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让能工巧匠涌现厚植“人到苏州才有为”城市内涵

发布日期:2022-01-26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715 次

为进一步弘扬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近日,省人民政府决定对第三届江苏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表彰,苏州3位同志获“江苏大工匠”称号,20位同志获“江苏工匠”称号。今天(1月26日),为进一步弘扬苏州工匠精神,树立典型,加强苏州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扎根苏州,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人才工作品牌,《新华日报》整版刊登深度报道《让能工巧匠涌现厚植“人到苏州才有为”城市内涵》。


苏州.jpg

“人到苏州才有为”,不仅是苏州人才工作致力打造的最新品牌,也是多年来苏州努力为各路人才打造施展才华广阔舞台的真实写照。 


1月12日,苏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郑重宣布要狠抓人才“第一资源”,将苏州打造成人才高地节点之城、产业创新标杆之城、创投资本活跃之城,全面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人才工作品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打响‘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一支覆盖普通技能劳动者到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技能人才队伍不可或缺。”苏州市人社局局长朱正表示,全市上下将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敬业精神,营造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的社会氛围,更好实现技能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匠心之城”集聚百万能工巧匠

坚守生产一线18年,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勇挑生产重任,带领临时组成的攻坚组完成1.5万只角焊缝的焊接……自2003年加入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后,泮延镇便从未放下手中的焊枪。正是凭着一股肯钻实干的冲劲,他一路过关斩将,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焊接高级技师,先后获得苏州时代工匠、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用精湛的电焊技艺诠释了宝贵的工匠精神。


在苏州这座“匠心之城”,泮延镇这样的技能工匠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苏州技能人才总数达223万,拥有高技能人才82.36万人,数量均列全省第一。他们分布在苏州各行各业,用一技之长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作业方式,让技术技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作为制造大市、工业强市,当前正在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苏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国明表示,这种渴求不但体现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需求,更体现在对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领军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江苏永钢集团,无论走进棒材厂还是炼钢厂,人们都会惊讶于工厂的智能化程度。在谋求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永钢人深知,系统推进传统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除了要有高层次人才,还要依靠高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设在企业的一个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了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作用。


杨正荣是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动力厂电气自动化主管,从事电气自动化近30年,创立了电气自动化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攻克重大设备技术难题80个,特别是“减少高炉煤气放散提高自发电量”专项合理化建议,为公司创造年经济效益4200多万元、累计经济效益2亿元。在杨正荣的引领下,一大批基层员工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目前“传帮带”培养的大学生中,18人在永钢坚守重要岗位,为永钢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营造深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去年新增高技能人才9.61万人,培养技能人才16.05万人,增量位列全省第一;苏州3人获评“江苏大工匠”,20人获评“江苏工匠”称号,排名全省第一……盘点刚刚过去的2021年,苏州技能人才队伍建再次取得亮眼成绩。究其原因,除了人才自身实力过硬、贡献突出外,还与苏州打造的深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密切相关。


如今的苏州,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队伍政策体系和培育体系,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重作用,以更优的组织机制,形成了技能人才培育的最优生态。


高技能领军人才无疑发挥着高端引领作用,是苏州积极抢抓的重要资源。为此,苏州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项目,采取力度相当大的激励措施,吸引领军型高技能人才来苏工作。苏州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罗迪介绍,这项政策已实施5年,苏州给予人才本人的100万元安家补贴、给予引进企业最高50万元的引才补贴,目前在全国同类政策中依然属于最优待遇。


除了把工作重心放在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育上,对于普通劳动者,苏州同样搭建有助于他们提升技能水平的多元化平台,全面实施普惠均等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此基础上,苏州探索推出项目制培训,重点围绕先导产业、紧缺工种,发布培训目录清单。实施半年多来,全市各板块均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发布了项目制培训目录清单,覆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工种)132个,培训人次达2.03万


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平台,形成以点带面的公共实训网络;“放活”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权,全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达到1135家,发放技能等级证书18万张;打造“吴地工匠”竞赛品牌,开展市级职业技能竞赛81场1.27万人在竞赛中提升技能等级……苏州以一系列率先举措,营造了适宜各类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这方面工作位于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擦亮“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

