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信息技术,是全球各大区域之间能够互联互通的保证。聚焦这一领域,苏州牵头成立了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重大创新团队引领作用,让一座座在海洋信息技术领域深耕多年的“创新岛”,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及革命性突破。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联合体里都联通出了哪些新变化?
这是一根光纤的损耗测试图,这个被称作“吸收峰”的小小波动,因为测试标准的不同,差点被上游的光纤生产端忽视。今年7月,下游的海缆系统设计单位亨通海洋,与亨通光纤一起加入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双方合力攻关“超低损耗海纤产业化关键技术”,这才在一步步的技术精益求精中,发现了异常。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贺作为介绍说,经过工艺的改进,公司在做棒的时候通过掺杂和温度的调整,现在已经做得非常平滑,这是今年公司在做海纤这一块最大的一个技术突破和改进。现在亨通光纤科技已经有三条线在连续生产,预计今年产能50万(公里),明年产能达到100万(公里) ,后年能达到300万(公里)的产能。
打破在前沿技术领域“孤军奋战”的桎梏,联合体成员单位在强强联手中所向披靡,海纤损耗值一降再降,如今不仅完成了进口替代,还在向着“超越最先进”迈进。同时,联合体内不同成员的加入,让大家技术攻关的方向,跳出各自领域,看向更广、更远的空间。
贺作为介绍,现在的海纤,每一根光纤里面只有一根芯子通,创新联合体在多芯光纤方面已经开始在做工作。多芯光纤是同样直径的光纤,不过它每一根光纤里面会有4根到7根的纤芯,这样的话也会使得同样的光缆,在直径不能变粗的情况下容量就会翻4~7倍,为未来大容量的海纤做好准备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士沈纲祥介绍,事实上是下一代的光纤,如果做成的话,这个技术将是国际领先的,最近也是跟亨通一起联合申报了省里面一个重点研发项目,亨通是主申请人,苏大是作为课题负责人,这个项目已经在今年下半年立项,接下来会一起进行攻关。
深化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海洋信息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协同中收获高效率。目前,由6家联合体股东单位共同组建的江苏深远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已经成立,企业的展示厅里挂着联合体正在攻关的技术项目,空着的展示平台,虚位以待最后的成果。
苏州深远海洋信息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继恩介绍说,针对联合体的研发目标、知识产权标准等,针对性地开展了海内外人才的对标工作,目前公司已经引入有21人,预计在2023年将达到51人的引入人才,以通信为主,将来会建设三中心一平台,包括海洋通信、感知、还有信息能源,将来还会打造海洋试验平台,做一个海洋通信的产品检测中心,打造中国自己的海洋通信的生态链。
公司之外,成员之间的“相互走动”变得更频繁。传统的“企业出题,高校与科研院所答题”的合作模式,在联合、融合中,衍生出更多合作形态,激荡出更强的创新力。
沈纲祥表示,目前创新联合体在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会一起建设测试平台和测试实验室,同时亨通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也会进入到苏大未来校区围绕着创新联合体里面的一些合作攻关的项目来展开科学研究,最后形成一个很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