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姑苏晚报】让中国光通信走向世界的党员企业家(下)

发布日期:2016-03-0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345 次

​【姑苏晚报】让中国光通信走向世界的党员企业家——记江苏“时代楷模”、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下)


 

 

    30多年来,崔根良始终勇立潮头,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从创业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他率领团队经过极其艰难的探索和研制,彻底突破了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使得亨通集团成为中国在光纤通信领域唯一拥有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及自主产权的民族企业,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成功了,崔根良更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他更用一颗大爱之心,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无悔人生。


  敢于担当,肩负对企业和国家双重责任

  从创办企业的第一天起,崔根良就秉持这样的信念: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意识,必须担负起对企业的责任和对国家的责任。30多年来,崔根良始终践行着这“两个责任”。

  在崔根良眼中,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对员工和客户高度负责,对员工要“爱”,对客户要“诚”。在亨通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企业遇到怎样的困境,甚至遭遇经济危机,他都把企业职工的冷暖问题放在首位。亨通力缆公司的施娟永远不能忘记,1998年大学毕业后刚进亨通时,她一无所有,买不起房也成不了家。正是崔根良决策建造了人才公寓,再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他们,还允许他们先从公司借钱,让刚参加工作的那批新员工解除了后顾之忧。

  员工们常说:“在亨通干活,环境好、待遇高,富有人性化,感觉上不是我们在为崔总打工,而是崔总在为我们打工。如果崔总不干了,对他来说只是个人财富上少了几个零。但对于我们员工们来说,可能就是失业崩溃、难以养家。”崔根良常说,如果企业经营有闪失,做亏了,我对不住这一万多人和背后的一万多个家庭。他还常常对股东们说:“企业发展和员工幸福,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都是亨通人,在一个企业里干事业、求发展,一定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一家人幸福不算幸福,大家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崔根良对员工十分关爱,对工作又格外的严格,有时几乎是尽善尽美。自企业创立那天起,崔根良就提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现场管理军事化、质量管理标准化、营销管理法制化、服务管理星级化”。生产车间内,每位员工都划分了包干区域,所有设备都要求一尘不染。2008年秋季,一个外企考察团来亨通参观,崔根良亲自带领考察团走访车间。当来到并带车间时,考察团中一位客户突然从口袋中拿出一张纸巾,在并带设备上快速地擦了一下,惊讶地发现,雪白的纸巾上没有留下一丝污渍,这位老外伸出大拇指连声赞叹。送走考察团后,崔根良语重心长地对员工们说,“客户对现场管理质量满意了,才会信任我们的产品质量。因此,现场不是后台,而是前台。”

  “企业小的时候是少数人的,做大了则是国家的。”在崔根良的意识里,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就是一个企业家履行国家责任的最好体现。如今的亨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员工从原先的38人扩大到1.2万人,年纳税额从87万元增长到超过10亿元,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完成商标注册,相继通过美国UL、FCC、挪威、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健康体系等各类国际认证。在南美、南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拥有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及服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勇登高峰,始终不忘那颗“中国心”

  亨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光电行业航母,苏州市地标型企业。作为规模效益连年上升的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崔根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怀揣一颗“中国心”,一颗忠于党和祖国之心,一颗对社会大爱之心,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

  2010年底,一条来自巴西的好消息:“外国人干不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干成了!”全长1100公里、输送能力4000MW的500kV亚马逊河大跨越输电线路技术难题被亨通解决了。该工程自启动以来,曾多方寻求欧美日世界著名公司为其解决大跨越、重雷区技术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承诺性答复。亨通人通过几十次理论验算和模拟试验,凭借全球最长跨度、最大截面的亨通造OPGW完全解决了世界工程的难题。

  在崔根良看来,企业追求利润是眼前的问题,而把事业做大、为国争光却是永远的。亨通开发的国际领先水平的最大容量、最快速率、最低损耗光纤;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光纤导航等系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中,两次受到解放军总装备部的嘉奖;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科技项目190多项;拿到了2000多项国家专利、主持或参与15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制订……这一切让亨通声名远扬。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接见崔根良代表时,得知亨通产品用在埃塞俄比亚轨交线项目时,高兴地说:“高铁代表高技术,还要继续努力!”

  早在入伍当年,崔根良在一千多名三年以上老兵参加的军区军事大比武中,勇夺第三名,创造了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的奇迹。在创办企业的30多年中,他最为看重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他的企业在当地第一个成立党委、纪委、党校。有人问他,“一个民营企业,只要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把经营做好了,何必搞党建那套呢?”崔根良说:“黄沙、石子、水泥、钢筋,没有水,粘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的力量,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崔根良至今仍担任着集团党委书记。有朋友劝崔根良:“现在企业做这么大,你日常需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何必还要亲自担任党委书记?”崔根良诚恳地回答,“我不带头当书记,怎么体现党建工作的力度?”鉴于企业不断壮大,员工越来越多,很难了解到一线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状况,崔根良首创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规定从普通党员到支部支委,从车间主任到集团高管,每人都要结对联系一定数量的员工,确保联系结对全覆盖。多年来,亨通把党的队伍建设与岗位竞聘制度双向融合,推行人才双向培养,目前公司管理层80%以上是党员。亨通党建已形成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小组是阵地、党员是旗帜,党委与基层支部党建推进两级体系。

  正是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使得集团内1000多名党员就像1000多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集团各子公司内,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先锋,“为集团奋斗,为党争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信念牢牢扎根在每一个亨通人心中。


  大爱之心:书写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悔人生

  这么多年来,崔根良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的理念,视慈善为回报社会的终身事业。2007年,他响应省政府号召,与苏北经济贫困村开展村企结对挂钩,进行长期扶贫活动。多年来,为八个贫困村新修了水泥路、桥梁、村部办公地及村民活动场所,累计捐资600多万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崔根良正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回上海。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他立刻指示随行人员“换航班,去成都”。到达震区后,崔根良顾不上到成都的子公司察看受灾情况,组织骨干员工加入到灾区抢险救灾行列,送达灾区的首批通信光缆就是崔根良的子公司——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提供的,随即动员各公司员工捐款捐物,累计达1000多万元。

  2012年6月,崔根良出差江西时发现,革命老区很多养老院、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热水、没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老人们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崔根良连夜打电话,组织工作人员到赣南原中央苏区了解摸清情况,以最快时间拿出扶贫方案。当年,亨通资助江西革命老区敬老院改造的“鹤轩安耆”项目正式启动,先后用三年时间,改造了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捐赠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完善了现代生活设施,项目实施以来,受益老人达3000多人。有人问起“为何要资助江西敬老院”时,崔根良不假思索地回答,“革命老区为新中国作出过巨大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老区人民当年的奉献付出。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党员,能为老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不是应该的?!”

  为推动亨通慈善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2011年,崔根良又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来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迄今为止,用于公益慈善累计捐赠超4.8亿元。崔根良也被授予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荣誉称号。

  “如果说,20年来亨通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委政府、家乡父老的支持,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要把亨通打造成百年企业,凭的不是一时的运气,而是一个企业的品德,一个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有机会成为百年企业。”在崔根良心中,正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