不久前,95后小伙蔡叶昭获评“江苏大工匠”,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十年前,蔡叶昭拖着行李箱来到苏州,进入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学习,凭借刻苦努力,逐渐掌握精湛技艺,成为唯一一个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烘焙选手,并斩获该项目金牌。“苏州有致敬匠心的纯粹环境和亲才爱才的社会格局,我在这里学习烘焙、在这里成就功名,也将在这里传授烘焙技术。”


苏州是一座容易结缘的城市,也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更是一座拥抱未来的城市。在这里,无数像蔡叶昭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技能成才之路,也用自己练就的一技之长,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为苏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匠力量”。


在先进制造领域,苏州勤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加工技术部副部长高庆辉,从一名实习生逐步成长为公司技术管理者,长期经验积累和多领域锻炼让他的专业技能飞速提升。在企业,高庆辉不仅攻关冶金行业双头双变螺旋轴产品,为公司降低设备成本,还主持设计整合公司防爆箱体实现标准化,让防爆压力提高30%。


在江南文化领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檀香扇技艺领军人邢伟中,凭借扎实深厚的美术功底、独特新颖的构思创意、精妙绝伦的工艺技法,形成了烫画清雅细腻、拉雕纤巧玲珑的制扇风格,为中国檀香扇制作技艺的创新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邢伟中制扇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在传承、创新技艺方面成效显著,培养了多位优秀学徒。


不久前,全省人社系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奋力推动新时代江苏人社系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苏州人社部门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定下基调。朱正表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苏州将按照各级部署要求,引进并培育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人才到苏州大有作为、才华在苏州尽情释放,擦亮“人到苏州才有为”品牌,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空间.png



“江苏工匠”说

不久前,我省表彰了第三届江苏技能大奖获得者,苏州3人获评“江苏大工匠”,20人获评“江苏工匠”,具体名单如下

一.jpg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凭借高超的技术技能成为行业骨干,并为苏州打造“匠心之城”添砖加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工匠们”怎么说——


“我是智能制造领域探索者”



智能.jpg

众所周知,亨通不仅是苏州民营企业“领头羊”,更凭借核心技术以及不断创新,让产品畅销海外,并在海外建设了11家工厂。一直走在行业发展前列的亨通,无疑被赋予更多“探路”使命,其中之一便是为推动智能制造贡献路径与方案。


2015年起,亨通正式拉开发展智能制造的“大幕”,在中国电科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工作20多年的轩传吴加入亨通,承担起这项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任务。“按照‘木桶原理’,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实现设备或物流智能化,还称不上真正的智能制造。”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轩传吴表示。在行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轩传吴带领团队形成了顶层设计,通过做好基础,对工厂进行系统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不是推倒重来,也不可能全部重建,我们在学习专业理论、国内外其他行业先进经验等基础上,一步一步寻找更适合亨通的智能制造模式,并因势而变,每年通过研讨调整改造方案。”轩传吴介绍,就像立体仓储,不光追求将产品“垛”起来,还要考虑使用便捷,进行行业适应性改进;追求高质量发展,引入机器视觉等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在生产过程引入视觉检测系统,将过程缺陷识别率提升了90%以上,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引进一名人才、兴起一个产业。在轩传吴这名技术高管的带领下,从客户下单,经过APS系统分析研判,直到订单顺利出货,整套流程有序运作。轩传吴说,苏州是制造业大市,自然而然承担了为推进智能制造“探路”的使命,这给像我们这样的技术人才提供了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我是个‘不靠谱’的厨子”

厨师.jpg


作为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创始人,王森拥有很多响亮的头衔,但他调侃自己是个“不靠谱”的厨子。这貌似一句玩笑,却道出一位技能大师的“匠心”——大国工匠要有更高远的价值追求。


这样的追求萌生于2000年在法国举办的里昂面包世界杯大赛现场。“西点领域,别说获奖,就连参赛选手也没有中国人。”那一刻起,王森决定建立竞赛团队,让国际赛事中也有中国人的身影。接下来十年里,王森投入大量资金,却因闭门造车,并没有学到欧洲人做面包的精髓。在一位法国大师的点拨下,王森幡然醒悟:“‘基因’不对,投入再多也是枉然。”于是他在上海建立世界名厨交流中心,将顶级人才请进来,搭建国际化教练团队,选手培养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从起初没有名次,到2017年拿下首个烘焙面包项目世界冠军,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如“开挂”一般,在国际赛事上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已从这里走出21位世界冠军,王森本人也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搞比赛只是众多工作之一,在风景秀美的旺山景区,王森还投资建设占地300多亩的“旺山遇见罗浮宫”,带领十几名冠军选手一起创业,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开启新探索。王森说:“苏州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令人感动,记得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时,各级领导到我们这里召开现场办公会、帮我们梳理材料,让我们顺利拿到这块牌子。”





