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芸茜
今年临近年底最大的事,莫过于中美贸易关系释放利好信号:12月13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紧接着,12月20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这是时隔半年后,中美元首的再次通话,也可以说是过去22个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之后的首次降温。
资本市场向来是最敏感的。对于市场来说,中美贸易协议是一剂强心针,美国三大股指一路飙升,使得这个12月成为美国9年来表现最好的12月,由此带动的是2013年以来业绩最好的第四季度。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苦贸易战久矣的外贸企业更是如此。今年的圣诞节玩具出口企业松了一口气,因为悬在一些产业头顶的“关税之剑”暂时解除,其中就有玩具产业。
应该说第一阶段的协议是双赢的,这也为今后中美经贸磋商积累了经验。此外,中国近期的经济数据也超出预期,在国内外风险上升,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呈现出强大的韧性。因此,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之后,经济分析人士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这也将成为中国在下一步经贸磋商中的实力和筹码。
从摩擦走向缓和
自从2018年6月15日美国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之后,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金额就在持续上升。2018年7月,美国将对华征税商品金额扩大至2500亿美元;2019年8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出口的全部55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其中部分商品的关税税率上调将于12月15日生效。
而作为反制,中国从2018年起先后宣布对从美国进口的500亿、600亿和750亿美元商品加征了数额不等的关税,其中部分商品关税的生效时间也是12月15日。
中美双方互加的关税金额呈现螺旋形上升趋势,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贸易领域。由于关税税率的持续上调,过去两年中的中美贸易出现了大幅的萎缩。
按照美国的统计,2019年前10个月,美国对中国的进口下降了14.6%,对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4.4%。目前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占比为18.2%,出口占比为6.4%,前者为8年新低,后者为11年新低。
由于双边贸易的萎缩,中美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也都在下降。2019年前11个月,美国已经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排在欧盟和东盟之后。而在2019年前10个月,中国也从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下降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伤敌一千,可难免自损八百。正因为此,从2018年3月开始,中美展开了首轮经贸磋商,在长达22个月的时间里,双方一共进行了十三轮磋商,如今终于初见曙光。
在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之后,中方暂缓原计划在12月15日生效的拟对美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美国方面也确认,原计划12月15日将有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从25%提升至30%,18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从0%提升至15%,还有1200亿美元商品税率维持在15%;而下一阶段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将维持在25%不变,18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维持在0%不变,而1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税率将从15%下调至7.5%。
苦贸易战久矣
悬在头顶的“关税之剑”暂时解除,对于苦贸易战久矣的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12月25日是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也是大批玩具厂商最重要的销售节点。今年,美国很多“圣诞老人”倒是可以松口气了:不用花冤枉钱了。
据美国玩具行业协会数据,这一产业每年为美国带来经济效益约1109亿美元,每年缴税149.8亿美元,带动超过69万个就业岗位,为员工发放工资约351亿美元。
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市的玩具商杰伊·福尔曼看来,玩具产业对美国经济非常重要,而年底本就是玩具商最赚钱的时候,但倘若美方对华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威胁落实,对他来说绝对是一场“圣诞节噩梦”。
据他介绍,一旦加征关税来袭,企业面临三重影响:一来,玩具商品通常提价空间小,企业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二来,对很多依赖金融借贷的玩具厂商来说,利润率下滑,现金流压力增大,可能不得不减少对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入;三来,现金流缺口可能要靠削减劳动力来补足,企业面临裁员风险,裁员比例可达15%。
因此,当听到中美经贸谈判的阶段性利好消息,福尔曼感到如释重负。据了解,福尔曼的公司深耕中国市场30余年,约90%生产能力都在中国,与中国制造商合作关系深厚。而像他一样的美国企业并不在少数。
根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的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在经贸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比如2015至2017年每年中国从美国平均进口242亿美元农产品。但受到关税加征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7%;2019年前10个月,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为104亿美元,同比减少了30.8%。
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大幅下降,必然会导致美国相关的农民收入减少。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去年和今年分别实施了12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但效果有限,因为补贴是暂时的,而收入下降是永久性的。
因此,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农业各界协会及农民纷纷表示欢迎。艾奥瓦州大豆协会、蒙大拿州谷物种植者协会均表示,希望协议得到尽快落实执行,并且两国经贸关系能够借此重新回到稳定健康发展的正轨,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全世界。
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对此分析认为,中美经贸关系第一阶段协议既有利于稳定中国对美出口,又进一步加大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因此美国或将逐步停止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与此同时,该协议也将大大改善中国企业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能够更好地开展国际业务,总体而言,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趋势相吻合。
下一步走向
达成第一阶段协议是否就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自此将一马平川?在北大国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教授看来可能过于乐观了。
余淼杰表示,美国在协议中并未承诺取消对中国价值2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的高关税。即便中国会对此实施反制关税,但美方关税是从3.1%提升到19.3%,而中国是从7.5%提升到21.1%,显然美国加征关税的增幅更大,而且也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始作俑者,这是边际平等和绝对平等的问题。因此,他认为,达成一致是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的重大进展,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一帆风顺。
而对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下一步走向,余淼杰认为,双方“有限合作、长期竞争、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未改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双方会保持有限合作的态势,但既然美国已经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再想回到过去“水乳交融”的阶段已不现实。中美关系“全面脱钩”同样也不现实,因为美国工商界很想和中国做生意,一个全面开放的国内大市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源泉,也是美国的目标市场。因此,中国应该做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中美经贸关系怎样变化,中国深化改革、全方位开放的主线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