外六个合伙人把活儿承包了下来。1997年初,张亦斌彻底砸掉了公务员这个“金饭碗”,筹资60万元创办了苏州新海宜,自任总经理。
  变是不变的真理。创业终于走上正轨,张亦斌淘“金点子”创新的激情也一发而不可收拾。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初成立时,他就主张,一旦有了新研发成果便向国家申请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以防企业在商场厮杀中被对手抢去了核心竞争力。90年代末,他又“不安分”地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造,开放了25%的股权让渡给员工,并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新世纪初十年,深交所逐步推出中小板向创业板过渡,可以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张亦斌听闻后,又开始了新一次“冒险”,2006年,新海宜顺利通过审核被认定为高成长性企业,在深交所二板上市。
  张亦斌的这些做法在当时苏州的中小企业界绝对算“前卫”,不过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他可不会在乎别人质疑的眼光。借着苏州工业园区大开发的东风,依赖着苏州制造业发展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凭着“苏州制造”的城市品牌优势,新海宜迅速形成了“研发、利润、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成长为中国知名品牌。
  如今,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张亦斌又选择了多元化发展战略来规避单一行业波动产生的风险,涉足LED等新能源产业以期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天地。遥看未来移动互联网即将占据信息消费主体的时代,张亦斌接着看中了整合科技、媒体和通信的TMT产业,并已抢先落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创始初的30多员工,到上市前的不到500人,再到现在拥有6000多员工的大企业; 从新世纪初期销售额不足2亿元,到如今拥有8个控股子公司和4个参股子公司,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新海宜前进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张亦斌锐意创新的梦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能与时代比拼想象力速度,张亦斌选择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
  他大学学农,下海做商人吃的却是“通信饭”。为了让头脑中的知识赶得上实践的步伐,2002年他选择去北京大学修读商学院课程。老板重返校园听课,可不是一时兴起的“赶时髦”,张亦斌的学员手册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听完国内顶尖教授的点津还不够,好学的张亦斌又把目标锁定了世界一流高校。他报名参加长江商学院的研修班,去商科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挨个听课,他说跟老师学习、与同学讨论时“金点子”就来了。
  张亦斌从商不但跨了专业,还跨了行业,曾有竞争对手嘲笑他是通信领域的“门外汉”,而他相信不断学习的能力比原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他渐渐成了通信科技领域的专家,当上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除了在企业商界“攻城略地”,张亦斌还自学了许多金融知识,成了中国投资圈的名人。今年初,中国私募股权“对赌第一案”落槌,最高法判定对赌协议有效,原告海富投资董事长张亦斌走进财经媒体的视线。这场官司中,张亦斌质疑风险投协议中“对赌”条款的有效性,一时间引发中国私募股权界“地震”。而有利于海富投资的终审判决不仅获得了私募股权的业内认可,也向社会展示了企业家的契约精神。
  得到社会认可让张亦斌充满了成就感,但他没有因此得意,反而拥有了更多进取的动力。现在的张亦斌每天的日程安排仍是非常紧凑,但他非常满足于这种“边学边想边做”的生活状态。张亦斌盼望着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将学到的知识和实践的经验充分搅拌,退休之后做个企业家教授。

  【他与苏报】
  “苏报报道让我们走向了世界”


  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代表,《苏州日报》数十篇报道一直伴随新海宜和张亦斌本人成长:2001年5月27日,2003年3月12日,2007年12月25日,2012年4月1日……
  “《苏州日报》2006年2月25日A04版刊发的报道《苏州民企捍卫‘主权经济’》令我印象最深刻!”张亦斌说,当时全球最大的电信宽带产品供应商美国ADC电讯,通过美国商会向中国知识产权局递交起诉状,请求宣告新海宜研发的其中4项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
  最后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据有关条文作出“维持专利权有效”决定。这篇报道刊发后,不少同行开始对新海宜刮目相看,他们说“新海宜本事大,能与‘美国佬’抗衡了”。
  此外,《苏州日报》2008年5月11日头版报道《数字奥运IDC机房苏州造》,也让他记忆犹新。它讲述了新海宜承担数字北京大厦内 IDC机房的设计、建设工程的故事。这篇报道极大提高了新海宜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