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光电行业航母,苏州市地标型企业。作为规模效益连年上升的大型企业集团掌门人,崔根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怀揣着“两颗心”,一颗忠于党和祖国之心,一颗对社会大爱之心,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职责。
早在入伍当年,崔根良在一千多名三年以上老兵参加的军区军事大比武中,勇夺第三名,创造了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的奇迹。在创办企业的30多年中,他最为看重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他的企业在当地第一个成立党委、纪委、党校。有人问,“一个民营企业,只要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把经营做好了,何必搞党建那套呢?”崔根良说:“黄沙、石子、水泥、钢筋,没有水,粘合不到一起,只有用水的力量,才能把它们变成坚固的混凝土。党建在企业里就像水,能够增强凝聚力,党建就是生产力!”
崔根良至今仍担任着集团党委书记。有朋友劝崔根良:“现在企业做这么大,你日常需要处理的事那么多,何必还要亲自担任党委书记?”崔根良诚恳地回答,“党建工作就是要一把手抓一把手。我不带头当书记,怎么体现党建工作的力度?”针对企业不断壮大,员工越来越多,很难了解到一线员工的生活、工作、思想状况,崔根良首创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规定从普通党员到支部支委,从车间主任到集团高管,每人都要结对联系一定数量的员工,确保联系结对全覆盖。多年来,亨通把党的队伍建设与岗位竞聘制度双向融合,推行人才双向培养,目前公司管理层80%以上是党员。亨通党建已形成党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垒、小组是阵地、党员是旗帜,党委与基层支部党建工作推进两级体系。
正是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使得集团内1000多名党员就像1000多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集团各子公司内,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先锋,“为集团奋斗,为党争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信念牢牢扎根在每一个亨通人心中。
20多年来,崔根良始终奉行“真善不为人知”的理念,视慈善为回报社会的终身事业。2007年,他响应省政府号召,与苏北经济贫困村开展村企结对挂钩,进行长期扶贫活动,多年来,为八个贫困村新修了水泥路、桥梁、村部办公及村民活动场所,累计捐资600多万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时,崔根良正在北京首都机场候机回上海。当听到这一消息时,他立刻指示随行人员“换航班,去成都”。到达震区后,崔根良顾不上到成都的子公司察看受灾情况,组织骨干员工加入到灾区抢险救灾行列,送达灾区的首批通信光缆就是崔根良的子公司——成都亨通光通信有限公司,随即动员各公司员工捐款捐物,累计达1000多万元。
2012年6月,崔根良出差江西时发现,革命老区很多养老院、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热水、没卫生间、没个像样的厨房,老人们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崔根良连夜打电话,组织工作人员到赣南原中央苏区摸清情况,以最快速度拿出扶贫方案。当年,亨通资助江西革命老区敬老院改造的“鹤轩安耆”项目正式启动,先后用三年时间,改造了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捐赠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完善了现代生活设施,项目实施以来,受益老人达3000多人。有人问起“为何要资助江西敬老院”时,崔根良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区人民为新中国作出过巨大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当年的奉献付出。饮水思源,作为一名党员,能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还不是应该的?”
为推动亨通慈善事业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2011年,崔根良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由民政部直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来帮助真正有困难的人。迄今为止,用于公益慈善累计捐赠超4.8亿元。崔根良也被授予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荣誉称号。
2012年,江苏省委将崔根良列入全省“三创三先”重大典型予以表彰,在全省掀起一波波学习热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多次刊登其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发广泛反响。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百余家网站、论坛纷纷转载报道。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力报等行业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崔根良及亨通的科技创新。当前,全国上下正处于全面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在更大范围内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其“敢攀高峰、敢创大业、敢为人先、敢争一流”的精神,必将有利于在全社会激发创业创新的强大动力与热情,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伟大实践中,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