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网讯】近日,从2016全国用电与节电技术研讨会上获悉,电力“十三五”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近日将会印发,重要任务之一是全面推进居民供暖、交通运输、生产制造、电力系统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尤其是在任务最重的前两项要下大力气。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累计出台电能替代支持政策1050项,但业内普遍认为成本依然是最大制约。为此,有关部门酝酿下一步给予更多扶持政策,并充分利用当前电改的有利时机,在售电侧业务方面开展更多工作。
当前我国电气化水平偏低,大量的散烧煤和燃油消费是全国多个省市出现严重雾霾的原因,所以现在推进油改电、煤改电的工作。此外,伴随新兴产业出现、产业升级需要,未来很多企业的用能将是电能。
据了解,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首次将电能替代上升为国家落实能源战略、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之后国家部委又陆续出台了京津冀煤改电、船舶与港口防治专项行动等电能替代政策要求。各地配套政策也相继落地,如北京市出台“煤改电”配套电网、电价、设备补贴政策;江西省对电能替代项目给予新增电费支出40%的运行成本奖励,以及不超过投资额30%的建设成本奖励。
今年是国家层面全面推进电能替代的第一年,从许多项目来看,面临最大问题是成本,下一步还将协调财政部等部门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时,目前电能替代初步有一些示范试点项目,下一步将促进电能替代企业与风电等各类发电企业开展双边协商或集中竞价的直接交易。通过直接交易,电能替代项目可以按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进行购电。并且创新辅助服务机制,电、热生产企业和用户投资建设蓄热式电锅炉,提供调峰服务的,将获得合理补偿收益。
“十三五”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从需求侧推动电能替代是实现能源消费革命的有效途径。2000年到2015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已经从15.4%提高到19%,中国从10.9%提高到22%,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偏低,“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