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党建引领 理想信念
党建引领

“时代楷模”的平凡大事业——记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上)

发布日期:2016-04-26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402 次
 

说起崔根良,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一定用过他创办的亨通集团所生产的产品,比如用电和上网的必需材质——电缆、光纤和光缆。这个中等个子的退伍军人,从江苏吴江的乡村起步,历经25年艰辛创业路,打造出了拥有50家全资及控股公司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亨通集团,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全球光纤通信前3强。


 

这个农民的儿子荣誉等身,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华慈善奖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崔根良连连摆手,认为自己“实在太平凡”。

  

崔根良:“时代楷模”的平凡大事业


崔根良(右)在生产车间


每天“烧钱”50万元的决心


 

在亨通光通信科技园的展厅展示架上,聚光灯打在了一根近6米长、碗口粗的“玻璃棒”上。“玻璃棒”看似平淡无奇,但纯度极高。一根最长可以拉出1.5万芯公里的光纤,相当于北京和上海之间5个多来回。拉出的光纤每根外径只有125微米,8个芯层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全世界能够自主研发这种“玻璃棒”的只有5个国家。


 

这种“玻璃棒”叫光纤预制棒,简称光棒,是生产光纤的原料。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开始研制,然而历经20多年都没有成功。光棒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中国制造光纤光缆的“脖子”被死死卡住,市场、价格自然都没有发言权。
 


21世纪初的亨通集团,初具规模。为了公司发展,必须拿到这项核心技术。崔根良曾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星期绕地球一圈、考察5个国家的纪录。经苦苦交涉,日本一家公司同意让他们隔着很远距离看。崔根良感叹道:“技术在别人手里,只能看别人脸色,我们哪一天有自己的光棒了,也就圆梦了。


 

崔根良请来了行业内的顶尖专家,提出要自己研发生产光棒。然而,研发之路充满坎坷。研发团队不断消化改造装备,不断更换材料、调整参数。平均每天的研发成本高达50万元,压力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然而自从作出研发决定后,崔根良却再也没有进过科研大楼的门。“对技术研发人员要充分信任,给他们营造宽松的研发氛围和环境。”崔根良说。


 

1200天后,崔根良办公室的大门被研发人员推开了。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科研项目被攻克,亨通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自主研发的光棒,将光纤价格拉低了90%以上,为中国百姓光纤到户、宽带中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骨子里想要的“闯大业”


20世纪80年代初,崔根良从部队退伍后投身商海,在浙江承包了一家企业。事业蒸蒸日上,当时的崔根良年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万元。


 

这时,老家吴江七都乡党委书记“三顾茅庐”,邀请他回乡担任濒临倒闭的吴江七都丝织服装厂厂长。“我是一名党员,现在组织上让我回去建设家乡,我不能回绝!”崔根良说。返回家乡后,崔根良一头扎进丝织服装厂,几个月后,丝织服装厂扭亏为盈。


 

正当崔根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乡党委决定调他到当地投资最大但亏损严重的乳胶手套厂当厂长。崔根良又只用了不到半年,便扭转乾坤。但后来因为国际市场的变化,全部依靠国外市场的乳胶手套厂经营陷入绝境。出路在哪里?绝望之中,崔根良忽然想起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国外光电缆产业方兴未艾,他便突发奇想:自己当过通信兵,对电缆材料略知一些。如果将目标瞄准通信行业,或许能绝处逢生。


经过细致调研与分析,崔根良最终下定决心,开始筹办七都通信电缆厂。1991年,电缆不要说在吴江,在全国也是刚刚起步。当年6月,江苏通信电缆厂吴江分厂挂牌成立。同年,第一根电缆成功下线,年销售额达450万元,创利税87万元。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电缆行业逐渐红火起来,崔根良又将目光投向了光缆。他费尽周折,搭上了武汉邮电科学院的技术“高梯”,兴建了长江光缆联合公司,并选派优秀员工学习最新技术。当年华东地区第一根合格的光缆,成功诞生在崔根良的厂里。


 

1995年年底,江苏亨通集团公司成功组建,通信线缆产销量全国第一。2003年,光缆产销量国内第二,亨通光电在上海证交所成功上市。


 

看着世界地图走出去


在亨通集团总部大楼展厅的墙上,一幅巨大的亨通国际化版图引人注目。崔根良制定了国际化“三部曲”。第一步是市场国际化,先把产品打出去;第二步是资本国际化,在当地建生产研发基地,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充分融入当地市场;第三步是品牌国际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打了退堂鼓。崔根良反而更加坚定:“国内市场打的是阵地战,打下了就不能丢。国际市场打的是攻坚战,别人退出之时就是我们进入之际。”


 

2010年底,从巴西传来好消息:全长1100公里、输送能力4000MW的500kV亚马孙河大跨越输电线路技术难题,被亨通解决了。该工程自启动以来,曾多方寻求欧美日世界著名公司为其解决大跨越、重雷区技术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承诺性答复。亨通人通过几十次理论验算和模拟试验,凭借全球最长跨度、最大截面的亨通造OPGW,解决了这一工程难题。


 

随着国家战略逐渐落地,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亨通国际化带来了重大发展契机。崔根良表示,“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绝大多数沿线国家,仍处于3G甚至2G的移动通信水平,宽带光纤到户的普及率也普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亨通已在全球建立了七大研发产业基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相继通过美国UL、挪威、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国际认证,产品及服务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创业到创新、从制造到创造,30年来,崔根良带领亨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他力主亨通研发光棒,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赢得了世界话语权;他带领亨通开发出国际领先水平的最大容量、最快速率、最低损耗光纤;自主研发的航空航天、军工装备特种光纤、光纤导航系统,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个退伍军人满腔热血、敢闯大业,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了国际光电通信行业的“航空母舰”。(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