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表示,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现阶段我们国家要韬光养晦,虽然国产化率在提高,但核心的竞争力还在高度依赖贸易战当中的对手,中国制造仍处于高端产业链的低端,所以要敬畏对手。
7月31日,由上海金融业联合会、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局)、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共同主办、太平养老保险联合主办的“浦江养老金融夜话”第七期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特邀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作题为“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走向及应对方略”主题报告。
活动现场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彭毅,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以及,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各位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另外,还有来自政府和监管部门、金融界、企业界、商会、协会、高校、研究机构等近500位嘉宾济济一堂。
嘉宾致辞: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凤明
张凤明介绍,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的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的成果,依托新华社在政治、品牌、渠道、信息、网络、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新华社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的战略。
“浦江养老金融夜话”系列讲坛是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众多权威机构搭建的平台之一,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6期,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对这个平台的大力支持。在过往的每一期当中,不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都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互动。
他介绍说,孙立坚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同时身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曾作为特邀专家多次参加由央行行长、上海市市长、市政协主席等主持的各种高端决策咨询会议。孙教授的许多论文和真知灼见,也获得了业内人士广泛地认同。
张凤明认为,近期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已呈胶着状态。在7月6日中国针对美国的首轮340亿征税举措做出反制后,特朗普政府很快提出对进口自中国的2000亿美元商品拟征收10%的关税,如果经贸摩擦有逐步升级的趋势,将对中国经济金融领域等产生难于预料的重大影响。
中美经贸冲突的逐渐升级也造成了市场的极大不确定性。中美贸易争端爆发以来,正好叠加了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调整和去杠杆周期,导致了股市、债市和外汇市场也产生了剧烈波动。此外,随着美国储加息、减税,美元持续走强,外资加速流入,人民币也出现了一波快速贬值的行情。如今,各种危机论、博弈论以及摩擦的推演甚嚣尘上,不禁引发世人担忧。未来如何把握?最近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公号也转发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原文,点击率很高,很多人评论说,面对危机,我们关键还是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以危机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就像当年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一样,(彩电、冰箱、汽车,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同样的,这轮摩擦中,富士康赴美投资,特斯拉到上海建厂,机遇关键看我们怎么把握。相信中国一定能“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
孙立坚简介: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2011年国家哲学社科重大课首席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常委委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华东理工大学EMBA、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MBA、西南财大EMBA课程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多次参加由人民银行副行长、上海市市长、市政协主席等主持的各种高端决策咨询会议并作指定专题发言。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专家。
现场实录:
