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9月2日早间评论(刘定洲)“一介书生”韦乐平,言辞犀利往往切中要害,嬉笑怒骂之中看透产业未来。其对光网络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光通信行业人士都需要认真琢磨的必备文章。
成本,曾经是中国光通信产业赶超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华为中兴依靠高品质、低成本的光网络设备,击败了国外众多老牌巨头,成功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过半份额。几十年的厚积薄发,它们在技术上也逐渐超越了国外竞争对手。但是,上游的光器件,拿得出手的似乎仍然是低成本。
光器件是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核心。因此,位居高位的韦乐平,最近每次在光通信类会议上演讲都会强调,光器件的价格是光通信发展的瓶颈。那么,在价格战中越战越勇的中国光器件厂商,为何无法解答韦总的难题?
哪些光器件要降价
韦乐平指出,摩尔定律几十年来是信息产业的基本定律,但在光通信领域,摩尔定律只适用于分组、交换矩阵、存储等电域技术,不适用以手工为主的光通信技术。
“一个1350公里的长途光通信波分系统中(80×100G),光域成本约占75%。光域成本中,光器件成本约占90%,相当于占整体成本的70%。一个100G核心路由器,光器件成本约占60%。而且,随着流量的逐步提升,路由器的背板芯片互连、板级互连、机框互连将‘光化’,更加大了光的分量。”
因此,韦乐平认为,骨干网的核心光器件成本占比过高,且将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必须设法降低成本。此外,韦乐平谈到FTTH发展面临的挑战时也谈到,“成本的关键是终端”。
对光器件降成本,韦乐平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终端产品(ONU等),方法是BOB方案(即BOSA on Board)和集成化。对骨干网光器件,韦总开出的药方是光子集成。韦总认为,PLC平面光波导集成技术近期有应用空间,但其电光特性很差,发展空间有限,不是大方向;InP适合有源光模块,对无源器件则成本过高,无法作为普适性的单片光子集成解决方案。
韦乐平认为,硅光子集成可以利用现有CMOS集成电路上的投资、设施、经验和技术,来设计、制造和封装光器件和光电集成电路,使得光器件的成本曲线向电域的摩尔定律靠近,真正实现光器件成本的突破。当然,硅光子技术还不成熟,应用到不同的器件类型,还需要几年不等的时间。
中国厂商是否不给力
分两个方面来看。目前100G长途波分系统,光器件供应商均来自国外,包括Finisar、JDSU、Oclaro、Avago、Fujitsu等,国内严格意义上只有华为旗下的海思。虽然近一两年来不断有国内光器件厂商宣称推出了100G光器件,但基本都处于测试、送样、小批量供货等阶段,且主要应用在数据中心或者城域网,应用于骨干网,中国厂商还在努力。
因此,在骨干网光器件市场,中国厂商的缺席是光器件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事实上国外厂商也不给力。由于下游系统设备商的强势,例如华为掌控了全球约40%的光系统设备份额,对上游光器件拥有巨大的谈判优势。如果光器件价格依然让运营商难以接受,其根本原因还是如韦总所说,技术的瓶颈限制了成本的下降。
因此,国外厂商近十年来在硅光子研发上投入巨资,最近几年的OFC(美国光纤通讯展),关于硅光子的研讨都是最大的热点。虽然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难关没有克服,但硅光子离大规模商用已经越来越近。但这就非中国厂商所长了,中国唯一一家做硅光子器件的马尔斯公司,据说烧了几年钱后,今年就撑不下去了。
中国厂商现阶段善于打价格战,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于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接入网,成为中国光器件厂商扎堆的红海,市场竞争之惨烈难以形容,“成功”迫使国外厂商望而却步,接二连三的退出。在国外设备商逐渐淡出中国接入网市场之后,国外器件商也不敢直缨其锋。
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光网络终端(ONU)最低价格仅 40多元每台,即使是OLT,最低价格也下探到70多元。某些厂商报出如此地板价,搅乱了市场的健康发展状态,导致光器件厂商基本上毫无利润可赚。即使从市场出货均价来看,毛利率也低的吓人,厂商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亏损境地。
因此,在接入网市场,中国光器件厂商已经为降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更需要的,是运营商调整价格优先甚至价格唯一的集采体制,让市场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但韦总所言也是趋势。其一,BOB方案逐渐成熟,帮助降低了PON的成本,去年BOB方案出货比例已经突破了50%。其二,从集成化角度来看,加拿大OneChip率先将光子集成技术导入PON模块,虽然最终失败,但为接入网终端的集成化做了勇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