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对中国以强制技术转让发起调查并于2018年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301关税。目前仍在实施的四份关税清单分别是:(1)2018年7月6日开始实施的清单1约340亿美元商品,税率25%;(2)2018年8月23日开始实施的清单2约160亿美元商品,税率25%;(3)2018年9月24日开始实施的清单3约2000亿美元商品,税率10%,后于2019年5月10日上调至25%;(4)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清单4A约1200亿美元,税率15%,后于2020年2月14日降成7.5%。
2021年10月4日,即拜登政府上任近9个月后,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应邀在美国智库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了主旨为《美中贸易关系新策略》的演讲并参与对话,阐述了美方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工作和大致方案。她在发言和访谈过程中对中美经贸关系重要性的肯定、提到“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和“再挂钩(re-coupling)”的概念等,普遍被认为是比较积极和正面的内容。但事实上,她所提到的新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政策的混合体,她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经济体制和产业政策的批评,也强调了拜登政府联合盟友共同应对中国的总体思路,并表示将严重关切中国的产业政策。
关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的301关税,尽管在中国政府针对该措施提起的WTO争端解决程序中中方主张已经获得了专家组的支持,并且美国产业界普遍呼吁取消关税,甚至针对301关税提起了3600多起诉讼,拜登政府一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予以改变或取消。戴琦在发言中也只是表示将重启301关税产品排除程序,对于是否要实质性改变或取消正在实施的301关税避而不答。在今年10月9日中国副总理刘鹤与戴琦的通话中,中方再次表达了取消加征的301关税的要求。
从法理上来说,301关税违反了WTO规则;从利益上来说,受损的主要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下游产业;从实际效果上来说,其也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即使有疫情的影响,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8.8%,2021年1-5月同比增长了41.3%。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前4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1509.6亿美元,同比增长41.1%;进口465.7亿美元,同比增长52.2%;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043.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6.7%。
那301关税是否解决了美国对华301调查所关注的“强制技术转让”问题呢?也没有,因为“强制技术转让”根本上是个伪命题。技术转让是你情我愿的商业行为,真正的技术买不到,也不可能通过强制的方式获得。如果是涉及窃取商业秘密,这是一个在美国国内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就能解决的问题,根本不需要美国政府亲自下场动手。尽管如此,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达成后,中国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与“强制技术转让”相关的立法动作。
美国301关税可能真正改变的是不少中国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立起来的对国际法治的信仰和对美国的仰望。这些信仰和仰望已经碎了一地!因为当我还懵懵懂懂地捧着圣经一样的国际条约,准备小心翼翼地跟你讲道理时,突然发现你还可以随心所欲地这样干,可以那样毫无善意的解释条约。那我以前学的是个啥?现在手里拿的是个啥?所以在中美交恶过程中,为什么中国一直强调要做好自己的事,为什么要以内循环为主,潜台词就是“既然讲理没用,你等着……”。可能未来美国再指责中国的时候不是中国不遵守国际规则,而是不信仰国际规则。然而,这可能都要拜美国人所赐,it takes two to tango!
301关税未来走向
在美国对华301关税未来走向如何这一问题上,首先,拜登政府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加大马力豁免的可能性有,主动取消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在美国国内政治方面会很被动。其次,清单1和清单2可能会在4年到期后自动终止,清单3和清单4A可能会被美国法院判定违反美国国内法。
(c) 必要性审查
(1)如果(A)一项依据第2411节采取的措施已实施了四年,且(B)在四年期满前的60天内,相关申请人和获益的相关国内产业代表四年内都没有向USTR提出延续措施的书面请求,则该制裁措施在四年期满时即告终止。
(c)Review of necessity
(1)If—(A)a particular action has been taken under section 2411 of this title during any 4-year period, and (B)neither the petitioner nor any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mestic industry which benefits from such action has submitted to the Trade Representative during the last 60 days of such 4-year period a written request for the continuation of such action,
such action shall terminate at the close of such 4-year period.