关于贸易战,孙立坚谈到了三个方面的观点,一是由特朗普引领的贸易战,美国的两党对他的看法,从一开始的不信任,认为他的行为方式是在给美国添乱,到今天却认为这样的一种行事风格反而能够搞定一些棘手的问题,今天我国必须认识到他使得美国对外贸易摩擦的问题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在发展。特朗普在美国历史上到底今后如何评价,时间能够说明一切。特朗普想要的是什么?很多人在谈论对特朗普的认识时,普遍认为他是商人缺乏政治家经验,比起过去五次贸易摩擦的纠结,这一次可以通过经济利益的协调,或者为调整贸易顺差所做的政府大额采购订单,就能缓解大选时他口若悬河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压力。可是今天特朗普主导的贸易战不断升温,他想要的东西和我国提供的协调方案相差甚远,即使口头认同了中国的提议,但一转身又不认同,依然坚持自己过去的做法,出尔反尔。其实特朗普今天非要从中国这里获得的东西,恰恰是中国给不了的东西。
另外一点,今天中国作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在中美贸易过程中不断的摆正自己的位置,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够做好做强的全球化战略和中国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上。但现在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不仅美国,西方世界都把中国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进行了另外一套诠释,甚至看成是对他们的侵害。比如,中国稳增长需要的宽信贷服务被看成是不公平竞争的政府补贴,去杠杆解决中国脱实向虚的问题所需要的金融监管强化被看成金融开放的诚意不够,货币政策调整来缓解流动性的压力做法,却被特朗普抱怨为操纵汇率。
第三点,无论中美贸易战如何发展,中国都必须要做好自己,一切用自己的自强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做好自己,中国还是要回到邓小平当年指引的方向,就是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并不是代表自己不负大国的责任,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不负责任地往前发展,世界的空间容不下这样的做法。要感谢这场中美贸易战,让中国看到了自身的短板,看到了自身和世界强国阵营的距离,应该踏踏实实,先做再说,这一点是对中国未来摆脱错综复杂贸易环境,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需要认识一下特朗普这轮主打的中美贸易战与前五次中美贸易摩擦差异性在哪里?他想从中美贸易战中得到什么结果?我国能否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孙立坚从以下三点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今天小政府大市场的美国发展模式出现了非常糟糕的利益冲突问题,这个问题就表现在:今天生活在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以美国高科技为代表的高科技精英阶层和生活在芝加哥,纽约以美国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精英阶层以及为这两个精英阶层服务的美国好莱坞产业,他们在过去二十年的“全球化”过程中,人均年收入已经进入到接近千万美金的水平,但很遗憾的是,以美国底特律、匹兹堡为代表的、曾经打造美国工业化辉煌时代的美国大量的白人阶层,今天他们失落了,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定格在工业化成功的二十年前的四万到五万美金的水平,二十年过去了,全球化让美国的蛋糕越做越大,让美国人均收入不断在增大,但在美国却出现了巨大的收入差距,就是在少数行业精英阶层赢者通吃。这才是今天美国失落的中产阶层把选票投给特朗普的最根本的理由,而根本不看重他任何过往政治的经验。大量的中产阶层选择的不是政治家,而是想选择自己的代言人。特朗普的特点是商人,但在美国对商人的认识和中国理解的商人完全不同,中国可能认为商人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只要多塞点钱给他,就能搞定中美贸易摩擦。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契约精神才是商人最重要的特质,他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条件。所以今天可能低估了特朗普作为商人的“契约精神”。
特朗普想要的就是代表中产阶层,拿回有尊严的就业,提供产业工人也可以像德国蓝领工人一样,靠自己的技术和经验,获取比现在更好的工资和福利条件。今天美国的问题不是一般就业的问题,而是能够给予中产阶层较好的生活质量的问题。相反,在美国的一些精英阶层,他们虽然发着不纯真的美音,可能来自于希腊,来自于以色列,来自于印度,或者中国,他们用自己出色的能力,在美国良好教育研究资源的环境下,成为了新美国人,成为了支撑美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栋梁。他们多劳多得,成为了美国富贵阶层。但这些精英高质量的生活状况不代表现在美国失落的产业工人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们不满的诉求都反应在今天民主选举的投票取向上。因此今天特朗普想要争取的选票,就是要让有尊严的制造业的回归美国,从而提高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得以实现,然而特朗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采取了商人治理企业的模式在治理着一个国家,这个方法太奇葩了,一点都没有政治家沟通的任何的外交语言和政治家互相利益合作的方式,完全是用商人的方式开出奇高的条件(施加贸易制裁的高压),来兑现他当时对选民作出的承诺,甚至越跟他较劲越发现他还有不同于以往政治家的那种曾经经历过的主持人风格,爱出风头,中国称之为“人来疯”的特征。中国社会好像更加接受不了这种“蛮横不讲道理”的商人风格。
