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吴江日报】党员企业家的“中国心”

发布日期:2016-03-0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415 次

   2月16日,吴江举行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表彰动员大会。会上,亨通集团作为吴江第一纳税大户受到表彰,其“2015年完成销售483.8亿元、同比增长26.33%;在吴江当地纳税超8亿元、同比翻番”的成绩单非常亮眼。

  从创办亨通第一天起,崔根良就秉持这样的信念:一名优秀企业家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必须要担负起对企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

  “比地位看作为,比贡献看纳税,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崔根良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怀揣着“两颗心”:一颗忠于党和祖国之心,一颗对社会大爱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

  这就是崔根良永远的“中国心”。


  关爱员工惜才爱才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是成功的学校”

  在崔根良眼中,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对员工和客户高度负责,对员工要“爱”,对客户要“诚”。

  亨通力缆公司的员工施娟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大学毕业刚进亨通时,她买不起房也成不了家。正是崔根良决策建造人才公寓,并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们,还允许他们先从公司借钱,才让刚参加工作的那批新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员工们常说:“在亨通干活,环境好、待遇高、人性化,感觉上不是我们在为崔总打工,而是崔总在为我们打工。如果崔总不干了,对他来说只是个人财富上少了几个零,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失业。”

  崔根良常说,亨通现有一万多名员工,如果企业经营有闪失,对不住这一万多人和他们背后的一万多个家庭。他还常常对股东说:“亨通的员工如家庭有困难,我们绝不能将责任推向社会、推给政府。我们都是亨通人,在一个企业里干事业、求发展,一定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下转02版)

  (上接01版)一家人幸福不算幸福,大家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崔根良对员工十分关爱,对工作却格外严格,有时几乎要求尽善尽美。自创立那天起,崔根良就提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现场管理军事化、质量管理标准化、营销管理法制化、服务管理星级化”。生产车间内,每名员工都划分了包干区域,所有设备都要求一尘不染。在崔根良看来,客户对现场管理质量满意了,才会信任企业的产品质量,因此现场不是后台,而是前台。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崔根良制定“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的用人方针,以“打造一代比一代强”的团队建设目标,网罗行业里的精英。他提出“以用为本”、“有作为就有地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推行岗位竞聘制、述职评议制等优胜劣汰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现任亨通高压公司总经理的李自为至今清楚记得,1994年他作为最早一批大学生加盟亨通的时候,崔根良对人才的珍惜与重视。“当时,我在厂里负责设备安装和维护。有一次,专家组来厂里实施一项重要的技术认证,前一天晚上,我却因为操作失误,烧坏了自己刚修好的设备电路板,影响了第二天的专家组验收。”李自为说,那次事故让企业损失了上百万元。正当他内疚自责,准备卷铺盖走人时,崔根良却极力挽留了他,“当时,我感动得想哭。”

  崔根良就是这样求才若渴,不断为企业的发展发现人才、招揽人才。企业从拥有第一个本科生、第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到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总工、第一个教授级高工、第一个MBA、第一个海归,再到汇聚行业内诸多重量级人物,无不凝聚着崔根良的心血。


  公益慈善捐赠超4.8亿元

  “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

  “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在崔根良的意识里,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就是一个企业家履行责任的最好体现。

  2010年底,从巴西传来好消息:全长1100公里、输送能力4000MW的500 kV亚马逊河大跨越输电线路技术难题被亨通解决了。该工程自启动后,曾多方寻求欧美日世界著名公司为其解决大跨越、重雷区技术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承诺性答复。亨通人通过几十次理论验算和模拟试验,凭借全球最长跨度、最大截面的亨通造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解决了世界工程的难题。

  “外国人干不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干成了!”在崔根良看来,企业追求利润是眼前的问题,而把事业做大、为国争光却是永远的。

  亨通开发的国际领先水平的超大容量、超快速率、超低损耗光纤,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光纤导航等系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两次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嘉奖;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190多项;拿到了2000多项国家专利、主持或参与15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定……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接见崔根良,得知亨通产品用在埃塞俄比亚轨交线项目时高兴地说:“高铁代表高技术,还要继续努力!”

  20多年来,事业上的成就让崔根良声名远播,但他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理念,以从善之心扛起责任担当。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崔根良正在北京候机准备返回上海。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他立刻指示随行人员“换航班,去成都”。到达震区后,崔根良组织骨干员工加入灾区抢险救灾行列,送达灾区的首批通信光缆就是亨通的子公司——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生产的。

  2011年,崔根良从吴江残联得知全区还有很多残疾人家庭连最基本的家电都没有,马上启动了“助残圆梦行动”。送彩电、送洗衣机、送冰箱,5年累计送出了495台液晶电视机、410台洗衣机、227台冰箱,让1100多户吴江残疾人家庭实现了“三大件”全覆盖。

  2012年,崔根良出差江西时发现,革命老区很多养老院、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热水、没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老人们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崔根良连夜打电话,组织亨通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到赣南原中央苏区深入调研,最快时间拿出详细扶贫方案。当年,亨通慈善基金会“鹤轩安耆”江西革命老区敬老院改造工程启动,相继对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捐赠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用车,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就医条件。

  每当有人问起“为何要资助江西敬老院”时,崔根良回答:“革命老区为新中国作出过巨大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区人民当年的奉献付出。饮水思源,能为老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不应该吗?”

  为推动亨通慈善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2011年,崔根良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来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迄今为止,用于公益慈善累计捐赠超4.8亿元。崔根良也被授予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等荣誉称号。


  管理层80%以上是党员

  “我不带头当书记,怎样体现党建工作力度”

  一碗白粥,几片酱菜,这就是这位中国百强民企老总的早餐,数十年如此,习惯了。崔根良,这位老党员对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以平常心过寻常生活,人就会很自在。即便富有了,也没必要奢侈浪费,生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这种感悟源于他当兵的历练和入党时指导员的告诫。1978年底,崔根良创造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奇迹”的那天,指导员对他说:“今天起,你就是党员了。党员的标准就是‘站着是面旗,倒下是标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崔根良的脑海里。

  创业30多年来,崔根良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党员身份。亨通集团先后成立了党委、纪委、党校。有人问:“一个民营企业,只要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把经营做好了,何必搞党建那套呢?”崔根良说:“黄沙、石子、水泥、钢筋,没有水,黏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的力量,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有朋友劝崔根良:“现在企业做这么大,你日常需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何必还要亲自担任党委书记?”崔根良诚恳地回答:“党建工作就是要一把手抓。我不带头当书记,怎么体现党建工作的力度?”

  企业不断壮大,员工越来越多,很难了解到一线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状况,崔根良首创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规定从普通党员到支委,从车间主任到集团高管,每人都要结对联系一定数量的员工,确保联系结对全覆盖。

  多年来,亨通把党的队伍建设与岗位竞聘制度双向融合,推行人才双向培养,公司管理层目前80%以上都是党员。在亨通,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小组是阵地,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正是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使得亨通1000多名党员就像1000多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集团各子公司内,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先锋,“为集团奋斗、为党争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信念牢牢扎根在每一个亨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