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美日澳三国政府的支持下,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持的“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认证咨询会议在巴黎召开,共有来自96个国家的超过150家机构参会。这场会议标志着“蓝点网络”计划在沉寂了超过一年后的重新启动。“蓝点网络”是美国在2019年11月4日举行的东盟“印太商业论坛”(Indo-Pacific Business Forum)上与其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联合发起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旨在“统筹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提至高质量、可信赖的程度”。由于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样,都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因此该计划在提出时便被视为美国用于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并将成为美国版的“一带一路”。
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不仅提出了高达2000亿美元的国内基础设施修建计划,还号召西方世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援助以对抗中国,而“蓝点网络”计划的重启正印证了后者。本文认为,虽然“蓝点网络”因为资金、标准等制约因素很难成为美国版的“一带一路”,但其体现出美国正在试图通过拥护多边基建援助标准的方式,来强化与其盟友之间的同盟关系并削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因此,这项基建计划值得深入关注。
蓝点网络标志 一、“蓝点网络”:多边、可持续、私营注资的基建网络 “蓝点网络”是注重“多边性”、追求“安全、可持续性”、鼓励“私营注资”的基建援助计划。 首先,“蓝点网络”是带有浓厚多边主义色彩的基建投资计划。目前,“蓝点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为全球范围内的基建项目提供评估和认证,而认证的标准则包括《二十国集团优质基建投资原则》(“G20 Principles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七国集团沙勒瓦创新性发展金融承诺》(“G7 Charlevoix Commitment on Innovative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以及《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其中《二十国集团原则》是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2019年在日本福冈召开的会议上一起发布的基建倡议。由此可见,“蓝点网络”在标准选择上注重标准来源的多边性和全球性。另外,根据美国国务院官网,“蓝点网络”并不排斥任何国家参与其中。因此,由于其向全球开放的特点,“蓝点网络”具有吸纳多元参与者的潜力。今年6月,“蓝点网络”选择与OECD进行合作,由OECD这个由36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以主持认证咨询会的方式为其背书,也进一步说明了“多边性”是该计划的特点。 其次,“蓝点网络”将基建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作为其评估认证的核心内容。“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在《二十国集团原则》、《七国集团承诺》和《赤道原则》中都有强调。基于这三个国际性标准,“蓝点网络”所关注的“安全性”不仅包括基建项目本身的质量,和基建项目所在地的安全程度(如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治安程度),还包括基建投资价值链和施工过程中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度,以及是否尊重劳工权益和人权。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在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参与‘蓝点网络’计划的每一个国家就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这些参与国将成为对基础设施项目感兴趣的公司安全的经营场所。”“蓝点网络”所关注的“可持续性”则包括基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环保科技应用程度,以及融资的可持续性。因此,“蓝点网络”所认证的项目必须既能让投资方获得收益,又能保证当地环境不因施工而遭到破坏。 再次,“蓝点网络”的政策逻辑是通过政府评估认证的方式推动私人投资。“蓝点网络”计划的领导机构分别是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ance Corporation,DFC)、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JBIC)和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DFAT)。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本身就是澳大利亚的联邦政府部门,而另外两家领导机构也和政府联系密切。其中,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的前身是负责协助美国对发展中国际的私人投资的联邦政府附属部门——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PIC),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则是日本实施政府开发援助(ODA)的主要执行机构之一。这三家机构一起为“蓝点网络”挑选认证标准和提供运转资金。因此,“蓝点网络”是由美日澳三国政府直接领导的全球基建计划,而该计划的直接目的是推动私营部门向海外基建项目注资。根据美国国务院对“蓝点网络”的解释,该计划旨在通过认证项目的方式向私营投资部门提供风险评估信息,从而推动私营部门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蓝点网络的框架 二、“蓝点网络”背后的美国意图 对美国来说,“蓝点网络”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美国希望通过“蓝点网络”加强美日澳三国的经济合作以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在特朗普时期,美国虽然主要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但其在“印太战略”中强调通过与其亚太盟友合作来遏制中国。而与日澳两位盟友共同设置基建标准是美国在缺少足够资金和经验的情况下,维持美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理想方式。