第二,特朗普为了赢得美国大多数人的选票,所打出的锋芒毕露贸易保护主义的牌。他宣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美国利益之上,自己所采取的方式都会和过去软弱无能的美国总统不一样,真正通过制造业回归以解决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来夺回美国正在减弱的核心竞争力。他的第一张牌,就是对所有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贸易伙伴实施高额关税,把挤压美国制造业生存的外来力量堵在家门之外,至于别国是否是美国政治利益上的同盟者这一点并不重要。第二张牌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保护美方知识产权的利益为名义,实施超级301的关税制裁和针对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实施技术封锁。这在过去的贸易摩擦中已经发生过,只不过历次都被我国的谈判和诚意所化解。但这次特朗普的用意与以往的政治家显然不同,过去美国总统往往政治正确先行,鼓吹“中国崛起就是构成对美国的威胁”这一论调,而他关心的是躲在“中国制造2025”计划背后为中国提供芯脑的苹果、高通、耐克等美国高科技企业群是否能放弃跟中国的合作谋求高额的利润回到美国,而不至于造成美国制造业因缺芯缺脑落到了无法启动制造业的尴尬局面。事实上美国高科技企业不可能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去选择成本更高的在美国本土发展制造业的项目,这就是美国小政府大市场发展的必然逻辑。第三张牌就是类似于公司激励机制的做法,给回归美国本土的企业实施可观的减税政策。减税的支出负担可以通过同时对外征收关税来加以补偿。甚至特朗普为了效仿中国的产业政策,也要求国会特批5000亿采购计划,给支持“美国第一”的本土企业进行补助。他对我国更有冲击力的是第四张牌。就是制造业回归美国后,吸收它的产能和产品的市场究竟在哪里?今天金融风暴后的美国与债务危机后的欧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有美国自己和欧洲来提供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了。他们注意到了中国拥有世界第一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体系里的国民储蓄,今天分散在电商市场和金融市场。这两个市场若不能对美国开放,那么美国制造业通过出口修复逆差、修复财政赤字的可能性就会落空。但是,今天中国还存在金融脱实向虚的压力,电商市场还需要完善营商环境和税务体系,任何贸然全面开放的举措都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守住开放的底线未来将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当然,今天特朗普同意和欧洲、日本形成了一个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大市场,政治意图就是想给中国造成一个被边缘化的压力,为自己今后向中国的漫天要价创造良好的环境。但刚刚为美国利益和欧洲炒的不可开交的特朗普,现在突然变得大度起来,甚至认同零关税来和德法日企业进行公平竞争。这明显是做不到的,是做给中国人看的。在高压环境下机会主义是弱势群体非常本能的反应。所以如今表现出来的欧洲和日本的联合美国的态度就是鲜明的机会主义,这并不代表真付诸实施时他们可以答应美国第一,而牺牲欧洲和日本自己的利益,因为今天欧洲的日子也很难过,他们也要解决就业,解决税收。所以无需过度放大欧美日的零关税联盟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巨大压力作用。
第三,面对当前不断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社会上下反应强烈,有不惜一切代价反击美国的“主战派”,也有不要得罪美国就不会引发贸易战的“求和派”,对此,孙立坚谈到三点,一是历史上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的贸易战从来没有消停过,与意识形态认同和对立没有必然的关系。二是贸易战甚至演变为国家全面对立的战争场景也有过,往往都发生在经济长期萧条从而导致国内外利益冲突和激化的时期,经济学把它描述为长周期的低谷。但是走出长周期低谷,缓解利益的激烈冲突、避免战争昂贵代价的力量在过去更有来自年轻人引领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唤醒人们沉睡的需求,盘活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那就是创新!它与战争“一样”的地方,都有破坏性的力量,但根本不一样的地方,后者是通过放弃旧的生产力,建立崭新的技术体系的方式,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幸福发展的力量,而前者则是毁坏社会文明,是反人类的。当然为了尽早制止已经发生的军事侵略行为,捍卫人类共同的和平利益,正义的一方也不得不付出让后人敬仰的流血的牺牲。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战争的挑起者最终都没有好下场,只是最大的受害者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的人民。今天放眼未来我们都应该珍惜越来越强大的创新力量和由此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越来越近的新一轮繁荣发展的时期。三是中国今天还是人均收入8000美金的发展阶段,这个数据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仅仅与发达国家之间财富收入的差距,更应该看到还反映在创造财富所依赖的科技的力量。这次中美贸易摩擦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核心竞争力上的短板,我国需要的是赢得时间,创新驱动,完成强国的发展目标。当下我们国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应对特朗普这种急功近利气势汹汹的正面冲突?
