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行业大学
人才强业

“中国制造”更需“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16-10-28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684 次

【事件介绍】

  

“工匠精神”入报告引代表委员热议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 报告,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他们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 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

  国家层面: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代表委员们表示,工匠虽已淡出现代人的生活,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精神却永不过时。报告强调“工匠精神”,关照当下,切中要害,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委员认为,弘扬“工匠精神”,将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树立“工匠精神”,将带动我们的制造业从 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南存辉说,如果每个企业的每个专业人士都专注于自己的岗位发挥聪明才智,我相信,中国的制 造、智慧、质量应该会成为中国的名片,受到大家尊重。

  “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金字招牌的中国制造。”美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东明委员说,坚守“工匠精神”才能铸就国家的制造品牌。

  企业层面:深耕细作,提升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工匠精神’很触动我,这实际是在为中国企业指明方向,引领企业重视质量、打造品牌。”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委员说,国际上一些“百年老店”都非常注重品牌建设,而品牌建设的支撑是品质。虽然中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和提升质量,但和国外相比还是有差距。

  他举例说,伊利十多年前开始收集中国母乳数据样本,通过建立母乳数据库来研究奶粉的配方。“去年我们和美国一家大学合作,才发现他们对母乳的研究比 我们更细、更精、更全面,这就是差距。‘工匠精神’提醒我们企业不能一哄而上,不能哪个行业热就到哪个行业,一定要坚持专注。”

  南存辉表示,“工匠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付诸行动。企业家应该在制度上做好设计,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培养一批专业、专心、专注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扎根基层,扎根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来自重庆力帆集团的邹先荣委员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每一个环节,就能制造出质量一流的产品。“工匠精神”将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企业应在产品制造、形象设计、营销手段等方面狠下功夫。

  人的层面:认真敬业,一丝不苟

  “‘工匠精神’对人的素质提出高要求,专注、执着、坚守、耐心、淡然、精细等品质,正是东方色彩的‘工匠精神’。”冯东明委员说。

  “‘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以他所在的玉雕行业举例说,匠人们的作品都是手工制 作,每一件产品打造前都需要花费极大的心思和精力去设计,打造过程中讲求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对艺术抱有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理念,将每一件产品当成艺术 精品一样去对待。

  代表委员们指出,倡导“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可以推动改观一些人身上存在的“差不多精神”,呼唤他们不只是把工作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工匠精神”是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

  “工匠精神”第一次出现在政府报告里,立即引起了委员代表和网民的热议。1月份李克强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提到,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大产量的钢铁,却造 不出一粒小小的圆珠笔“珠珠”。看似简单的“珠珠”刺痛了总理的心,也刺痛了全体国民的心。我们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却在很多产品上面严重依赖进 口,为何?因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供给侧改革亟需“工匠精神”的助推。去日本抢购马桶盖,到新西兰抢购奶粉,飞韩国抢购化妆品,刚刚过去的一年国人在海外疯狂“买买买”,消费总额达 惊人的1.2万亿人民币,而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映衬的是国货的尴尬,反映的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当前的 主要矛盾。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当前中国日显突出。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光伏、风电等产业出现严重过剩;但另 一方面,中国的生产与供给却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正是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供给与需求矛盾,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供给侧出现 的主要问题就是产品重量不重质,拥有庞大的生产能力,却不能满足人们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而要破解这个难题,正需要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 越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造就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也成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企业,但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反 思我们的发展模式,就会发现我们的经济增长是靠大量的中低端产业、靠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堆积起来的,我们是“世界工厂”,世界各地充斥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这里面有太少拥有“中国芯”的东西。“多、快、好、省”、“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是很多地方政府喊出来的口号,展示给我们的是赤裸 裸的急功近利的思维。也正是这种急功近利造成了我们生产了世界上品种最全的工业产品,国人却跑到国外“爆买”。与之相反,“工匠精神”则代表的是坚韧不 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内含的是执着、缓慢、劳作,甚至少量的发展理念。只有真正摒弃了急功近利的发展思维,才能真正培养一大批“大国工 匠”,进而形成中国的“工匠精神”,真正助力供给侧改革。

“工匠精神”是新经济的激发要素

  新经济就是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如何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除了加大创新,增加科研力度,提高效能之外。如 何将已有的产业做出新花样,将“夕阳产业”转化为“朝阳业态”,实现老树开花、枯木逢春,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古时就有庖丁解牛的钻研境界。如今,发展新经济,离不开这种用心、用神钻研的精神。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 国工匠》中曾经报道了一位中航科工的技术能手毛腊生,他只有初中文凭,但凭借着吃苦钻研的精神,用38年的时光将“翻砂”技术做到极致,攻克了一项项科技 难题,用精湛的手艺为炮弹穿上“外衣”。

  要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要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工匠精神” 缺少不得。我们只有保持专注、专一的态度,把工作当学问去研究、当事业去追求、当使命去献身,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 懈、久久为功,努力使每一项工作都做到自己能力和水平所能达到的极致。那么,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闪耀着“工匠精神”,每个人能会成为“新经济”的贡献者。

  【启示与思考】

  在现代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关键因素。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嘴上常常高喊“创新创业”,却又自以为是地 把“动手”与“创新创业”割裂起来,狭隘地认为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并非像传统的木匠、瓦匠、铁匠等那样要用手去创造东西。然而,古往今来,热衷于技术 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呢?美国畅销书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一书中作了回答:“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 工匠的核心不是“制作”什么,而是一种心态。而“工匠精神”是指“一种生命态度,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其本质是:收集改装可 利用的技术来解决问题或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创造财富,这个“财富”并不仅仅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更是让这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严 谨、细致、专业、专注、敬业、坚持等。

  “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并不矛盾。“工匠精神”指向的是凡事追求极致,在这过程中,本身就需要以最开放的姿态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最新的成果。创 新创业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风险活,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不追求极致,又怎么可能会有创新成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有别具 一格的创意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和质量,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国经济发展 的困境、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创新创业的强大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全面从严治 党、践行“三严三实”是抓好经济工作的重要保证。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是繁重,越是需要改革的促进派、发展的实干家,越是需要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促进毫不 懈怠、奋力作为。每一个人都成为抓发展的能手、能破难题的“工匠”,我们就一定能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为“十三五”打下坚 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