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全球最大的5G实验网、“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对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及近日中科院宣布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5G芯片产业化项目……我国5G技术呼之欲出。5G到底是什么样的通信技术?如今5G发展到什么程度?5G技术今后将如何进行应用?我们的生活会因此有哪些改变?
5G是什么?
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5G与4G截然不同,不只是一次技术的更新,而将会是一个全新技术。事实上,通信行业至今还未给5G一个规范定义,只是根据以往移动通信技术大约10年更新一代的周期认为,5G将在2020年前后实现商用。
“换句话说,真正5G标准还没有形成,但不管如何,5G技术都是革命性的。”项立刚说。
今年初,国际电信联盟按计划征集5G方案,并公布了包含13个5G指标的草案,其内容为:每个5G基站至少能提供20Gbps的下行和10Gbps的上行宽带传输能力;必须确保时速500公里的交通工具上的用户数据连接不中断;连接5G用户的最大延迟不能超过4毫秒,甚至是保持1毫秒的超低延迟通信;单个5G网络在每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至少能够承载100万台设备……
2016年11月,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最终确定了5GeMBB 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方案,其中,短码控制信道编码方案采用了华为主推的Polar码。此外,中国移动成功牵头5G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面对如今5G发展形势,中国要引领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一方面需要推进全球统一标准;另一方面,5G和物联网协同效应是未来最主要的场景,中国需要明晰通信技术与物联网共生的定位,这也是未来我国在发展通信技术的关键。
我国的5G技术何时到来?
从2016年起,工信部陆续公布的5G发展规划显示,在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6年9月以前,针对单点技术样机功能和性能测试;2017年上半年是第二阶段,针对不同厂商的技术方案,基于统一频率,统一规范,开展单基站性能测试和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增强技术的功能、性能和流程测试;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10月是第三阶段,开展5G系统的组网络技术功能和性能测试。
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17日公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十三五”时期,将支持5G标准研究和技术试验,推进5G频谱规划,最快2020年启动5G商用。
而通信厂商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中表现得更为积极,具有代表性的有华为、易立信、三星、诺基亚、高通等。项立刚说,在移动通信进化史上,中国企业经历了“2G跟踪、3G突破、4G同步”的阶段。
华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华为将至少投入6亿美元用于5G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在欧盟的METIS项目、5G PPP计划、以及英国的5GIC项目中均可见华为积极的身影,商用网络将在2020年面世。
同样,易立信也在积极的寻求合作,携手多个重要行业伙伴、重点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启动“瑞典5G”研究项目;此外,澳大利亚电信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也都是易立信的合作伙伴;中兴也发布了5G白皮书,并提出Pre 5G概念。除此之外,三星、阿尔卡特朗讯等企业参加了欧盟几乎所有的5G研发项目。各大厂商都在积极的参与5G的研究和开发,备战5G领地的争夺战。
华为常务董事、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丁耘认为,全球运营商不要坐等5G到来,而应尽早在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及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做好准备,以抓住5G带来的机会。他还认为,5G前需要完成两大转变,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为中心,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和物为中心,开创一个全新产业。
5G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
迄今为止,移动技术已从“人对人”为主的平台(3G)发展为全球规模下的“人对信息”的连接(4G)。未来,5G将利用并扩展以往面向移动技术的研发与资本投入,推动移动技术成为一个普及、低时延和适应性的平台。5G的普及将是一个支点,使移动技术从一项对个人通信具有变革性影响的技术演进为真正的“通用技术”,促进商业创新并刺激经济增长。
据了解,5G初期会以增强移动宽带应用为中心,满足以“人”为中心的多媒体服务和数据接入需求。在此之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应用和远程医疗等应用均需要基于5G的海量数据流通、低时延通信。借助具备传感器和连接功能的低成本、长续航模块,5G技术也将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基于5G的智能互联网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公司都会和互联网融合,从而实现改造自身。”项立刚说。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认为,5G技术将远不仅限于为移动网络运营商带来全新技术支撑,5G还将发挥催化剂作用,把移动变成稳健的普适平台,培育全新的商业模式并深度影响全球多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