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讲 初级阶段 明晰国情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它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保证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期节目让我们重温这场理论创新背后的故事,更加全面地领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内涵。
第六十四讲 乘胜追击 风卷残云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中国解放军(1947年7月)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接连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主力,随后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随后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
第63讲 初级阶段 明晰国情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它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保证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期节目让我们重温这场理论创新背后的故事,更加全面地领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刻内涵。
第62讲 创办特区 扩大开放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从1979年开始,深圳,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特区建设。由此,“春天的故事”在南海之滨拉开帷幕。经济特区的创办,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试验,为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探路和引领推动作用。
6月3日,“全国工商联商会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在江苏省工商联会议室召开,由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主办。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副主任沈丽霞、督查处处长刘海卓等领导出席,江苏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省总商会党委书记陈京,江苏省委组织部三处(省委“两新”工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单建鸣,江苏省委统战部四处处长马晓光等相关单位领导参与。
本讲内容要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行动赢得了最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具体说,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一个党起码应该是爱国的,不爱国的党,相信老百姓不会拥护和支持。而在当年,爱国就得表现为抗日,在抗日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表现是好的,比当年执政的中国国民党要好得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坚持8年之久,也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努力,甚至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委曲求全;三是共产党的部队消灭牵制了大量日本侵略军;四是共产党的部队英勇抗日,绝不投降。 第二,中国共产党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毛泽东同志对农民问题是看得很清楚的,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实质问题就是个农民问题,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谁把农民争取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靠什么争取?就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诉求。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把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土地政策改成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无论怎么改、怎么变,农民都很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为他们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就是他们的子弟兵。所以,农民子弟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参军的就得参军,不能参军的也得踊跃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就同广大农民形成了血肉联系、鱼水关系。 第三,共产党实行了高度的民主。现在偶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共产党是怕民主的,共产党是不搞民主的,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中国共产党就是靠搞民主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当年就是拿着民主来对付国民党的。国民党在他的统治区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而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局部执政的区域实行普选。共产党当年还提出实行“三三制”,就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组成中,只占1/3,另两个1/3,一个是左派进步分子,一个是中间人士。陕甘宁边区选上的共产党人一度超过了1/3,多出部分辞职,就保留1/3。当年根据地的政权得到了各阶层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国统区很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往延安跑,历经千辛万苦跑去了延安。但是,很少有人往重庆跑,人心所向,清清楚楚。 第四,共产党人高度廉洁。毛泽东曾经自豪地讲过,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十个方面的东西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巧取豪夺,没有叫花子,没有娼妓等等。显然,这十个方面,国统区那儿都有。毛泽东就是跟国统区做比较的。当年国民党的垮台跟它的腐败透顶有着直接的关系,国民党政权在后期可以说遭受了各阶层人民的唾弃。
第60讲 思想解放 历史转折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这两个会议之间存在一种不寻常的关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对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也极度重视,一向很少写提纲的他罕见地为此次会议撰写提纲,内含八项要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第59讲 科教春天 万众欢腾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77年10月,中央各大媒体发布了我国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消息很快传遍了中国大地,广大青年奔走相告。有人形容说,这一消息犹如滚滚春雷,极大地激发了每个有志青年的斗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教授,去感受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
第58讲 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 本期主要内容: 那些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等;那些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东方红》等;还有那些在艰苦岁月中,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感人故事,它们共同描绘了一幅属于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精神蓝图。几十年来,它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今天,当我们重温神州大地上发生的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它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精神力量呢?
本讲内容要点:共产党人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离建立独立、统一、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目标还很遥远。新中国怎么去建立?四大基本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的形成和确立,表明新中国架构真正地建立起来。实践证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形成和确立。1949年1月1日,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用农夫和蛇的故事做比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根本的历史经验,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未来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建党28周年之际,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进一步确认。“人民代表大会”由“苏维埃”翻译过来,苏维埃就是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的意思。所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的政体早已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重要的核心载体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产生国家机构。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最高权力机构,此时的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 (3)政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党与非党民主人士的合作共事问题。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这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客观情况,确定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的确立。当今世界,国家结构分为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也面临这个问题的探索。在综合合力的作用下,我们放弃了联邦制,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