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春节前,我跟我媳妇儿说,节后给你一笔钱;春节后,我跟我媳妇儿说,要卖一套房发工资和还债。”王保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为他的公司倒闭了。
3月30日,春分时节,回暖驶入“快车道”。然而,王保国丝毫感觉不到这份暖意,这一天,他通过自己的朋友圈“官宣”了公司倒闭的消息。
年近50岁的王保国是个老北京,不过,他不属于坐拥N套拆迁房的那一类,就在两天前,他刚刚卖掉自己位于海淀区的一套50平米的唯一住房,450万的售房款,在结清了员工的工资和项目欠款后,所剩无几。
“只是想给每个人一个交代,三十几个员工,最长的已经跟着我干了近十年。”王保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投资领域打工几十年,前两年决定与两个朋友单干,为此,不惜卖掉了一套住房,没想到赶上疫情,投资的几个项目几乎血本无归。
一场疫情,王保国的企业最终没能挺过去。
据记者了解,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就业主力军,但受疫情冲击也最为严重。根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报告》,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现金维持时间在2个月内。这也是造成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
疫情之下,就业问题就是一场大考。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其中,2月份,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增多,用工减少,就业人数下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此前,这一数据大都在4%以下。
王保国告诉记者,他们的投资项目中,占比最大的是餐饮,其次是酒店以及景区内的船只运营。而这几个部分,恰恰是收此次疫情最严重的几个领域,为此,不光是他们的企业倒闭,相关的几个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同样面临裁、减员的问题。
“与往年相比,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就业形式受疫情影响明显。从行业上来看,疫情首先影响到餐饮业、宾馆、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对服务行业的就业冲击大。”3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疫情的蔓延和相应的防控措施,使正常的人口流动和物流受到很大限制,导致负面影响向第二产业蔓延。
此外,个体户和中小微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受疫情影响容易陷入经营困境,从而对就业造成较大冲击。
作为一家公关公司的老板,于伟与王保国一样,采取了卖房发工资的方式。不同的是,于伟的企业没有倒闭,只是裁减了一半了员工,剩下的十几个人,目前都在以居家办公的形式维系着手里的客户。
“按照往年的规律,春节后是大量会议召开的集中期,为此,我们预定了很多酒店的会议室,同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采购各类企业发布会需要的设备,如今,全都泡汤了,企业的定金要退,有的甚至还是双倍,采购的很多设备也都堆积在办公室。”于伟表示,公关公司的裁员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每个人手里都有大量的客户资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裁员。
赵忠表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吸纳了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生产和经营受市场环境影响大,而且它们大部分从事第三产业,消费者的行为可能继续受到疫情或者规避传染风险的影响。需求侧对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大,而不是供给侧。
工业互联网成疫情后增长点
在赵忠看来,个体工商户、中小微型企业可能有发生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的风险,而且它们的员工技能比较单一,很大一部分属于低技能群体,失业后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再就业困难大。
不过,记者从58同城招聘了解到,近期,随着全国各地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企业招聘和求职者应聘行为也逐渐开始活跃。
58同城招聘研究院于发布京津冀就业大数据显示,2月1日―2月29日期间,招聘需求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同时,从行业招聘求职供需来看,抗击疫情期间,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靠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来支撑,因此这两大行业的招聘和求职需求都保持在高位。
此外,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落地场景,这一“朝阳行业”的企业招聘需求较大。
于伟告诉记者,他目前未被裁掉的员工手里,大部分客户都与互联网有关,或者,有些正打算向互联网方面转型的企业。比如,某家非常知名的校外培训机构就是他们的客户,目前,该客户已经把所有的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
而作为一家没有线上课程培训机构的老师,魏冬梅和另外十几名培训老师从3月初就已失业在家,被拖欠了半年的课程费依然遥遥无期。
就在3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其中表示,工业互联网将成为疫情后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将推动100个重点行业龙头企业、1000个地方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升级。
就此,中国信通院专家分析,预计今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3.1万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超11%,带动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255万个,成为未来就业的新形势。
“工业互联网成疫情后增长点,信息等技术进步肯定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但是也会对就的岗位造成替代和摧毁。而且新的岗位需要不同的技能和人力资本。”赵忠表示,为适应技术进步的挑战和需求,同时也是应对疫情对就业影响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门应该尽快组织在职培训或者再就业培训。这一方面是为帮助现有职工顺利转型;另一方面现在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进行培训的机会成本较低。
虽然2020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未来整体的就业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要承认我们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企业目前的复工复产的势头还不错,二季度或者是下半年总体经济可能会加快复苏进程。同时,更大力度的宏观对冲政策会陆续出台,就业优先的政策也会加大力度和逐步落地。所以,下半年就业情况有望好转,调查失业率也会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