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赋能服务 知识产权
赋能服务

入池专利质量有待提高,运营模式不够清晰,专利池到底该怎么玩儿?

发布日期:2021-09-16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光通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阅读:784 次

1.jpg

 原标题:入池专利质量有待提高、运营模式不够清晰、向产业链下游企业推广存在困难——


  如何拨动专利池“一池春水”?


  “组建专利池不是专利数量上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化解收取专利许可费时常吃‘闭门羹’的窘境,让专利池落到实处,真正推动产业发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位多年从事专利池运营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专利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从我国成立较早的AVS、TD-SCDMA等标准及其专利池,到近年来伴随着知识产权运营日益活跃而兴起的各种产业联盟专利池,我国专利池已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助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成立时间相对较短、运营模式尚不清晰、产业链下游企业专利意识不高等原因,国内很多专利池成立后进展缓慢。对此,专家建议,相关行业、企业应进一步提升专利池核心技术储备和专利质量,运营机构也应积极探索适合各自行业发展的专利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政策驱动力量,推动国内专利池发展。


  起步阶段 数量不断增长


  据了解,专利池最大的优势在于可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技术交易成本。在各类专利池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标准型专利池,由行业标准中涉及到的必要技术的相关专利组成,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带动效应。而产品型专利池主要涉及产品零部件相关专利的打包组合,内容相对复杂。


  目前,我国专利运营市场尚处于萌芽期,专利池的发展也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国内专利池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入池专利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影响较大的专利池有闪联、AVS和中彩联等。”中国技术交易所高级经理章乐介绍,在我国,像美国RPX公司这样专业的专利池运营机构尚未成长起来,国内专利池的建立大多是行业自发,或是几家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企业联合成立。


  “我国专利池在成立初期,往往带有扶持产业发展的使命。只有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发展逐渐成熟,企业从中有所获益,才有缴纳专利许可费的动力和能力。”AVS专利池管理中心副主任牛朝晖坦言,目前,国内专利池大多处于防御状态,采取主动进攻、提起专利诉讼的并不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纷纷成立,各联盟专利池不断涌现。章乐介绍,联盟组建专利池的优势在于相关企业在有关技术和产品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这种技术交叉融合和紧密衔接的关系,决定了产业内各企业之间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组建基础相对较好。目前,联盟专利池的主要运营方式包括联盟成员专利共享、对外统一实施专利许可等。


  质量不高 运营进展缓慢


  据了解,虽然目前国内专利池数量不少,但真正实现专利价值、推动产业发展的并不多,相关机构通过运营专利池实现盈利的就更少。专家表示,专利池本身质量不高、运作难度大、运营模式不清晰、向下游企业运营推广难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专利池发展的瓶颈。


  入池专利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专利池的质量,一件技术标准的核心专利,其价值远高于数件外围技术专利组合的价值。“目前,国内标准专利池只占少数,有的专利池即使组建起来,相关技术标准并没有在市场中获得较好的推广,这些专利池就更难运营。”牛朝晖坦言。


  “专利数量多,不应是衡量专利池价值高低的唯一指标。专利池中的专利应互为补充,不可替代。而在实际专利交易中,专利权人往往将一件或几件核心技术的专利与诸多外围技术的专利进行‘捆绑销售’,使得专利组合能够高价出售。”牛朝晖表示。


  此外,在专利池搭建过程中,专利权人之间会围绕专利许可条款,包括许可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长期磋商。这些往往都要经过企业内部多轮讨论、与对手多次博弈才能确定。沟通、协商的时间成本较高也是专利池运营难的关键所在。


  “由于很多国内企业并没有制定行业标准的话语权,部分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企业控制,加之国内大部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较低,其联手组建专利池的动力明显不足。”章乐介绍,近年来,华为、中兴通讯等国内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并开始尝试向国外实施专利许可。这些大企业有望作为国内相关专利池运营的“领头羊”,为其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抓住机遇 探索发展道路


  要组建一个成功的专利池必然需要高质量的专利。在牛朝晖看来,今后,相关行业、企业还需进一步提升专利池核心技术储备和专利质量,努力构建相关技术的事实标准,再将其发展成为行业或国家标准,掌握标准的话语权,进而建立高质量的标准型专利池。


  当前,国内很多专利池只片面追求入池专利数量的增长,在运营上鲜有进展。“不同行业的专利情况千差万别,每个行业都应探索出一套适合本领域发展的专利运营模式。技术越复杂、专利数量越多、专利权人越分散的行业越适合组建专利池。”牛朝晖强调,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专利许可价格是专利池运营的关键环节。


  为此,AVS工作组在专利池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AVS工作组在起草标准的过程中,会对专利权人提交的相关技术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竞争,经过一系列专利披露和许可承诺,尽可能降低标准实施后的专利侵权风险。”牛朝晖介绍,为了加强管理,AVS还成立了专利池管理委员会,成员主要由专利权人、被许可企业以及行业专家构成,相关专利许可条款经过各方充分协商,有利于更好地执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国内知识产权环境日益完善的当下,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越发重视专利运营的价值,专利池运营机构与这些企业的沟通也较为顺畅。相对而言,产业链下游少数被许可企业的专利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增强其交纳专利许可费用的观念,进而使专利池运营能够落到实处。


  “专利池运营对人才素质要求很高,而国内多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缺少一线经验,运营能力明显不足。在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骨干或将有机会走出来,组建专利许可公司,成为专利池运营的中坚力量。”章乐表示。


  近年来,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支持各类运营项目的开展。在专利池项目启动初期,运营机构依托政府部门提供的资金支持,可以快速建立专利池。但牛朝晖认为,从长远来看,专利池运营机构还需要学会从市场中汲取养分,独立成长。今后,各类产业联盟专利池还需积极探索,开展更多实质性工作,真正通过知识产权纽带有效联合更多企业,形成强有力的行业核心竞争力。(陈婕)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赵世猛 编辑:石焱)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