根据《1974年贸易法》第307节(c)(1)项规定,如果一项制裁措施已实施了四年,而且在四年期满前的60天内,相关申请人和相关国内产业的代表都没有向USTR提出延续制裁措施的请求,则该制裁措施在四年期满时即告终止。第307节(c)(3)项规定,如果USTR收到延续或重启制裁措施的请求,USTR则应当开展复审,审查这项制裁措施和其他可实施措施的效果,以及这项制裁措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就清单1和清单2来说,它们四年到期的时间为2022年7月5日和2022年8月22日,也就是说再等10至11个月,清单1和2将到期终止。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应对这些措施3年了,再等10-11月可能问题也不大。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四年期满前,如果有美国产业申请,拜登政府是否会发起复审?初步判断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在戴琦看来,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是有缺陷的,她不会在特朗普政府政策基础上继续加码(double down on the previous Administration’s flawed strategy)。如果真的继续发起复审调查,可能也会有违她发言里提到的不寻求加剧中国贸易紧张关系的总基调(not to inflame trade tensions with China),否则可能就玩不下去了。
就清单3和清单4A来说,目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有约3600多起诉讼正在进行中。提起诉讼的核心理由是美国政府超越了国内法的权限和期限采取关税措施,也没有遵守正当程序的规定给予利害关系充分的评论机会。(具体内容请参见继WTO败诉后美国对华301关税被提起海量诉讼)2021年7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法庭(CIT)做出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要求美国海关暂停清算301关税清单3和4A中的中国商品关税。美国进口商品清关程序通常是先清关释放货物,后清算税款。此次法院做出暂停清算的初步禁令,意味着进口商预先缴纳的税款不会被自动清算,如果最终判决有利于美国进口商,暂征的关税可能被退回。在美国政府作出将重新清算并退还所有被裁决违法的税款的陈述后,CIT于9月8日在原有裁定的基础上做出修订,允许美国政府按正常程序清算清单3和4A中的中国商品关税。
这些诉讼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原告获得了美国法院作出的初步禁令,而在于了解了美国法院作出初步禁令的四个考虑因素之一,即案件实体方面获胜的可能性(likelihood of success on the merits)。美国法院在发布的法院意见中,既没有一边倒地支持原告的理由,也没有一边倒地支持被告美国政府的抗辩意见。比如,美国政府答辩称清单3和清单4A是为了施压使中国政府消除不公平政策,并且清单3和清单4A是在不公平政策和做法增加的情况下对已有措施的修改等。但是,法院认为原告在本案诉讼中提出了严肃的、实质的和困难的问题,并且在案件实体方面有获胜的可能(a fair chance of success)。如果美国法院最终判决清单3和清单4A违法,那么美国政府不上诉,就可以就坡下驴体面的结束这些措施。
中美关系的未来
戴琦说的很清楚,要跟中国谈,起点有两个:一是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的情况,二是中国的产业政策问题,然后再决定怎么办。
美国会不会基于第一阶段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要求中国继续履行协议?有可能。根据协议第7.4条第四款的第(二)项规定,如果双方未达成共识,美国可以停止履行本协定项下的某一义务,或采取其认为适当的以相称的方式采取的补救措施。如果中国认为美国的做法是恶意的,中国可以退出该协议。美国会以中国未履行第一阶段协议的采购承诺对中国加征关税吗?不太可能,否则中国一气之下退出协议就完了。
美国会不会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补贴发起新的301调查?很有可能。因为前文所述的原因,拜登政府如果继续拿301关税作为筹码跟中国政府进行未来的谈判,这种筹码可能没有那么硬或有效果。那么未来拜登政府跟中国政府谈判筹码或给中国施压的抓手是什么?不排除可能会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和补贴发起301调查,据外媒报道已经私底下评估的差不多了。戴琦也非常肯定的在访谈环节说301调查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工具(It is a very, very important tool)。中美一边谈一边吵,一边调查一边施压估计是未来的常态,会不会再次升级为对抗,大打出手轮番报复,要考验两国政府的智慧了。
已经说到了这了,那中国产业政策和补贴怎么办?中国可能放弃产业政策吗?应该是没有可能的,这是中国几十年发展的路径依赖。中国可能放弃补贴吗?或者说产业政策没有补贴的内容?可能性也很小,要不然这样“空洞”的政策的影响力可能很有限。那怎么办呢?其实习主席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这或许是未来产业政策改革的方向,也是中国与美国谈判产业政策问题的底线,即产业政策的普惠化、功能性和补贴的非专向性。同时,继续强调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通过竞争和市场化的手段推进产业政策的实施和落地。这可能也是回应美西方国家关于不公平竞争和市场扭曲指责和关切的要害所在。当然说到很容易,怎么样去做到可能是另一个更加宏大而艰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