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琨教授病逝于香港,终年84岁。
高琨教授生前是华裔物理学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被世人誉为“光纤之父”。
高琨教授祖籍上海,1948年移居香港;
1954年赴英国攻读电机工程,
1957年及1965年获伦敦大学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学系,并担任系主任;
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亚洲新闻周刊》选为“二十世纪亚洲风云人物”;
2009年,76岁的高琨因“开创性的研究与发展光纤通讯系统中低损耗光纤”而获得诺贝尔奖。;
2010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
高琨教授倾尽一生对光纤作出卓越贡献,从1957年至1966年,高锟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作出许多改变人类生活的贡献,包括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将带来一场通讯业的革命,并提出当玻璃纤维损耗率下降到20分贝/公里时,光纤维通讯就会成功。在标准电话实验室与何克汉共同提出光纤可以用作通信媒介。高锟在电磁波导、陶瓷科学(包括光纤制造)方面获28项专利。由于他取得的成果,有超过10亿公里的光缆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宽带互联网,为全球各地的办事处和家居提供数据。在他的努力推动下,1971年,世界上第一条1公里长的光纤问世,第一个光纤通讯系统也在1981年启用。高锟还开发了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他在单模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扩散均衡特性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号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200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由于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他将获得今年物理学奖一半的奖金,共500万瑞典克朗(约合70万美元);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将分享今年物理学奖另一半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