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今天,我们缅怀这位吴江人!

发布日期:2022-06-17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416 次

微信图片_20220624094700.jpg

今天

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

振奋了亿万国人

但你是否还记得

55年前的今天

还有一件大事发生

同样举国欢腾

微信图片_20220624094754.jpg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为新中国的国防

再添硬核力量

而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氢弹

先后爆炸成功的背后

除了我们熟知的程开甲先生

还有一位吴江人

居功至伟

他的名字叫杨承宗


截图20220624094832.png

杨承宗先生1911年9月5日

出生于吴江八坼

他是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

我国核燃料工业的主要开拓者

中国科大建校元勋

2011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100岁

微信图片_20220624094910.jpg

小居里夫人让他带回来一句话

杨承宗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1932年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杨承宗师从我国早期放射化学奠基人郑大章先生学习放射化学。1947年初,他赴法国留学并在居里实验室学习,老师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莱娜·约里奥-居里。

微信图片_20220624094941.jpg

1951年,约里奥-居里夫人在杨承宗(左一)博士论文通过后的庆贺会上与其碰杯。


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获巴黎大学理学院科学博士学位,其论文被评为最优级。6月21日,钱三强从北京发来电报,希望他早日回国工作。当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提出,以55万法郎高薪续聘杨承宗,但他决定放弃并毅然回国。


回国前夕,杨承宗受钱三强委托,用组织辗转捎来的3000美元购买了大批与原子能有关的书籍、仪器、药品等。经费用完后,他还垫上了自己在法国省吃俭用存下的全部积蓄。他还在居里夫妇的帮助下,得到了10克碳酸钡镭的标准源和一台测量辐射用的100进位的计数器,这些都是原子能科学研究的“利器”。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017.jpg

1954年,居里夫人寄给杨承宗先生的贺卡。


令人感动的是,时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主席的约里奥-居里先生得知杨承宗决定回国后,对他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有自己的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钱(三强)呀、你呀、钱的夫人(何泽慧)呀、汪(汪德昭)呀。”这番话是对中国人民正义事业的强有力支持,也对后来中央下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年攻坚

他成功为原子弹加“铀”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提高国防实力,我国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1960年末,苏联撤走全部援建专家,使中国的原子能事业陷入困境。1961年,杨承宗被调任为二机部五所(铀矿选冶研究所)副所长,主持业务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057.jpg

原子弹用的燃料是铀或钚,要想获得浓缩铀,需要从铀矿石中浓缩提取核纯二氧化铀。我国是一个贫铀国家,铀矿品位低,矿床种类复杂,铀平均品位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的铀矿床约占1/2。因此,要研发适用于国内不同铀矿特点的铀水冶纯化技术,难度极大。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128.jpg

杨承宗(一排左四)与五所老同事合影。


杨承宗在五所领导的第一项重大科研任务是核燃料化学分析技术攻关。当时负责生产二氧化铀的衡阳铀厂尚未建成,杨承宗带领五所集体建成了一座铀冶炼生产实验厂。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203.jpg

1978年,杨承宗和中国科大少年班学生在一起。


经过三年多的日夜苦战,他们生产出了足够数量的核纯二氧化铀和四氟化铀。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了铀产品中20多种微量杂质元素的分析测试方法研究,建立起了一整套金属铀的质量检验方法。在他们取得的几十项高精尖的科研成果中,有几项可把铀的生产流程大大缩减,纯化程度大大提高,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更重要的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这其中,凝聚有杨承宗和他领导的科研队伍所付出的心血,以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



老宅犹在

静静诉说着主人的传奇人生

如今,杨承宗先生的故宅,依然静静矗立在八坼古镇永宁桥南堍的西侧。杨宅坐南朝北,共有三路。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235.jpg

八坼杨宅


西路现为住宅,原为杨承宗父亲开设的厚生纱庄,面阔两开间,7.12米,进深6.63米。门面中间开设石库门,进门,中为廊屋,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小天井。第一进后西为厨房,东为天井,天井中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枇杷树。第二进为两楼两底,面阔5.43米,进深6米。后为院子,院南原有第三进,为三楼三底,现已改建。


中路原为杨氏住宅,共有五进,存第一、二进,均为平屋。东路原为杨生泰米行,三开间,现存第一进,第一进后为一天井。另现杨宅东南侧不远处(猪行弄12—1号)存有当年杨承宗结婚时所住的新房,为两楼两底,坐西面东,保存完好。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309.jpg

杨宅南路建筑



杨承宗先生的身上

折射着那一代科学家

在祖国一穷二白的困境中

依然坚定爱国奉献的璀璨光辉

微信图片_20220624095343.jp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此评价他


杨承宗对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

和高素质人才的造就

做出的许多开拓性

创新性的贡献

已牢牢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他的淡泊名利和爱国情操

也为中国青年一代科技工作者

树立了榜样



缅怀身边巨匠

吾辈更当自强



“苏州吴江发布”政务微矩阵发布

来源:综合中国科协、吴江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编辑:顾心悦

文字/责编:付栋栋

审核:张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