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人才强业 产业科协
人才强业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丨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发布日期:2022-05-30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274 次

微信图片_20220601163247.jpg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重任在肩,使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敢于攀登科技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作为研究人类演化的新方法,古DNA技术是国际科研团队竞争的新焦点。


硕士期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做的是骨骼研究。没有古基因领域基础的她,在德国深造时,通过看文献补课,以勤奋和好学打动了国际古基因领域泰斗斯凡特·帕波教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付巧妹和帕波教授团队联合开发的古核DNA捕获方法,解决了古DNA不易获取的难题。


2016年初,付巧妹回国担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规划课题组方向、组建团队、争取经费,她几乎把家安在实验室。如今,她组建的一支国际化团队,在东亚人群演化研究中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成为古DNA学科不可忽视的力量。


“古DNA研究,我们没有落在后面。”付巧妹自豪地说。早上五六点起床,考虑全天的研究计划;开会间隙或出差路上,打开电脑就进入工作模式……破译古人类基因密码,引领学科前沿发展,她步履不停。


去年10月,中科大团队构建出“九章二号”,这是在继“九章”后,再一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同时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中科大博士钟翰森是这项工作的骨干。


“做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这是钟翰森所在的陆朝阳研究组的一贯追求。2016年,本科三年级加入研究组后不久,钟翰森开始做12个光子纠缠的研究。当时,国际上最好的结果是10个光子纠缠,12个光子纠缠从未有人涉足。


一边实验一边琢磨,钟翰森加班加点,终于做出了当时综合品质最好的纠缠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12光子纠缠。他摸索了“高斯玻色取样”实验路径,这正是“九章”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方法。


从“九章”到“九章二号”,面对工程上的一系列挑战,钟翰森所在的团队勇闯创新无人区,所做工作令世界同行赞叹。目前,“九章三号”研发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钟翰森一边干一边把经验传授给团队更年轻的量子追梦人。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预定区域着陆,“挖土”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嫦娥五号搭载的用于光谱仪驱动与控制的超声电机。


超声电机是一种新型微特电机,在轿车电器、精密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外访学期间,从一场讲座中得知超声电机的研发应用进展,产生了强烈的紧迫感。


“一定要搞出中国人自己的超声电机!”当时已经年过50岁的赵淳生毅然转型,将研究方向调整为超声电机技术。访学结束后,他放弃国外科研机构开出的优厚待遇,回国组建团队。


当时,超声电机在国内是全新课题。没有启动经费,赵淳生向系里借了1.5万元,买了一台台式计算机和一台简易打印机,带着几名学生,一头扎进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不分昼夜地干起来。多次失败后,我国首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终于转起来了!


历经多年攻关,2013年,赵淳生团队研发的超声电机应用到“玉兔号”月球车上。近些年,医疗仪器、光学系统等高端装备也用上了国产超声电机,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质谱仪器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器。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质谱仪器市场一直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如今,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秉持‘做中国人的质谱仪’的信念,我们一直在努力。”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振博士介绍,公司历经十余年攻关,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掌握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核心技术的国家。2014年,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推向市场后,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还出口到发达国家。


眼下,在工业软件、医疗设备等领域,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正在奋起直追。科研人员表示:“只要保持定力、下大力气,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头顶烈日,李立会在河南新乡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忙着选育小麦良种。


李立会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历时30多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小麦—冰草”远缘杂交的世界难题。这一“从0到1”的重要突破给他带来很多荣誉,但李立会并不满足于此。


“要想打赢种业翻身仗,必须要有突破性的种质资源。”李立会表示,团队迫切希望“小麦—冰草”创新种质尽快分发到育种家手里,培育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他一直记着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的教诲:“对远缘杂交研究来说,科学发现只是一小步。在平地盖一层平房,它的高度显示不出来,只有继续推动应用,在平房上再建一层,这样的研究工作才真正有价值。”


选育良种是个苦差事,除了漫长的等待,还要长年累月在田间播种、观察记录、选种,烈日暴晒、蚊虫相伴是家常便饭。可李立会不以为苦:“在新乡基地的时间,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今年2月,凭借在雷达生命探测领域的科研和成果转化贡献,中南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梁步阁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攻读博士期间,梁步阁掌握了大型超宽带雷达的核心理论与工程技术。能不能将雷达用于救援场景下的生命探测?基于此设想,他带领团队不断摸索,解决雷达在废墟介质环境下探测小尺寸、准静止人体目标等难题。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梁步阁和团队几乎从零起步开展样机研制,不断改进、优化设计。去年,8个消防总队用上了梁步阁团队研制的探测装备。为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该团队还研制出我国首台心肺检测雷达,并在长沙黄花机场海关示范应用。“雷达生命探测技术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我将带领团队继续攻关,更好服务应急救援。”梁步阁说。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肩负起使命担当,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征程上,中国的创新者们正踔厉奋发!(喻思南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