“不踏出那一步,便做不长久”



莱德.jpg

专注一个领域,并敢于踏出创新的关键一步——这种特质,在江苏莱德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松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高分子防水卷材是屋顶防水细分领域的必备工程,莱德建材的产品便用于工业厂房、高铁站等屋顶防水系统建设。李松刚加入公司时,莱德建材主要生产传统沥青类防水卷材和比较基础的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同类市场上并无竞争力。


凭借近20年的行业经验,李松深知,别人生产什么就跟着生产什么,永远不可能脱颖而出,唯有勇闯创新“华山一条路”,才能在行业出类拔萃。“创新并不意味着‘乱闯’。”李松说,在该行业,研发新的防水材料极其困难,于是他把重点放在如何用好传统配方去改变材料的结构,甚至添加新的工艺、功能,让传统高分子防水卷材品质更好。


例如,公司不久前推出国内唯一一款智能检测型卷材,只用搭配自主研发的智能检测系统,假设用针在卷材上扎个孔,系统通过扫描,便能快速检测出漏点在哪里,从而将“雷”扫除。“无论从产业环境还是人才政策来说,苏州均是一块‘宝地’。”在李松看来,金子要发光就要选合适的地方,自己选苏州真是选对了!



“城市,因电梯而得以‘长高’”

远志.jpg


当超市、商场结束营业,补货作业便热火朝天地开始了,载货电梯也进入了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候。


“城市,因电梯而得以‘长高’。”苏州远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顾德仁说,电梯顺畅运行与民生息息相关,作为行业工作者,自己始终对所从事职业保持着特殊情结。


电梯属于传统装备制造领域,技术日趋成熟。顾德仁从事的便是电梯智能控制部分,这相当于早期台式电脑的主板。“成为工匠,走任何捷径都是最大的弯路。”顾德仁说,无论是最初在外企工作,还是自己创业,作为技术员,都是异常辛苦的。“电梯安装时,场地环境并不成熟,甚至是一片工地,我与同事便和工友们同住工地;电梯出现故障了,我们要立刻赶到现场进行维修,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事故……”


长期以来的职业习惯,让顾德仁总要在车子后备箱装着整套的维修工具。偶然在一次饭局上,服务员迟迟没有上菜,一问才知道是传菜用的电梯出现故障,他放在后备箱的工具竟真的派上用场了。


除了为行业贡献力量,顾德仁还积极投身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顾德仁说,苏州形成了技能人才引育的浓厚氛围,也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我们除了为合作院校提供课程开发等系列服务,也为企业搭建了合理的技能人才团队。



“为苏州多保留一个传统工艺门类”


珠宝.jpg

走进杨烈诚技能大师工作室,一张1米宽、3米长的木制操作台映入眼帘,上面摆满了做珠宝镶嵌时所需的工具。“传统手工珠宝镶嵌步骤多、技术难度大,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很难坚持下去。”宝孚首饰设计工作室创始人杨烈诚说。


自打进入珠宝镶嵌行业,杨烈诚一待就是40年,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等大大小小荣誉。在他看来,单纯做好“镶嵌一件事”,最能体现“大国工匠”的专注与坚持。


说是“一件事”,但在实际操作中,完成镶嵌,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每一个流程都非常考验手工艺人的技术和水平。“手工技艺难,可以花更多时间和勤奋来克服,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普及和大众对产品需求的改变,传统手工艺受到严重冲击。”杨烈诚表示,对珠宝镶嵌来说,传承更面临困境,目前苏州从事传统首饰镶嵌的手工艺人只有个位数。


“除了被机器替代,还面对国内外品牌的挤压。”杨烈诚说,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珠宝标准、高效、成本低,并没什么不好,但还有不少像自己一样的手艺人,凭借一股情怀,努力为苏州乃至中国保留一门传统手工技艺。在杨烈诚看来,苏州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不仅通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选树先进,还打通了各类技能人才评职称等方面的渠道,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原创 苏州人社 苏州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