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知局明确:将这5种专利被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统计范围
发布日期:2021-03-31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340 次
3月29日,新华社网网站发布一篇题为“未来五年,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的文章,葛树介绍:我国明确将以下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
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
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
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他4个方面的有效发明专利,具有专利稳定性强、价值较高的特点。”葛树说。将这5类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不代表被纳入的发明专利就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中对哪些领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阐述: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21年2月27日,国知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2021)(试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际专利分类即IPC分类号进行对照,并通过关键词做了进一步限定,以实现更准确的统计。参照关系表经合并去重,共建立关系1872条,涉及国际专利分类表8个部、89个大类、317个小类、2893个大组、35473 个小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照的IPC分类号下的专利并不一定全部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还需要配合关键词,构建检索式,根据检索结果得到的专利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即高价值专利。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字“分类参照关系表”下载PDF文本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题:未来五年,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并首次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明确到2025年达到12件的预期目标。高价值发明专利如何界定?为何设立“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如何更好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知识产权特别是高价值专利的重要支撑。 葛树介绍,我国明确将以下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统计范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有效发明专利,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他4个方面的有效发明专利,具有专利稳定性强、价值较高的特点。”葛树说。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130项专利奖金奖项目,累计创造新增销售额1.06万亿元;2019年全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1.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其中90%左右的行业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葛树表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有利于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和效益,聚焦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进一步加强海外专利布局,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 “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的统计监测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度量我国的创新能力和产出绩效,更加准确评价我国在全球创新竞争格局中的位置和水平。”葛树说。 截至2020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3件,较2015年末提高3.9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超过20%,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处于快速提升的发展阶段。 “预期到2025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这意味着我国创新实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形成初具规模的高价值专利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葛树说。 具体而言,我国将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和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更多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并创造市场价值;我国市场主体将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实现海外专利布局,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葛树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正牵头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法治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为有效激励高价值专利创造,将进一步研究出台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统计指标体系,明确健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支持政策,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形成激励与监管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为推动高价值专利更高水平保护,将进一步强化全链条保护,统筹推进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工作,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为有力促进高价值专利转移转化,将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培育发展多元化运营服务平台,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产学研协同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