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向关注经济民生的李克强总理谈到了流量费用太高的问题。李总理指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 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
李总理的言论切中时弊,引起了社会公众对“流量太贵”这一现象的再次关注,也获得了通信和互联网产业的积极响应,例如中国电信很快就推出了“天翼流量800”业务,号称提供“免费流量”。
当然,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免费通常都是附加条件的。细看天翼流量800的服务条款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种流量后向经营的模式,中国电信将流量卖给合作方,合作方按照一定规则赠送给用户,包括引导用户下载应用和做相关任务等。此前广东联通推出的“一起沃”流量商店,也是这种经营模式。
新型商业模式固然值得肯定,但最根本的是提升总体流量水平,消费者对流量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三大运营商都是上市公司,需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同时还受国资委监管,要求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投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大幅降低资费,让运营商也是左右为难。
其实,最关键的是找到流量消费的重心,提升流量的利用效率。视频是重心。相关市场研究显示,早在2012年视频已经占到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50%,而思科公司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至2019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将会增长10倍,每月达到24.3EB(1EB=10亿GB),其中约72%的移动流量来自视频。
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耗的龙头,另一个数据也可以佐证。国内70元1G的流量套餐,大致可以查看10000条微博、接收37500封不带附件的邮件、连续观看200分钟的高清视频等。也就是说,用来看高清电影,1G流量2部都看不完,传输太消耗带宽了。
视频编码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视频传输难题。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视频编解码技术H.264正在逐渐失去主力位置,新出炉的H.265压缩效率相比H.264提升了40%左右,在同等视频质量的前提下,传输视频少消耗40%左右的带宽。
在国内,2014年8月融创天下发布了自主知识产权标准TIVC7,压缩性能比H.264高出60%-80%,比H.265最多可高出35%。与H.265通用编码器的最大不同特点在于,TIVC7是一个高压缩率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编码效率更高,更适用移动互联网的视频传输和互动。
作为一个视频服务平台提供商,融创天下已经和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旗下的业务部门达成合作,为它们提供视频平台服务,例如最近和中国联通合作实现“中国好声音”演唱会高清视频在移动端的直播。融创天下还推出了“万视无忧”视频内容托管服务平台,为更多的服务商提供低带宽的端到端视频存储与分发服务。
对更多的视频服务提供商来说,它们对视频压缩技术的需求更强烈。李总理的座谈会,网易公司董事长丁磊也参加了,丁磊认为70元1G的流量“很贵”。这是针对个人消费者,针对企业级市场,已经有数据显示,视频服务提供商最大的开支在于带宽和版权。经过前几年烧钱的版权大战,这一块的开支已经可以预期。降低带宽成本,既需要运营商不断降低费用,也要靠自身不断减少视频的传输带宽。
视频从更大维度来看都是非常核心的业务。当前火热的智慧城市,以及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视频能力都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例如高清的道路监控视频,需要低延迟甚至无延迟的传输到指挥中心,这就要求带宽足够大或者视频压缩足够小。视频编码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能实现李总理的期望目标,使消费者无须多掏钱,畅享移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