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赋能服务 科技创新
赋能服务

科协代表之家丨史惠萍:追光三十载,让国产光纤走向世界

发布日期:2024-07-22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吴江光电产业科协      阅读:117 次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史惠萍,就是一位典型的科技巾帼人物。如今网上冲浪离不开的神奇“玻璃丝”——光纤,她深耕了三十余年。


640.jpg



想要上网?选择一家运营商,办个流量套餐,又或者输入密码,连上一个室内的Wifi,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刷手机了。而在你看不到的地底与高空,光纤正每时每刻、全年无休地向用户手机传输信号,搭建起信息交流的“光速”跑道。

光纤,光传导的一种工具,是如今通信行业中的核心基础材料。理想情况下,一根光纤可以同时承载四亿人同时通话,其带宽还是普通网线的1000倍。

640 (1).jpg

△各种型号的光纤

“做这一行特别有意思,你不会做重复的东西,因为技术永远在飞速地发展。”谈到光纤,史惠萍语速放慢,仿佛在说一个知根知底的老朋友。时间倒回1998年,博士毕业的她加入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那里正是中国光通信的起源地,也是“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工作的地方。

然而,初出茅庐的史惠萍却觉得不太适应。“我原本的专业是电网相关的,来了才知道,这里主要做通信,完全不搭界呀!”这个美丽的误会让史惠萍的事业起步格外困难,虽然身在研究院,但她却像重新读了个大学,偶尔也会有放弃的念头闪现。不过,每每啃下一块新知识,她就劝自己再坚持一下。三年后,她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超级项目:光纤入户。

640 (2).jpg

我们认知中的光纤,其实是被层层保护的。它的本体就像头发丝那么细,材质又是脆弱的玻璃,动辄就会碎裂;更何况,光纤还很怕弯,一旦打了个小弯,信号就会衰减。如何让这么娇贵的材料“爬”上小区楼梯,“走”入千家万户?当时,全球都没有先例。

“在实验室里闷头想,是肯定不行的。”史惠萍回忆道,“我们就去一个个跑小区、跑工地、看图纸,找施工师傅了解情况,通过每个小区的特征去找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史惠萍发现,很多小区都有电缆井,电缆可以通过电缆井入户,那么,光纤可不可以搭上这个“顺风车”一起入户呢?

基于这个想法,他们设计出一种光纤与电线一体化的“光电混合”方案,聪明地利用地形达成了目标。针对光纤怕弯的劣势,他们还自主设计出一款“抗微弯”光纤,大大增加了光纤的应用范围。2004年,在史惠萍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中国第一个“光纤入户”小区诞生,而他们也掌握了入户光纤光缆的核心技术,拥有了19项专利产品。这段经历,也让史惠萍深切地感受到科研的秘诀:“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下去调研全是办法”。



不要怕挑战,万一成功了呢


2017年,越走越顺的史惠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从武汉来到苏州,加入亨通光电。这家位于吴江的企业位居全球光纤通信前三强,有着走向世界的雄心壮志,而这也和史惠萍的愿景不谋而合。“其实我是常州溧阳人,对江苏有一种家乡情结,再加上之前就和亨通有过接触,希望能在这个平台实现自己的第二次成长。”

640 (3).jpg

凭借丰富的经验,史惠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从总工程师做到了首席技术官。然而,5G时代的到来,又让她感受到了新的挑战。“相较于4G,5G的带宽更高,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纤。但是,城市的通道资源又很紧张,无法容纳那么多光纤。尤其是苏州,一个远近闻名的园林城市,总不能满天飞线吧?”

这样的条件,催生了“高密度光缆”的诞生。密度高到了什么程度?一根2.5厘米粗的光缆里,居然要容纳4032根光纤!要知道,四千多根脆弱的光纤挨在一起,但凡受到一些外力,光纤就可能断裂,整根光缆随之作废,之前投入的成本也全打水漂了。

更加让人“压力山大”的是,团队一开始想引入国外技术,但尝试后发现,该技术完全对中国禁止开放。“当初,我们想买一个产品作为样品回国研究,但是发现这个产品一概不对中国销售,包括平台、材料和实现方式等,每条路都封得死死的。”

640 (4).jpg

很显然,技术自主创新是唯一的办法。在这条险峻而孤独的路上,史惠萍带着一群90后的年轻工程师们,顶着莫大的压力,完全从零干起。“很多人反对、质疑,包括资深工程师都觉得希望渺茫。但我觉得还没到完全绝望的程度,可以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重新开发“瘦身版”光纤,从直径250微米缩小为180微米;把纤芯最小化,优化光单元的排布与结构;把保护层做到最好……两年时间里,史惠萍的团队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无数心血,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甚至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一旦有了新的想法,就马上扑到实验线上,最后,真的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在试点了。”回顾那段时光,史惠萍感叹,“科研一定不能害怕挑战,毕竟失败了也不丢人,而且,万一成功了呢?”



追梦6G,步履不停


最初来到亨通时,史惠萍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对许多母亲来说,孩子的学业排在第一位,更别说高二的关键期了,许多朋友都劝她,别折腾了,等儿子高考结束再说吧!不过,家人却对她给予了充分的鼓励,最终史惠萍和丈夫商定,平时儿子住校,周末他们轮流飞回家照顾,她这才下定决心,来到苏州。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辟事业,工作忙忙碌碌,同时还要牵挂家人,史惠萍直言,起初的心理压力很大,非常容易焦虑,“还好扛过来了,后来孩子也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我也特别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

640 (5).jpg

无论生活还是事业,史惠萍都保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与持之以恒的韧性。从最初的工艺、设备受制于人,到如今形成自有的核心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高端产品出口创汇突破1亿美金;甚至在研发之余,她还被国家工信部聘为国际电信联盟ITU-TSG15中国专家组成员,成为通信行业标准名副其实的“出品人”,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近年来5G热潮涌动,“双千兆”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而史惠萍已经把目光放向了更远的地方——万兆入户以及6G。“6G的实现就更复杂了,需要用到卫星以及更多跨领域的知识,又要继续学习了。”追光也是追梦,一路披荆斩棘,而她早已习惯。作为首席技术官,她认为自己的角色也要适当地转变,“我要去凝聚更多的专家力量,提供更聚合的技术支撑。相信未来,我们的光通信技术能够引领世界潮流,我也将始终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