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一家都是学霸,这位苏州院士曾服务“两弹一星”,还研究人脸识别

发布日期:2024-04-30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258 次

0032cb564058093d9b45a402e3eb4319.jpg

王守觉(1925.6.27-2016.6.3)祖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半导体与信息科学专家,我国半导体器件奠基人之一。


荣获国家发明奖(1964年),国家新产品一等奖(1964年),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1983年、1992年、1996年)、三等奖(1986年),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996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


近年来致力于半导体神经网络、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研究,首创“神经网络计算机”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历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副所长(1977-1982年)及所长(1983-1985年)、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电子学报》编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值与模糊逻辑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AD与图形学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主席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自2020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设立以来,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苏州”将继续给大家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故事,读懂苏州。


01.


王守觉是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后裔。


祖父王颂蔚师从提倡维新开放的冯桂芬,也主张“讲求实学”,希望士人“学习测量、化学、光学”,并“咨商制造”,考中进士后任军机处章京,祖母谢长达在苏州兴办振华女学。


父亲王季同,清末任同文馆算学教习,著有《泛倍数衍》等,在英国发表论文《四元函数微分法》于爱尔兰皇家学会会刊,曾协助蔡元培办爱国女校和《俄事警闻》,1927年又协助蔡元培筹办中央研究院。


大伯王季烈是进士,清末任学部专门司郎中兼京师译学馆监督、理化教员,编译了我国第一部《物理学》教科书。


叔叔王季点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化工科,曾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提调,参与发起中华化学工业会。叔叔王季绪留学英国,回国后任教清华,参与发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历任北平工学院机械科主任、代校长。


姑姑王季茝,清末留美,是中国第一位化学女博士。他的哥哥、姐姐也都功勋卓著。


02.


1936年,王守觉从苏州彭氏小学毕业后入东吴大学附中,日军侵华后随全家逃难,颠簸两年后到达昆明,插入初三读书,不到半年考入高中。


高一时,他因病辍学,在家里修钟表、制锁,也曾在飞机场工地做过测量员,后自学考上了同济大学电机系。


国民政府号召大学生参军抗战,王守觉报名加入了青年军通信营,学习报务及机务。日本投降后,王守觉复员回上海同济大学继续学业。其间,获得全校仅有的两个名额的学业优异奖学金。

269bd5410661bd962e3408dae97e3b73.jpg

1949年毕业后,王守觉进入上海镭学研究所,研究氧化亚铜固态整流器,后在上海新成电器厂任工程师,为我国最早的集中控制自动闭塞火车站——衡阳火车站的建成解决了上百个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供电。


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分局任主任设计师兼弱电组组长,并研制了工业企业自动火警报警系统,提高了信息系统设计效率。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工业劳动模范。1956年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群英大会。


7ea0be07058df3a4c5838028b18396ab.jpg

03.


1956年,王守觉奉调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后独立为半导体研究所)。同年,在显微镜下用手工做出我国第一只高频晶体管。

a8c1e963be3f19ff9b79ebba830df71f.jpg

与同事在半导体所合影(右二为王守觉)

1957年9月,被派往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列别捷夫研究所进修。他刻苦自学,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研制锗扩散型三极管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并研制成一种具有N型负阻特性的半导体器件,给苏联同事留下深刻印象,受到赴苏实习团领导好评。


次年春,王守觉回国,研制成我国第一只锗高频合金扩散晶体管,其截止频率从锗合金结晶体管的2兆赫提高到200兆赫,解了我国首台晶体管高速计算机——109乙机(用于研制两弹)所需半导体器件的燃眉之急。


之后他又研究硅平面工艺,制成我国第一只硅平面晶体管和第一块集成电路。所制成的低反向电流二极管、pnpn高灵敏开关器件、高速开关晶体管和两种高频晶体管等五种硅器件,于1964年通过鉴定,为109丙机提供了器件基础。


1966年,王守觉看到制作集成电路要人工绘制光刻掩模,耗时费力,设想用机器产生图形。刚取得初步成果,“文革”开始了,他被迫离开岗位。1969年,他重返科研,开始制造图形发生器。1971年,研制成功,而国外的图形发生器己在年前诞生,中国失去了一项“世界第一”。


数字逻辑电路都工作于非线性段,王守觉首创利用其线性段,得到的逻辑电路多电平输出且工作速度极快,取名为多元逻辑电路,在此基础上,制成高速小型计算机,也取得万能函数发生器和时分制三用电话小系统等应用。


04.


王守觉从所长岗位退下后,又投身“人工神经网络硬件化实现”项目,研制成了模拟2000万次神经联接的小型神经计算机CASSANDRA(预言神)。该机被电子部评为我国1995年电子十大科技成果奖之一,并被评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他还开创了用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的“仿生(拓扑)模式识别”理论和“高维空间复杂几何形体覆盖”识别方法。

468b7f0efa485b7677efbe4951df5124.jpg

王守觉在实验室讲课

王守觉曾主动指导苏州大学教师研究神经网络计算机应用。2009年,又加盟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耄耋之年的他带领团队在故乡苏州继续研究仿生信息学理论和智能技术的新应用,在人脸识别、实物目标识别、连续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实验成果。

8e2680b5b11d500f9d5ab82c29aab5d7.jpg

文章来源:《苏州院士》

撰稿:张橙华

编辑:尘灯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苏式生活,因科学更品质

生活中任何疑惑的,需要科学解答的问题

动动手,加我们!

科普苏州Q2:700538949

9dc782ecdbee25d13e897aaf7b4dcf6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