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综合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产业研究
新闻资讯

亨通光电:2018中报净利润11.72亿 同比增长52.69%

发布日期:2018-09-01      来源:光电产业网      作者: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      阅读:457 次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报告期指标 2018年中报 2017年中报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16年中报
基本每股收益(元) 0.6155 0.6180 -0.4 0.3080
每股净资产(元) 5.81 5.03 15.45 3.96
每股公积金(元) 1.68 0.5 238.37 0.69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3.0156 3.2721 -7.84 2.0913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0.0274 -0.6048 104.53 0.0656
营业收入(亿元) 152.72 114.13 33.81 80.48
净利润(亿元) 11.72 7.67 52.69 3.82
净资产收益率(%) 10.8400 12.4100 - 7.9500

数据四舍五入,查看更多财务数据>>

二、主营业务构成分析

三、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

前十大流通股东累计持有:74998.73万股,累计占流通股比:39.39%,较上期变化:22191.42万股,截至2018年06月30日股东人数121504,同比上期变化:12.64%
名称 持有数量(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 增减情况(万股)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29806.48 15.66 15422.98
崔根良 28452.44 14.95 1355.27
苏州信托有限公司-苏信财富·华彩H1503单一资金信托 2954.84 1.55 1391.77
金元顺安基金-兴业银行-爱建信托-爱建信托欣欣9号定向增发事务管理类单一资金信托 2710.03 1.42 774.30
金元顺安基金-兴业银行-爱建信托-爱建信托欣欣10号定向增发事务管理类单一资金信托 2710.03 1.42 774.30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1885.04 0.99 618.72
中车金证投资有限公司 1630.62 0.86 468.57
上海普罗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普罗盛华私募投资基金 1626.02 0.85 464.58
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明曦1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1617.84 0.85 462.24
苏州信托有限公司-苏信财富·华彩H1402单一资金信托 1605.39 0.84 458.69

