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赋能服务 公平贸易
赋能服务

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究竟为何而打

发布日期:2020-07-18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313 次

中国和美国,打了两年多的贸易战,究竟为何而打?一向倡导自由贸易的“美帝”为何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子”,利用各种关税措施来“对付”中国?


我们知道,GDP的“三驾马车”,其中之一便是“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产出(GDP)要多,就要多出口产品,少进口产品,赚取外汇,这是最朴素的道理。十八世纪欧洲流行传统的“重商主义”就认为,应该要管理全国的工商业,鼓励出口,同时应该通过惩罚性关税限制进口,这样才能从别国多赚取金银,国家才能富强。


但是,国际贸易并不是简单的“零和游戏”,而且贸易保护也不见得能真正促进国内民族产业的发展,所以随着经济和经济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由贸易”而非“贸易保护”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利用每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来“互通有无”才是坠好滴。等到了二战之后,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种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契约组织,就产生了。


我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认识到“外贸”的重要性,而所谓“改革开放”便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八九十年代,我们盛行的是“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简单来说,都是从国外拿来(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形成产品之后再销售出去。我们缺少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只有在劳动力方面有“比较优势”,干的就是一个“贴牌”的活,所以我们要靠“两亿衬衫换一架飞机”,也就是生产并出口两亿件衬衫才能赚到进口一架飞机的钱,说起来是很心酸,但其实也是无奈的利用自由贸易来发展自己。


在经过了十五六年的艰辛谈判,并作出了很多让步之后,我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WTO,这之后,我们就逐渐开启了“开挂”的历程,加工和制造能力越来越强,不断承接发达国家的各类产业转移,也不断攀登科技树、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我们进口和出口的量也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家,同时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发达国家向我们产业转移的过程,对其自身和我国,都是一个双刃剑。发达国家“低端”产业转移出去的同时,与之相关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也转移了出去,自身则留下了高端的研发设计以及金融等服务业。对我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意味着要接纳低端的加工制造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但同时,全产业链的加工制造能力逐渐形成,工业门类越来越齐全,工业制造的“技能”越来越满,攀登产业链上游和科技树顶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总结这个过程,我们就能明白,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就是一个产业转移同时制造能力转移的过程,中国由于经济规模太大,其实是吸收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各类产业转移。但是,对制造业的“自废武功”,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对中国来说,一个工业产品,从会制造到会研发设计的“逆向学习”当然很难,我们也在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市场”换“技术”。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从“不愿制造”再回到“能够制造”也很难,一方面是制造工艺本身也是不断地加工升级,另一方面,人力成本劣势、产业链不全的劣势会使得发达国家再制造那些他们曾经看不上的工业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还不如进口“中国制造”。


到此,我们也就能明白川普为什么要在打贸易战的同时,呼吁美国“制造业”回流了,川普并不傻,只是,可能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今年年初,经过数不清的来来回回“谈判”,中美贸易战告一段落了。但是,只要是我们还要向上攀登科技树,只要我们还要实现工业强国,实现产业升级,贸易摩擦就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总结来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当然很重要,但是,一定时期的贸易保护,可能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利用加入WTO体系,外贸赚取外汇的同时,提升了工业制造能力,成为了贸易大国和工业大国,下一篇,我们就通过几个工业指标来我国中国工业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