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是在2021中国光网络大会上,行业著名专家毛谦老师的主题演讲题目,是对光通信行业的权威解读。 毛谦从中国光通信产业的起源讲起,1982年建设的“武汉八二工程”,是国内第一个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8.448Mbit/s,全长13.3km。历经40年发展,中国光通信产业已经在全球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光纤铺设总长度24亿芯公里,占据全球48%;光纤接入用户4.63亿,占据全球42%,百兆用户超过4.5亿,占比90.4%,千兆用户超过800万。 从产值来看,光通信产业整体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其中光纤光缆产值约470亿元,光器件产值约260亿元,光设备产值约760亿元。对于光通信产业链的三大板块,毛谦分别进行了全面解析。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最新的光缆产量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4月,光缆产量2466万芯千米,同比增长-11.6%,据了解,2020年4月同期值2673.1万芯千米;2021年1-4月,光缆累计产量8868.1万芯千米,累计增长12.2%,2020年1-4月同期值7777.9万芯千米。 另据工信部4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光缆线路长度达5249万公里,比上年末净增80万公里。
近日,光通信行业知名市场机构LightCounting发布最新一期的光通信产业报告,公布了光模块行业10年来TOP10供应商的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到,2010年,仅有一家中国光模块供应商WTD(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已和同为武汉邮科院旗下的光迅科技合并),位居第9。 2016年,三家中国光模块供应商上榜,分别是位居第2的Hisense海信宽带、第3的Accelink光迅科技、第7的Innolight旭创科技。 2018年,依然是三家中国光模块供应商上榜,但名次大大提前。分别是位居第2的旭创科技、第3的海信宽带、第4的光迅科技。 2020年,TOP10榜单被中国光模块供应商“霸榜”。分别是位居第2的旭创科技、第3的华为、第4的海信宽带、第8的光迅科技、第9的Eoptolink新易盛、第10的HGG华工正源。 值得一提的是,LightCounting此前排除了拥有光模块业务的设备制造商,今年修改了规则,因而华为、思科上榜。华为和中兴通讯是200G CFP2相干DWDM模块的领先供应商,按照新规则,中兴通讯很可能在2021年入围TOP10光模块供应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和日本光模块供应商陆续被收购和出局。其中,光模块龙头Finisar被II-VI收购(2020年仍排名第1),业内人士此前对C114解读,Finisar已无力对抗中国光模块供应商的持续冲击,需要报团取暖。Avago则被博通收购(博通在2020年排名第6),思科(排名第5)则在10年间(2012~2021)陆续收购了硅光模块供应商Lightwire、Luxtera、Acacia。
7厂商中标中国移动超8.6亿米数据线缆项目 6月1日,中国移动2021年至2023年数据线缆产品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共计7家厂商入选。 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报价及中标情况见下表: 此前的招标文件显示,本项目采购的内容为5e类室内型、室外型非屏蔽双绞线缆、6类室内型非屏蔽双绞线缆和6A类室内型屏蔽双绞线缆(线对铝箔分屏蔽+缆芯编织总屏蔽),集采规模约8.665亿米。
据来自中国铁塔官方消息显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光缆集中招标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 该项目发起方为江苏铁塔,不过交货地点显示为“全国”。采购估算金额为不含税8234万元。 本项目预估光缆数量为2.13万皮公里(133.44万芯公里),光纤不含税单价(元/芯公里)限价23元,光缆不含税加工单价(GYTA G.652D型单模光纤24芯)(元/皮长公里)限价898.50元。 本项目中标人数量为3个,各中标人的份额比例分别为:第一名中标份额为50%;第二名中标份额为30%;第三名中标份额为20%。 本项目投标人须满足自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室外光缆的单个销售合同或单个框架协议,其对应的累计结算金额在4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
5月21日,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00487)(以下简称“亨通光电”)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亨通海洋”)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简称“国开制造业基金”)、厦门源峰镕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厦门源峰”)与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建信投资”) 三家战略投资者,共计15亿元加码海洋业务板块。 公告显示,国开制造业基金拟以现金增资方式对亨通海洋增资5亿元,认购亨通海洋新增的注册资本4243.7002万元,同时厦门源峰与建信投资拟各自以5亿元的对价分别受让亨通集团所持亨通海洋4243.7002万元的注册资本。该次交易完成后,亨通海洋仍为亨通光电控股子公司。亨通光电、亨通集团、国开制造业基金、厦门源峰、建信投资将分别持有亨通海洋69.80%、5.20%、8.33%、8.33%、8.33%股权。
