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电力工业设备投运规模居世界首位,成为第一电力大国。
在推进实现由“电力大国”变为“电力强国”的历史进程中,电力工业设备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是关键一环,也是当下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与支撑。如何科学看待当前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如何准确把握今后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脉搏?让我们对话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斯颉。
大力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
记者:如何认识当前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刘斯颉:如今,铺项目、扩规模时光一去不返。“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是“十三五”时期电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要命题。各级电力企业要按照中央“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这个总要求,以做增量的那股劲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静心凝神地做好设备这个电力企业最核心、最大存量资产的优化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存量资产的健康运行,以打造电力发展新动力,夯实电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基础。
各级电力企业应该切实把设备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劲往设备上使、钱往设备上花、人往设备上用”。企业主要领导应熟悉设备管理工作,对涉及设备管理重大的计划安排、制度规范、工作事项要亲自研究、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应健全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推进设备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对于涉及基建工程、运行检修、物资管理等部门的设备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应密切协同,环环相扣,无缝连接,形成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合力。
记者:新形势下,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应该秉持什么样总体思路?
刘斯颉:坚持以适应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价值为取向,以安全防控、降本提效为目标,以深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精益化为抓手,以信息互联共享为平台,为我国电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提供电力设备管理坚实支撑。
要适应电力市场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变革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当今世界能源革命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智慧密集型而非物质密集型,提高能源效率主要靠智慧型管理来实现,而过去我们在电力建设与运维工作中注重追求和依赖实物的投入。因此,在谋划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开展上,要运用设备管理信息型、智慧型理念,大力推进设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使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全方位、全专业、全寿命的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资源,以提高电力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效益。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家能源局关于“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将组织相关单位制订《互联网+设备运维指导意见》、《互联网+设备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互联网+设备物资采购与管理指导意见》,以推进“互联网+”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地。
建立电力设备的统一编码体系
记者:如何夯实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
刘斯颉:夯实电力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全面深化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梳理、完善设备管理标准体系,形成标准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标准化管理全专业、全岗位、全设备覆盖。应健全完善设备台账、设备档案管理。各电力企业应立足“智慧电厂”、“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信技术,促进设备台账、设备档案的信息功能升级,形成每台设备动静态台账。应建立电力设备的统一编码体系(即设备“身份证”),以便对设备管理信息数据的适时抓取。
在设备管理环境面对诸多新情况、新困难、新挑战的条件下,做好专业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深化设备检修模式,深化推进发电设备点检模式,探索设备精密点检,建立健全精密点检标准体系,推行精密点检远程诊断与检修精益化管理。电网设备要全面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深化推进工厂化、轮换式检修模式,规范运检业务外委(包)管理。持续加强设备隐患排查,及时治理和消除设备隐患。加强变电设备专项技术监督精益化管理,完善技术监督标准规范和信息系统建设。大力开展智能运检系统和互联网+运维模式的探索,构建输电线路机巡力度,深化直升机、无人机、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移动端在输变电设备巡检中的应用,提升设备巡检质量和效率。
总之,应运用“互联网+”理念和网信技术深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物资采购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形成涵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互联网+设备管理”的网信化管理信息系统,为全面提升电力设备管理工作效率效益提供信息系统支撑。
记者:在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中如何体现市场化思维?
刘斯颉: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之年,也是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工作创新优化之年,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应在“适市场、转机制、促转型、提质效”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度推进和电力市场产能过剩,要以市场化思维抓设备管理工作,建立设备管理服务于电力市场需求的运维管理模式,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优化相对应的设备运维方式,有效控制设备运维成本。
火电企业编制机组维检计划时,应综合考虑本地区电网负荷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煤价走势、来水情况等因素,把设备检修安排在对电量及效益影响相对少的时段,最大限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的非计划停运、故障率和无效维修小时数。在适应机组灵活性调峰方面,特别是满能低负荷稳燃、低负荷供热、低负荷自动调节、低负荷保护逻辑完善、低负荷环保数据达标排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验证。
以创新变革传统电力设备管理模式
记者:在您看来,电力设备管理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刘斯颉:在设备技术创新上,包括700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全球能源互联技术、电力燃机发电技术、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雾霾形成机理、清净煤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大电网安全运行与控制技术、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先进储能技术、微电网技术、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与检修测控智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智慧电厂技术、先进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等。
在管理方式创新上,包括先进企业设备管理体系建设、设备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设备运维方式优化、智能巡检技术、设备技术智能监督、设备状态监测(检测)、智能电网管理、智慧电厂管理、人工智能机器人、直升机无人机运维管理、设备工程质量管理等。
记者:在电力设备管理中如何把握创新驱动原则?
刘斯颉:在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条件下,传统电力设备管理模式优势已不断减弱并难以为继,必须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要紧紧围绕电力设备管理领域核心、关键、紧迫急需的技术项目和管理方式开展创新。大力开展电力设备科技创新和设备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文化的一系列创新,以打造电力设备管理发展新引擎,不断破解新常态下设备管理工作难题,持续提升电力设备管理质量和效益。
我们将协同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推进电力行业设备管理领域的创新工作,研究建立“政厂学研用”电力设备管理创新工作平台,聚焦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项目,加快推进电力设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转化。同时,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充分利用协会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国际创新成果与创新动向,把国外先进电力技术和管理理念吸收、引进来,用好国际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