如特斯拉等就深知未来的市场一定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全球化红利,中国虽然没有拿大头,拿大头的人,只有2亿人口的美国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来自其他西方国家的跨国企业军团。但13亿人口的规模形成了巨大的财富,通过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榜单可以看到,这些人口红利形成的财富都集中在央企、国企,还有反映在提供大量的资金给央企、国企的投资以达到稳增长效果的金融机构,所以特朗普一方面和发达国家的政要一起,把中国稳增长的举措扣上政府补贴等不公平竞争的帽子,而另一方他看到社会资金为了开源节流解决未来的后顾之忧正在流出政府支持的实体经济的领域。所以他竭力要求让中国政府加快打开人口红利集中的两个市场,一是电商市场二是金融市场。其目的也就是要中国把钱拿出来,这样美国的制造业才不会出现产能过剩、库存增加的问题,否则即使制造业成功回归也因为没有市场基础而最终会导致不可维系下去的格局。
孙立坚教授认为对于电商而言,中国有把握在公平的竞争当中笑到最后,但对于资管业务,一旦资本账户双向自由开放,便会面临野蛮人的冲击,2015年8月11日中国加入特别提款权后一周内外汇储备流失了1000亿便是证明。另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重视,中国三十年来参与的世界贸易商业分工,是别人在提供心和脑。国产化虽然可以做很多东西,但就是1%的核心竞争力的缺乏就可能让我们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功亏一篑。
孙立坚表示,若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现阶段我们国家要韬光养晦,虽然国产化率在提高,但核心的竞争力还在高度依赖贸易战当中的对手,中国制造仍处于高端产业链的低端,所以要敬畏对手。
特朗普今天想利用美国的霸权地位,做一次大政府的模式来破坏过去全球化所形成的合作共赢的企业内贸易为特征的市场体系。众所周知,主权国家的政府手里都握有四张牌,分别是货币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但美国现阶段只有两张牌好打,一张是美元霸权地位所形成的货币政策竞争力的牌,另一张是利用哀兵必胜的战术猛打贸易政策的牌。而由于小政府大市场的制度设计导致在美国很难打产业政策这张牌。至于财政政策这张牌,美国因为赤字累累已经打完了手中这张牌。尽管特朗普今天和美国理解总统不一样特别青睐财政和产业政策这两张牌,所以自己不成也以不公平竞争为由坚决反对他国使用这两张牌。我们国家必须意识到:今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改变会严重干扰全球化后的各个国家货币政策的效果。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美联储只要加息,就会令我国的货币政策难以放松,如果需要货币政策配合稳增长我们国家就要为防止资本外逃,强化资本账户门的管理。然后就会遭遇到西方世界的误解和不满。另一张牌贸易政策,作为贸易顺差国家的成功代表,美国应该把制造业做好,但是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若继续这样强大下去,特朗普就会认为这样的格局对他总统选举赢的选票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我们国家在今天的发展阶段,采用和当年他们用的发展战略一样的贸易立国这张牌时,他们却说中国在推行重商主义,鼓励不公平竞争,所以对中国采取不断升温的贸易制裁。
今天支持实体经济,打的是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牌。至于美国用关税牌血洗我们,然后再用关税获得的资源去减税,这也是变相在搞财政补贴。还有一种做法就是给回归的或来美国投资的内外企业,通过政府采购来加以补贴,现在马云也是利用美国急切的想进入中国的电商市场这一点,在和美国企业家进行商业模式的合作。
大家都明白,现在中国的脱实向虚的状况,金融的开放,不仅不是风险降低,反而是风险急剧的增长,资本账户一开放,野蛮人就在我们身边了。前几年的P2P没有牌照还在做银行的业务,收益很高。银行开展金融业务时是很规矩的,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兑付资金。而P2P因为没有任何的准备金,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就会出现跑路。所以直到今天为止,中国银行业面对的野蛮人仅仅是一些不守规矩的国内P2P企业。而接下来的“野蛮人”却是凭借资金流出越来越便利的环境技高胆大的的外部人。外资金融机构在开展老百姓喜欢的资管业务、财富的理财业务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然而糟糕的是,中国老百姓大量的兴趣都在理财上,而不在消费上,这是他们的“开源”形式,而把消费转入到成本较低的电商市场,这叫“截流”。美国看到了中国的短板问题不断倒逼中国金融全面开放。现阶段在资本账户的开放上中国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就是增量的资本账户已经做到双向自由的进出了,只不过账户里的钱就封闭在这个池子里不能自由地挪到另外的账户里,这也就防止了中国存量储蓄大量流失可能带来的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爆发。
