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我和我的祖国」赵梓森:我不在乎什么“光纤之父”

发布日期:2019-02-26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622 次

今天的《我和我的祖国》,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的追光之路。

老伴一声吆喝,简单的午餐摆上了桌。十分钟就煮好的鸡蛋面,配上昨晚吃剩下的肉。


在这个住了26年的宿舍里,赵梓森的一切,都和他“光纤之父”的光环格格不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我对我们的生活要求不高,很简单。你看我这儿,什么沙发、地毯都没有。我呢,就要生活简单、朴素,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只要生活能过得去。

赵梓森的时间的确很宝贵。从1973年在外文杂志看到美国人已经在3年前拉出通信玻璃丝的那一天起,他就为自己的人生上紧了发条。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当时中国铜线通信是比较落后的。要改变,我要搞玻璃丝通信,我就知道这个会引起一场通信技术的革命。

 

然而,这场革命却来得并不容易。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人家说呸,说胡话,玻璃丝怎么能通信,要花几千万人民币,说你负得了责任吗。

 

没有钱、没有人、没有实验室,赵梓森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洗手间开始了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倒四氯化硅的时候不当心,倒的时候喷到我的眼睛上,这四氯化硅碰到水就变成盐酸啊,盐酸在我的眼睛上,你想我怎么得了,还放出氯气。氯气闻到了,我就晕倒在地。所以我就讲搞科研也等于航天员一样,也有危险,也要敢于冒险,付出生命。

 

敢于付出生命的代价,为的是拉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光纤。

1976年3月,赵梓森和团队依靠手工拉出了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1978年,在邮电部“工业学大庆”展览会上,赵梓森使用一根20多米的玻璃丝传输黑白电视信号。

两周后,光纤通信成为国家重点项目。1979年,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光纤诞生。

1982年,武汉人率先在全国用上了光纤电话,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所以你们要大胆敢于创新,人家都不相信玻璃丝能够通信 ,结果我相信,创新成功。

 

这是赵梓森在给烽火学院的学员讲课,今年已经87岁的他,仍然坚持站着为每一期烽火学院的新生上第一堂课。而在课堂间隙,总是有人跟他问个不停。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现在问题是这样,不管你3G、4G、5G,你如果没有解决他的技术问题,电信就肯定不要。你要掌握比较好的、比较先进的技术,掌握新技术,成绩好,OK。

 

即使已经很累了,他还是会将身体撑在讲台上,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我讲这个经验,主要就希望他们为中国的通信事业做出成绩,希望他们不要去追求什么钱啊、名与利啊,这个都不需要。

 

从将黑白电视信号传输20米,到用一根光纤满足135亿人同时通话,在赵梓森看来,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远胜过名利的浮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你这个光纤780公里、800公里,不要放大器,节省了很多钱,而且维护简单。这个在世界上了不起,赶快做试验、演示、示范、推广。

海底光纤通信试验正进入关键阶段,也是赵老眼下最牵挂的,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赵老40年不变的追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 赵梓森:之父不之父,我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玻璃丝,老百姓在用,这个是我最高兴的。现在新材料出现了,新工艺出现了,我们要赶快追上,要掌握这个,努力追,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