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先后入选“吴江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曾获2021年全国首届优秀创新创业博士后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并获评2022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说起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微光电子”)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北举,他的履历很是亮眼。
初见黄北举,一身西装,沉稳干练,随着他走进实验室,换上白大褂,严肃专业。“坚持奋斗,创见未来,让‘中国芯’见证‘万物互联’。”这是黄北举的座右铭,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踏上“芯”征程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2004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黄北举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硕博连读,在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潜心攻关,追逐科研梦想。
2009年,顺利完成学业的黄北举选择留所工作,并通过自身努力进入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微纳光电子学实验室,师从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的黄翊东教授。在此期间,黄北举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硅基光电集成芯片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
2014年,黄北举从“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百余名清华大学博士后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实验室唯一一位获得申请公派留学资格的访问学者,远赴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求学深造。在海外留学期间,黄北举暗下决心,“等我学成归国后,一定要把光电子芯片全产业链打通!”
主持过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件,培养出10多名硕士研究生……十余年的潜心钻研,黄北举在硅基光电融合领域造诣颇高。
2021年,黄北举通过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平台落户汾湖,创立苏州微光电子,致力于实现光电子芯片产业的率先突破,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电芯片,实现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
注入“芯”动能
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第十七届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拟提名人选公示,黄北举凭借项目“高速光互连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入选。芯片基于团队前期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积累的科研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快速打破国外芯片厂商垄断,实现高速光通信的全面国产化,突破“卡脖子”困境。
“苏州微光电子创立的初衷除了将国家科研项目的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开发和推广外,我们还为当地企业赋能,提供人才培训、技术支持、芯片研发等服务。”黄北举说道。不久前,苏州的一家设备厂商面临高速芯片被“卡脖子”的难题,导致高端设备研发受阻。苏州微光电子为其提供了半导体设备选型、工艺线规划、工艺流程管理、高速芯片设计、高速芯片建模和仿真、半导体人才培训等服务。苏州微光电子将全力为国产电子测量设备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服务,共同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端电子测量设备产业链。
3月初,“启动硅光 ‘洞见’未来”苏州微光电子融合技术研究院落成仪式在温德姆酒店举行,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5名院士,国内30多所重点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光电子学院院长,100余名教授和研究员参加落成仪式。当天下午,研究院邀请这些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参加首届长三角硅光技术高峰研讨会,共话未来发展,更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这么多院士聚在一起。”黄北举高兴地说,“这次的活动既介绍了研究院两年来的发展,同时也让更多国内学术界、产业界的‘大咖’了解汾湖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科研成果和半导体项目落地汾湖。”
凝聚“芯”力量
打造半导体生态体系
一棵树容易枯死,一片森林不易倒,全力打造半导体生态体系是苏州微光电子一直在做的事。两年来,苏州微光电子孵化、引进了13家半导体、电子信息领域的上下游企业,累计引进博士生、硕士生人才34人,申请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保护等各类知识产权31项,研究院与苏州旭创、亨通、永鼎等龙头企业全面合作,全力打造硅基光电子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全产业链。
2022年7月,吴江首个细分领域的产业创新集群功能性党委——汾湖高新区先进半导体产业链综合党委“芯”之家成立,全力推动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构筑起产业链上下游全方位的半导体生态体系,该党委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在苏州微光电子。
综合党委首批下设包括英诺赛科半导体、鼎芯光电科技、钧舵机器人等党支部在内的10个企业党支部,把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触角延伸到半导体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各个环节。黄北举说:“我们以党建领航,上下游企业互相支撑、互为配套、互为资源,大家聚集在一起,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实现产业聚集和人才聚集效应。”
展望未来,苏州微光电子将以“顶天、立地、谋长远”的思路,扎根在高端光电芯片领域,让“国产”芯片助力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汾湖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吴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