四、分红送配方案情况

不分配不转增

五、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概述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战略先行,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谋划公司未来发展。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围绕"四大转型"战略,沿着"创新升级、研发引领、整合资源、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持续实施智能化建设,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平台转型发展,提前布局5G通信项目研发,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核心经营业务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营业收入再创新高,达152.72亿元,同比增长33.81%;净利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2亿元,同比增长52.69%。2018年上半年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做强新动能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大对5G通信、太赫兹通信、半导体芯片、智能电网传输、海洋工程、新能源技术等产业的投入,建立高效IPD研发机制,沿着产业化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要素投入提高盈利能力,做强公司发展新动能。
1.光通信网络产业
光通信网络产业朝着"打造技术领先、成本领先、质量领先、服务领先的全球通信产业领军企业"的目标发展。加大新一代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5G通信所需低损耗大带宽光纤、数据中心传输光纤、特种光纤、智能ODN、光模块等产品研发、生产进度。
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绿色光棒沉积技术、超低损耗光纤技术,新一代绿色制造光纤预制棒继纳入国家绿色系统集成项目后,2018上半年荣膺"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自主开发了桁架机器人、全自动立体库、MES生产现场管理系统、集中及自动供料系统、集中监控系统,新一代绿色光棒智能化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达产、稳产,产量逐月递增,成本稳步下降。低损耗光纤纳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面向2019及未来5G时代所需的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光纤提前投产;多模光纤、G657光纤陆续量产、稳产,高端数据光纤获得新应用,高端激光光纤实现大功率能量光电子领域的新跨越。公司光通信网络产业向低损耗、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及特种光纤方向发展。
针对5G通信在接入侧以25G为主、汇聚层以100G为主的光模块需求趋势,公司加大光模块研发投入,25G光模块已经完成首件试制和可靠性测试,正在组网测试;100G硅光子模块已完成100Gbps硅光芯片的首件试制,预计第四季度完成100G硅光模块封装、测试及组装,实现出货。
2.智能电网传输产业
智能电网传输产业以技术优先、质量优先、创新能力优先为导向,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围绕超高压、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加大高压、超高压系统技术研发,开发高压及超高压海底电缆技术及软接头产品,提升品质、引领行业发展;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超柔矿物绝缘防火电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超柔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技术规范纳入《电线电缆工程手册》,指引行业发展。
3.新能源汽车线控系统及充电运营业务
新能源汽车线控系统业务以美国、德国技术标准为标杆,以高压技术为突破方向,以高技术产品切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薄壁硅橡胶电缆在吉利汽车成功应用,实现国内首家替代国外进口。
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实现快速发展,充电运营网络已覆盖全国20省49市,月充电量大幅增长。
4.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包括海底光缆、海底电缆两大系统集成业务。
公司海底光缆突破大长度、深海域等技术难题,高可靠海洋光纤光缆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获2018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12公里单根无接头海底光缆创世界之最,并于2018年初登上中央电视台大国重器栏目;海底观测网产业化项目通过国家重点项目评审。公司在超长距离超低损耗有中继海底光缆技术上取得突破,经受了极寒(智利项目)、极热(玻利维亚项目)两种极端环境情况下技术考验,经受了长距离通信(5600km的PNG项目)、大芯数超低损耗(墨西哥项目)产品可靠性的考验,在国际HJ联盟注册Hengtong SeaCom和Hengtong BoneCom产品型号,成为国际海洋通信光缆重要系统集成商,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集成业务已成功跻身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海洋通信工程市场的领先者。
海底电缆系统集成业务突破三芯超高压海缆核心技术,创造了三芯高压海缆无接头世界纪录,进入了长期被西方巨头垄断的国际第一阵营;500kV海底电缆创造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单根无接头最长"的世界纪录,确立公司在海底电缆行业技术龙头地位;葡萄牙海上浮式风电EPC项目创新海底电缆技术,开创了公司海底电缆市场新版图。
5.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一方面,公司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2018年公司被工信部列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单位。另一方面,公司大力建设智慧社区,发展数字经济。与广电合作建设智慧社区,目前已覆盖两省、四地市;积极参与中国联通省级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参与混改项目目前运行良好;扩大"社区人"品牌影响力,物业服务、家庭生活、社区商业三大维度的生活场景+智能终端+APP平台+信息化服务构筑完整闭环的综合性社区生态链逐步由地方走向区域,目前"社区人"平台注册人数超600万人,2018年上半年服务人次超过1700万,同比翻番。
(二)做实新经济
树立亨通质量科学发展观,全面导入6西格玛管理,弘扬工匠精神,建立高端智能制造推进机制,建设特色的模块化标准,推进三化融合、柔性化制造方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竖立亨通质量科学发展观
竖立"安全第一、技术先行、质量优先、绿色发展"的亨通质量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技强企、质量强企"的发展理念,全面导入6西格玛管理,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作为核心,"质量创新"助推公司"四级连跳"。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已经越过产品质量检验的1.0时代、批量制造的2.0时代、零缺陷管理的3.0时代,目前进入向上下游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跃升的亨通质量4.0时代。2018年公司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证书。
2.弘扬工匠精神
公司打造精益求精、高素质、高技能员工团队,建立内训体系,针对管理、生产、技术、市场遇到的宏观现象、微观管理以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精心编制1100多门培训课程,开设高管实训班、技师班、基层班组实训班,培养出200多名技能工匠、江苏省双创团队、江苏省首席技师、以及国家级韦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代表工匠精神的技能团队。工匠精神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以工匠精神践行亨通质量科学发展观。
3.推进智能制造
公司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开展"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的三化融合智能企业建设,自主开发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光纤通信产业链全套智能化装备及控制软件,系统推进CRM、SAP、MES、SRM、OA五大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全面导入精益制造模式,建设生产控制中心、设备/生产线集群、存储/运输物流、生产执行过程管控四大智能化/精益化生产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互通、制造分析与信息化系统集成动态响应、能源环境友好的管理愿景。公司是国家两化深度融合首批示范企业,6家单位被江苏省列为智能制造示范单位,2018年光纤光缆智能制造项目被工信部列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4.量子保密通信工程启动试运行
量子保密通信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承建的宁苏量子保密通信干线是目前世界上首个基于相位编码的长距离广域商用量子干线,2017年底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该干线向北延伸到南通并接至上海边界,向南延伸至吴江盛泽,工程全面竣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系统量子金融专线投入试运行。公司"基于量子干线的数据加密防泄露防篡改网络系统"被工信部纳入2018年国家网络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三)把握新机遇,做大新市场
1.牢牢把握网络强国机遇
公司牢牢把握网络强国机遇,坚定不移发展光通信网络产业,做深、做精、做细光通信网络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引领光通信网络产品发展方向。发展量子通信新业态,布局、发展半导体芯片产业,新一代硅光模块生产线已启动建设,计划年底完工;太赫兹项目、红外传感项目研发顺利推进,下一步将加大投入力度。
2.抓住海洋产业供给侧改革机遇