在国内监管加强的此时,美国人倒反而监管不加强了,特朗普撤销了奥巴马时代实施的很多对华尔街海外投资的管制,这些管制是来自于欧盟强大的呼声而建立的,但特朗普的强势一概无视盟友的感情和利益。所以中国若开放存量的资本账户,金融机构面对的市场竞争程度未来一定会加剧。资产价格也会变得大起大落。特朗普是学经济的,经济学讲得非常简单,如果出口和进口之间是贸易顺差的话,那一定是先要打破他的储蓄和投资的不平衡,就是今天投资的量太少,储蓄的量太多,只有用好它的储蓄,这个国家贸易顺差才可能逆转,才能让美国获得市场的机会。特朗普用的就是商人的契约精神在玩政治家不熟悉的方法。
别让世界误解中国的选择。今天看到中国有非常好的经济增长,但是留下了不可忽视的债务的问题。于是美国把我们国家这种增长方式叫做不公平的补贴。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我们国家已经痛定思痛要改变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资管新规,我们国家今天去杠杆的代价,西方人不理解。实际上我们国家很有责任想解决中国的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问题,但在这个场景下,金融要是一开放效果不好,另一点,我们国家开始发现好的项目没有资金,中国已经看到了短板,所以现在加杠杆,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然后外国说我们国家操纵汇率,用人民币的贬值对冲加在美元价格的关税,但是实际上不是的,加杠杆是给中国的实业解决钱荒的问题。
而现在某些中国企业用杠杆既得利润开始脱实向虚,百姓也开始倾注买理财产品,本来这些资金都应该在消费投资的实体经济里面周转,现在却使得实体经济项目缺钱,总是需要重新加杠杆来支持。在西方世界,如果加了杠杆,去不了杠杆,企业就不存在了,直接进行破产处理,所以企业不敢轻易加杠杆的。而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即使存在不良资产和债务的隐患,还可以继续加杠杆,他们就认为这是导致不公平竞争的补贴。老百姓为了防范由此造成的未来财富价值缩水的问题,今天就开始做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了,如果银行不出售理财产品,就会面临资金大量流失的挑战。所以他们不得不违规“脱表”,转向和余额宝、基金、信托一起做资金池,通过创新形成的期限错配吸引大量外部来自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国家资金不断入池,用新钱还旧钱的方式进行刚性兑付。看上去大家理财钱变多了,但是一旦买房看病送孩子读书养老就发现钱不够用了,好东西变得太贵了。这是国内的消费环境。但是若国家能保持汇率稳定你就发现海外购物比中国的同类产品性价比都高,于是自然地想多买点带回去,西方媒体又在指责中国发动货币战争,破坏他们的生活秩序。
中国今天形象在外大家都拿大国甚至强国来看待我们,任何做法上出现的差异性,在今天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他们就会朝着不公平竞争的方向去解读中国的行为,所以,中国今天到了第二大国的位置,必须意识到外部的约束越来越紧了,如果还放任国内的软约束现状,那么未来我们国家在世界的大国形象就会受到伤害,手中的好牌(比如人口红利等)要想打出好结果的概率就会降低。
今天中国学习的工业化场景是需要金融服务的。英国人完成工业化,发明了全球最好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就是债券市场。美国按照自己国家发展的生态环境,创造了一个更加厉害的权益类的金融服务模式--股票市场。
而今天英国和美国,包括日本、德国都是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模式,为自己实业的发展,而不是像我国很多地方都是拿来主义的发展模式。日德发明了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日本是大银行,企业集群,不是银行对一家企业,是对一个集团的企业进行金融贷款,充分应用了供应链金融。德国不一样,德国都是中小企业,德国银行和企业形成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德国是做到了了解客户,长期的服务令银行对这个企业、这个行业了如指掌,这种金融机构管家婆(混业经营)的模式,是把实体经济服务到家的成功模式。从来没有出现过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格局,这和他们自始至终贯穿专业化精致服务的理念和配套的监管规则的完善分不开的。
中国的金融还没有理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此时贸然接受特朗普开放市场的这张牌,会很危险。政府也是看到了,希望尽快的转变。在转变时如何消除误解,如何沟通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巨大难题。中国提出必须解决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中国不再靠拿来主义,政府补贴,而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财富,这是世界通识的概念,这叫完全竞争,以前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让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分工体系,这让中国高效率的完成了落后国家发展中的很多棘手的命题。