郭光灿团队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高效光子频率转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邹长铃研究组在集成光子芯片上实现了基于微腔简并模式的高效光子频率转换,并进一步探究了微腔内的级联非线性光学效应,实现跨波段的频率转换和放大。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in a degenerateχ(2) microresonator”为题3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实验中实现的1560nm到780nm波长的光子数转换效率最高可达42%,频率带宽可达250GHz,可以满足后续通讯波段光子与Rb原子互联的需求。研究组进一步从理论出发,考虑了微腔内的Kerr效应以及级联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发现模式简并频率转换的信号还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增益,这在之前的光学相干频率转换的研究中被忽略了。他们实验上验证了这一重要的物理现象,并预言可以通过对芯片的工艺参数的进一步调控实现效率超过100%的频率转换,同时实现信号的转换和放大。
受无线接入网(RAN)和移动核心网络在内的多个无线领域的强劲增长影响,全球电信设备营收增速创新高,2020年全球电信设备营收增长7%。市场竞争方面,华为持续位居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第一; 在全球RAN市场范围内,华为也蝉联第一位。但是仍然受到爱立信等公司的竞争,爱立信位居2021年5G网络基础设施通信运营商榜首。 全球电信设备营收增速创新高 自2020年以来,整个电信市场的积极势头延续,根据DellOro Group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电信设备营收增长7%,初步估计达1145亿美元,增速为2011年以来最快。推动整个电信设备市场营业收入增长的因素有无线接入网(RAN)和移动核心网络在内的多个无线领域的强劲增长,以及宽带接入和消费电子展(CES)的温和增长。 2020年,5G RAN和核心网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最初的预期,反映了中国市场比预期更强劲的增长势头,也反映了北美和欧洲地区的积极发展,这些趋势预计将延续至2021年,5G RAN和核心网收入在2021年将达到200亿美元,推动电信设备总收入达1200亿美元。
集群发展模式引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成渝鄂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四大地区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集群发展模式,引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1、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转移至中国 全球显示面板产业链产能转移经历了三个时期:2000年前是有日本主导的全球TFT-LCD产业发展,同时期的韩国企业大力大力发展该产业,该时期全球出货量第一是三星; 2000-2010年日本向中国台湾地区技术转移,同时期中国大陆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收购的方式开始快速发展液晶面板产业; 2010到现在,日本多家厂商已经退出LCD产业,而韩国也将重心转移至OLED,从而目前中国的LCD面板产能占据全球第一。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20年我国LCD产能占全球产能的50%,未来的LCD产能也继续集聚中国。
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展,行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初步估计2020年,全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将超700亿。 技术方面,关键技术发展推动卫星通信发展,卫星通信关键技术有设计和制造技术、发射与回收技术、星座与编队技术、和宽带化与软件化技术等。 政策方面,十三五期间航天领域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卫星通信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契机;企业方面,卫星国家队、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通信产业。 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超700亿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多个地球站、航天器、空间站之间的单向或双向通信。典型的通信形式为音视频广播、数据广播(导航、定位等)、音视频通话、数据传输(遥感、遥测等)、互联网连接等。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这是卫星互联网首次被官方认定为新型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推动卫星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商业化服务及国际化拓展,行业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约为682亿元,预计2020年,全国卫星通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