2017年底,工信部联合八部委发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国家对海洋工程装备实施供给侧改革。公司抓住海上风力发电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海底电缆业务,连续中标上海临港600848)海上风电一期示范项目、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目前海底电缆系统集成业务已排产至2019年。抓住海底观测网发展机遇,发展海洋、河流湖泊监测业务,建设海底综合观测、江河湖泊感知、海洋预警、港口码头感知、海洋牧场感知五大系统。目前太湖生态感知试点工程已建成交付使用,吴江水生态感知网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3.紧随国家一带一路新机遇
公司坚持"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依托技术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深耕东南亚市场、发展欧洲高端市场,积极布局海外产业基地。报告期内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国内出口业务均实现快速增长,光通信网络产业面对快速增长的国际需求,新增印度、埃及海外产业研发基地,在欧洲中标葡萄牙海上浮式风电高压海底电缆总承包建设及维护项目,项目总金额4470万欧元,是中国企业首次进入西欧地区海底电缆EPC市场,公司全球化运营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光通信、电力等领域,主要客户是电信运营商、国家电网等大型国有企业,上述客户的投资需求构成了公司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宽带中国"、"光纤到户"、"智能电网""一带一路"等产业战略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构成了良好的产业环境,但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如果国家关于通信、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产业政策出现调整,则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2.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
公司近年来加快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步伐,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公司将加快在东南亚、非洲、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的市场开发力度和投资力度,并有计划、分步骤进入欧美国家市场,加快国际化的发展。但由于针对海外国家的国际业务存在着政治、战争和政策变化等诸多风险因素,因此公司的海外业务和海外投资仍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财务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运营资金需求量伴随业务规模扩大而迅速增加,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较高的负债水平,增加了公司财务成本,降低了公司的利润水平。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拟采取的措施是:公司将通过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能适应公司发展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等方式,来应对由资产负债率增高导致的经营风险。
4.汇率风险
随着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公司海外业务销售收入和海外资产实现快速增长,因此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开展了远期外汇业务,积极应对汇率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5.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生产电线电缆的最主要原材料为铜铝杆等。铜、铝、钢作为基础原材料,价格波动比较大。尽管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可以规避大部分铜铝钢价格变动的风险,但铜铝钢价格若波动剧烈,仍会对公司生产成本造成影响。
6.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中国作为光纤预制棒进口国,为了防止原产于日本、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对中国的倾销、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2018年7月,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日本、美国的进口光纤预制棒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中国光通信产业向美国出口光缆金额较小,但不排除未来存在影响的可能性。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战略先行、主动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战略先行理念,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围绕"全球发展、创新引领、运营变革、人才优先"主动布局各产业的运营发展。聚焦产业,坚持产品向"绿色光棒、量子通信、芯片、下一代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方向发展,业务向系统集成、运营服务方向拓展,市场向国际化方向扩张的企业发展道路;坚持实施"智能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建设;坚持企业"上善若水,道法通变"文化理念。在战略先行理念的指引下,公司前期布局项目陆续进入成长期,支持公司持续、高速成长,在连续三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公司经营业绩在第四个年度继续保持高增长。
2.坚持不懈的研发投入,自主创新打造公司软实力及硬实力
公司建立了高效的IPD研发机制,科学配置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公司研发支出总额多年保持在营业收入4%的水平,2018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95亿元,占收入的3.90%。远超OECD国家研发投入强度。公司建立庞大的研发团队,构建公司创新的软实力基础。在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体系的基础上,公司积极申报国家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逐年增加,至2018年6月底,公司累计制定行业标准近200项,发明专利授权400多项。科研创新引领公司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3.全球化人才战略引领公司新一轮发展方向
人才战略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战略。为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公司持续加强战略性人才队伍的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全球视野及管理经验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熟悉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核心骨干人才队伍、以及高素质高技能的匠人队伍。全球化人才战略实施加速公司国际化发展步伐。
公司聘任张汝京博士、褚君浩院士进入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指导公司新一轮发展方向;聘请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林福江教授、陈晓东教授担任射频芯片、太赫兹通信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聘请Andrew Rickman博士为硅光模块技术的首席科学家,聘请Jerry Brown博士为公司高压电缆领域首席科学家。全球一流的科技专家队伍给公司带来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方向。
4.智能制造打造产业竞争力
公司于2013年全面开展"工厂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制造精益化"三化融合建设,将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工厂管控与制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实现产业链协同智能化制造,自主开发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光通信产业链全套智能化装备及控制软件,全面导入精益制造模式,智能化制造推动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由零缺陷管理向上下游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跃升的亨通质量4.0时代。2018年,公司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证书,6家单位列入"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光纤光缆智能制造项目被工信部列入2018年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5.全球化布局打造全球市场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大背景下,公司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加快打造全球化运营的国际化公司,在欧洲、南美、南亚、非洲、东南亚7个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产业基地,并不断向海外市场深化产业布局,推动海外公司升级改造和产能提升,激发海外公司潜在发展活力,实现国内外产业融合。持续实施"1+N"品牌战略,统筹公司国内外品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营,提升品牌价值,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6.长效激励机制
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公司建立了人才领先战略和薪酬激励体系,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通过员工持股激励,将公司发展与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构建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