如温饱、就业机会、教育等的资源如何形成如何配置的问题。但今天一旦来到世界第二大国的体量这个阶段,哪怕去除人口红利后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处在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你现在也很难再用比较优势的理论和先搭便车再买票的后发优势逻辑,来得到和你一起竞争的发达国家的理解了。断脑断芯的事件迟早会发生!只是今天商人和艺人集一身的特朗普,逞英雄,把美欧政治家想做而又没有“魄力”做的事情(毕竟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相关)提前付诸行动了。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的第一个战略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今天靠别人不行,要靠自己的本事提升中国的竞争力,国家用“创新”制订了第一类目标。
对于美国小政府大市场出现了赢者通吃的失衡问题,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家发现,今天发达国家,赢者通吃的社会都让大量的弱势群体对未来一点理想都没有(无欲社会)。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防止这样问题在中国重演。中国供给侧的改革绝对不是延续西方倡导的供给学派(小政府大市场的逻辑)的行为准则和由此产生的放任自由导致赢者通吃的后果。我们国家已经看到有三个方面的利益冲突问题可能会成为影响中国健康发展的障碍。一个是当下的利益冲突问题,包括区域经济失衡、脱实向虚问题,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未来和现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即年轻人和成年人之间利益平衡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中国和外国之间利益冲突的问题。这三点定一面的利益平衡问题,国家用“协调、绿色、开放”的理念去付诸行动加以克服。比如,区域经济一体化,精准扶贫,资管新规等方式来缓解第一类的利益冲突问题。又比如,用环保,美丽宜居的家园建设,可再生资源的挖掘,甚至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都是在保护我们的孩子的公平权益。再比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等,都想打破外界“中国的崛起就是世界的威胁”的误解。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中国上下齐心协力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国家现代化治理模式的问题。如果没有做到齐心协力,就会发现中国的成本优势主要不在劳动力和土地,二是居高不下彼此之间的信赖缺失。如果齐心协力,贸易战反而是好事情,贸易战推动改革,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以十九大发展理念最后倡导的就是“共享”。共担现在的责任,共享发展的机遇,共担未来的风险,共享未来的收获。
第三个要点,一个是中国应该有作为大国的风范和行为方式。欧洲和今天东亚的OECD国家,如果理解了中国的初衷,看到了中国包容的,合作共赢的做法,一定会加盟到中国的阵营里面来,不用过度介意美国的反应和感受。中国恰恰应该抓住改革,做好改革开放的大略,那么未来事实和实力会解消今天对我国的误解和围堵。中国今天最需要的是改革开放的空间和做好供给侧改革的时间。有了这种清晰的定力,抓大放小,学会取舍,中国经济必然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孙立坚特别提到,韬光养晦,这个改革开放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但他并不意味着中国今天走到的发展阶段,还可以沿用改革开放初期所推行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价值取向和由此带来的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来应对贸易摩擦的冲击,那样做甚至认为还可以获得成功的人无异于刻舟求剑,所以孙立坚认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追求的目标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用科学的方法市场化激励和公司治理手段做下去。这是中国今天生存的核心资本。但还没有做成功的时候,就应该韬光养晦,敬畏强者,学习赶超,任何把三分的实力放大到七分的勇气,都会麻痹我们的斗志是不利于中国攀登世界高峰的努力的。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给我们构建了走向国强民富的改革开放蓝图,只要脚踏实地的按照十九大的发展理念去探索去纠偏去开放,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一定前程似锦!今天抛砖引玉,谢谢大家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