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网讯】同样作为有色金属,相比起铝行业,铜行业要好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铜行业销售收入继续增加,但是经济效益却下降明显。2013年1~8月份,铜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较去年增加1500多亿元,占有色金属销售收入的38%;而同期铜行业实现利润2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亿元。销售利润率为2%,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而铜冶炼业销售利润已下降到1%以下。
从长期来看,铜行业发展并不乐观,原因有三,首先从消费情况看,就国内而言,尽管我国有“全球制造工厂”之称,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人民币对外升值步伐加快,劳动力成本、环境保护投入增加等,将促使中国铜产业以前拥有的相对比较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国际铜产品的涌入将不可避免,特别是技术进步和替代将会减少单位产品对铜的需求。因此,预计中国对铜的消费在短期内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消费强度将明显减弱,增长空间十分有限。中国铜消费将逐步趋于饱和。其次,从生产方面看,我国铜生产成本日益提高,竞争优势逐步削弱。原辅材料、能源价格特别是劳动力、财务费用等不断上升,特别是汇率的快速攀升,将导致国外低成本铜及产品涌入。建设美丽中国与有效防治重金属污染成为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日益增加的环保治理投入,将使我国铜产业过去具有的低人工成本等相对比较竞争优势不复存在。企业发展与周边环境的承受能力将成为铜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也在不断调整政策走向。近些年,各经济发展部局及国家多次对铜行业及相关政策作出调整,以期更好发展,2010-2013年出台了多项相关调整政策,从近三年铜行业发布的政策来看,也大多关于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政策,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或采用设置行业准入标准,或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或提高行业清洁技术水平,或直接立环保政策等等。
铜行业的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会促进行业节能减排降耗,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行业结构的调整态势也会带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促进节能减排降耗。所以将这三点结合在一起,归根结底可以概括为转变行业经济发展方式。
由于我国铜精矿,受资源条件限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在未来我国铜行业铜精矿的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由于我国铜冶炼投资结构和速度都不是很健康,如果现有政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增长过快的问题,预计政府仍将会通过准入和信贷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控,政策的落脚点会在以下几个面:首先是资源与环境,由于我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仅靠国内铜精矿的冶炼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因此国内精炼铜的大量进口依然是满足国内需求的唯一途径。根据政府提出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扩大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的原则,可以分析出在铜精矿和精炼铜进口方面国家依然会持鼓励政策,但对于国内本已严重短缺的精炼铜,国家的政策偏向于限制出口。
目前,政府提倡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计划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随着我国铜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铜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预计今后我国对于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将出现新的优惠政策。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铜材国内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向低炭、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要求铜加工产品向高精尖、环保方向推进,生产工艺应节能、环保、减排;对此,我国对铜加工业发展所制定的政策将致力于使铜加工工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节能、减排、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发展利用再生铜的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中国铜行业未来政策出发点主要包括:第一,保证铜加工材产量将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国际贸昜进一步活跃;产品进一步高精尖化;生产工艺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装备进一步国产化;使技术经济指标有大幅度改善;整体实力有大幅提高;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贯穿“十二五”期间的始终。第二,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为铜加工提供的资金和市场的历史机会,打造以东南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国企转型、原料产地为主体的铜加工产业基地。第三,现有铜加工企业都应加强以改善和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现代化精密管理,防止粗放式经管。第四,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发展以短流程、节能、环保、高效的生产技术,建设连续化、自动化、专业化生产线;重要产业创新技术有:潜流式铸造、连续挤压、管材行星轧制等。第五,重点攻关方向有:再生铜直接利用技术、合金管材盘管拉伸,高效传热铜管生产技术及品种、环保铜合金开发、引线框架带材生产技术和品种开发;高性价比铜加工装备及整条生产线装备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