相比于美国,日澳两国既在亚太地区的基建援助上更愿意为该地区注资也有着更丰富的经验。例如,日本长期向东南亚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而澳大利亚此前的基建援助则主要面向太平洋国家。因此,和日澳一起开展基建计划,有利于弥补美国在亚太地区基建援助领域缺少资金和经验的劣势。 其次,美国希望通过“蓝点网络”来打乱中国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在提出“蓝点网络”之前,美国便常通过指责“一带一路”“资金来源不透明”、“容易让受援助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来诱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拒绝与中国合作。特朗普政府的商务部长罗斯曾将“一带一路”称为“中国给发展中国家的扭曲而粗鲁的借贷”。因此,可以将“蓝点网络”对“透明”、“可持续性”的强调视为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指责的延续。不难看出,美国企图通过“蓝点网络”设置基建标准,增加相关国家对“一带一路”的不安,从而打乱“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 三、“蓝点网络”的前景:基建项目的“米其林指南” 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11月提出“蓝点网络”后,仅在2020年2月召开过一次相关方会议,之后几乎将该计划搁置。今年6月,拜登政府重启了这一计划。本文认为,相比于美国版的“一带一路”,“蓝点网络”在未来更可能会成为基建项目的“米其林指南”,只能作为对高标准项目的验证,但无力支持项目落地。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 C. O’Brien)就做出过类似比喻,将“蓝点网络”比作基础设施领域的“米其林指南”,以表示该计划认证的“高标准”。但是,“高标准”很有可能对“蓝点网络”的推进造成障碍。首先,“高标准”意味着“蓝点网络”的领导机构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基建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工程师、施工管理者、建筑师、工料采购负责人、项目出资方等)进行沟通,以完成对项目的评估认证。对于私营企业来说,这一时间漫长的认证对于他们的投资来说是否有必要还是不确定的。同时,“蓝点网络”本身并不能为私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因此,该计划很难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大规模的基建项目认证。其次,“高标准”是否能满足发展中国家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要求还是不确定的。对于多数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而言,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而“蓝点网络”提倡的所谓“高质量”则是发展中国家的次要目标。目前,印度和东盟国家这两个“蓝点网络”的目标国家和地区都对该计划持审慎态度。 综上所述,就像获得了美食界的《米其林指南》所认证的餐厅一样,能获得“蓝点网络”认证的项目是质量高而数量少的。但是,如同米其林餐厅因其昂贵的价格往往不能成为大部分普通食客的首选一样,受“蓝点网络”认证的基建项目能否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首选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四、B3W倡议:“蓝点网络”的推手或替代方案 拜登政府最近提出的B3W倡议可能会推动美国的欧洲盟友参加到“蓝点网络”计划中,形成B3W和“蓝点网络”的互动。“重建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 B3W)倡议是拜登在G7峰会上提出的基建海外投资倡议,旨在通过政府援助(ODA)和私人投资填补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基建空白。该倡议的宗旨与“蓝点网络”一致,都是追求“高标准、透明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援助”。与“蓝点网络”不同的是,B3W倡议的合作伙伴仅限“民主国家”。因此,该倡议被外界视为拜登政府对抗“一带一路”的新方案。在G7会议上,B3W倡议得到了参会领导人的支持,这体现出英法德等欧洲主要大国对全球基础设施援助的兴趣。来自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马修·古德曼(Matthew P.Goodman)和乔纳森·希尔曼(Jonathan E. Hillman)两位学者认为,由于B3W强调在满足发展中国家庞大的基建需求方面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该计划在G7峰会上的提出可以让部分美国的欧洲伙伴认识到设置全球基建标准的紧迫性,从而加入“蓝点网络”计划,使“蓝点网络”的实施范围从亚太地区得以扩大到欧洲大国热衷援助的西巴尔干地区。 除这种可能性之外,本文认为,拜登政府也可能会将“蓝点网络”整合进B3W倡议中,即把“蓝点网络”作为B3W倡议下项目的认证标准,成为B3W倡议的一部分。同时,毕竟“蓝点网络”计划的认证咨询会议正好在B3W倡议提出的一周前召开,时间点的接近让人很难不将这两项倡议联系起来。其次,相比“蓝点网络”这个特朗普时期的政治遗产,B3W倡议这个由拜登政府亲自推行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多边倡议显然更能为其对外政策加分。再次,相比于“蓝点网络”,B3W倡议由于强调了“民主价值”,似乎更能得到同样热衷于“价值观外交”的欧洲国家的支持,从而有助于修复被特朗普破坏了的美欧关系。因此,拜登政府很有可能更热衷于推动B3W倡议。 图说:G7国家海外基础设施援助比例变化 来源:CSIS 五、结语 目前,“蓝点网络”虽然有所推进,但仍停留在倡议阶段,拜登政府还没有开始实施明确的相关配套政策。因此,“蓝点网络”是否能成为美国所希望的全球基建项目认证标准还有待观察。另外,B3W这个拜登在G7会议上提出的新基建援助倡议在未来对“蓝点网络”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值得关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实施这个“蓝点网络”这个以“多边性”、“私人注资”、“高标准”为卖点的基建援助计划的目的有二:一是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二是削弱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是由于资金和高标准等因素,“蓝点网络”计划既很难达到中国的“一带一路”的规模,也不一定能满足基建投资机构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因此,即使“蓝点网络”可以帮助美国强化其在亚太地区和欧洲的联盟体系,该计划都还不足以被视为是美国的“一带一路”而只能作为一种基建认证标准存在。 本文审校:郭雷 葛健豪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