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出版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
发布日期:2023-12-28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163 次
近日,全国工商联出版发布《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国12705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数据为主线,结合政策文件和研究文献、数据分析、实地调研、指标体系设计和绿色发展综合指数构建、典型案例筛选等多种方法,全面调查研究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情况,由综合报告篇、专题研究篇、地方实践篇、企业案例篇四部分构成。综合报告篇围绕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宏观形势以及政策环境等进行综合研判,采用统计数据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素材,聚焦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污染减排绩效以及节能降碳强度等维度深入分析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篇共有两个专题研究报告,分别就民营新能源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民营钢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构建了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支撑的民营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数,评价相关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际成效。地方实践篇收录了四川省和重庆市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系统展示了地方推动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成效、路径、困难和建议。企业案例篇共收录20篇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案例,集中展现了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环保、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报告》显示,在当前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地位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我国民营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动碳达峰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断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加强。近年来,民营企业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意识,持续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不断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能,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受国内外大环境和疫情影响,在企业生产效益尚未完全恢复背景下,工业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动力仍然较强,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态势显著。调查显示,2022年高耗能行业企业净利润增长率上升5%及以上的企业占比为30.9%。仍有50.5%的高耗能企业的节能环保投入强度上升5%以上,同比高8.6个百分点。其中民营钢铁企业受益于超低排放改造,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占比分别为68.2%、50.3%、49.7%和17.9%,分别比高耗能行业高21.9、28.1、20和5个百分点。二是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加速推进。在绿色发展方面,民营企业既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节能减排降碳的重要贡献者,为推动绿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民营新能源企业技术发展不断突破,在新能源应用场景探索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调查显示,超8成的高耗能行业企业不断健全环境管理和节能降碳的制度建设,87.1%、91.2%的工业和高耗能行业企业按规定进行排污申报并足额缴纳环保税;约7成的企业引入第三方治理服务、主动做好废弃产品回收处理和节约运输成本、进驻工业园区并开展自动在线监测,其中大部分高耗能行业中的重点排污单位企业按规定安装自动在线监控仪器;超过5成的工业园区企业产业类型属于同类型或上下游产业,可以共享环境基础设施或实现行业绿色循环发展。三是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广大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承担减污降碳责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显著成效。调查显示,2022年有32.6%的高耗能行业企业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比工业行业高9.2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企业编制“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比例达到52.2%,约比2021年上升10个百分点;有20.6%、23.3%的工业、高耗能行业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5%及以上,约比2021年增加5个百分点;超70%的企业认为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随着我国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更多民营高耗能企业不断加强节能环保投入,持续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报告》提出,当前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的政策环境还不完善,仍需积极做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引导和服务工作。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减污降碳外部政策环境,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积极开展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行动,畅通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不断激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来源:王瀚慧 中华工商时报全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