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是总局着眼现阶段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的具体行动,也是当前抓质量、保安全的迫切需要。
安徽省是全国四大电线电缆生产集聚区,电线电缆是安徽省重要工业产品之一,全省电线电缆企业400多家,其中获得工业生产许可证的电线电缆企业230家,获得电线电缆产品3C企业370家企业,涉及证书728张,产品主要涉及民用、发电(电力)、船舶、钢铁、石化、航天航空、仪器仪表、矿用、冶金、核电等行业,形成了合肥、滁州、芜湖三个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合肥市以普通电线电缆为主,芜湖市以特种电缆产品为主,滁州市以仪表电缆为主。近两年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真贯彻国家质检总局战略意图,在抓以电线电缆为重点的产品质量提升上做了一点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抓基础,督促企业练好内功
在日常巡查中不难发现,电线电缆企业普遍存在忽视自身检验能力建设,企业自身检验设备严重不足,检验人员能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为了督促企业把好“厂门”,一方面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企业加强检验设备的投入,规模以上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检验中心,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培训检验人员,并与省经信委、省电线电缆商会、省质检院合作,共同开展电线电缆企业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培训,2012年组织全省103家电线电缆企业检验检测人员重点进行了相关标准宣贯,检测技术的讲解,还进行了有关理论和实际操作内容的考核,下一步还将在芜湖、滁州、合肥等产业聚集区开展集中培训。
二、抓管理,服务企业各负其责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明确了各职能处室在抓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任务分工,由认评处和省许办牵头组织对获得3C和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检查,由稽查总队牵头,对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查处,由监督处牵头,组织做好省内生产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联动抽查和企业调查。各牵头处室结合工作职能及总局整治方案的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工作部署。
严格生产许可的发证管理。首先,从严把产业政策关,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严厉查处部分企业的伪造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分别于对三家企业下达了《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并在省局网站发布了注销公告。其次,强化发证质量:加强审核组长的管理,本着专业对口、能力适应的原则对所有审查员进行分类使用和管理。对现场考核记录做好检查、抽查工作。
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的获证后管理。一方面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检查。对于曾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其后因各种原因证书被暂停、注销及撤销的企业,重点检查其是否存在非法使用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一方面对获证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专项检查。对证书仍在有效期内的企业,开展质量保证能力专项检查,核查必备检测条件及出厂检测情况。检查人员应对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要求,逐台件核对并查验其检定(校准)证书、填写登记表,并在此基础上抽查其产品出厂检测记录。
三、抓抽查,后处理严格到位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部署,2011年对合肥、芜湖等14个地市的206家在国家联动抽查产品范围内的生产企业开展了抽样和企业调查工作,完成了企业调查表197份,抽查了179家生产企业的334组样品。共抽查企业179家,不合格企业39家;共抽查产品334批次,不合格产品46批次,合格率为86.23%。2012年,抽查了全省115家生产企业的212组样品。不合格企业24家;不合格产品25批次,合格率为86.5%。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台了《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明确了要求和责任。省局直接负责国抽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工作,市局负责省抽不合格企业的整改工作。对整改时的材料、工作记录、现场条件等做了具体要求。2011年首先尝试了对天长市政府和30家电线电缆不合格企业负责人开展质量约谈,在约谈会上强调了地方政府、企业在产品质量上的责任,督促企业从根本上重视产品质量和不合格产品的整改。约谈会后,天长市政府领导带队去无为开展了专项调研,并对天长市电线电缆行业发展、技术机构基础建设、企业质量主体意识等做了专门的部署和强调,在2012年的国家联动抽查中,天长电线电缆合格率由上年的72%提高到84%。
2012年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合肥再次启动了约谈机制,由省局领导亲自对24家电线电缆不合格企业负责人的集中约谈。同时对电线电缆产品分类监管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要求对划为C类的的工业企业加大巡查督查、监督抽查的力度,力争形成健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四、抓整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从2010年开始,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连续两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线电缆产品专项执法检查,各级质监执法部门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电线电缆产品”专项执法领导小组,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巢湖、六安、合肥、滁州等质监局稽查支队还专门成立了“电线电缆产品”专项执法检查组,配备了专门执法车辆和相关执法装备。2011年以来,按照总局《关于开展电线电缆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质检监函[2011]191号)要求,我们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及时将总局整治的文件进行转发,并要求各市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问题,制定结合本地实际的整治方案。当年全系统累计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800余人次,行政执法车辆430余台次,查处无证企业2家。督促整改落实的生产许可获证企业30家,3C认证企业50家;注销生产许可获证企业3家,注销79家3C认证企业的150张3C证书;暂停31家获证企业的53张证书。2012年,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活动要求,全系统共排查企业5334家次,查处企业300家,查处案件696起,排查风险与隐患270件,已全部采取措施予以整改,查获货值1774.8万元。其中排查电线电缆企业558家次,查处线缆生产企业22家,案件38起,货值177万元。安徽省将天长市电线电缆生产集群作为重点整治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五、抓亮点,服务地方中心工作
在2011年“高沟会议”基础上,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芜湖市人民政府,全力承办首届中国(芜湖)电线电缆博览会暨产品质量峰会。整个活动包括了专业展会、高峰论坛、产业对接、经验交流等具体内容,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泛。国家总局、工信部、省政府领导以及来自全国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电线电缆产业界、科技界、大客户500于人参会,226家企业参展,设立展位15750平方,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工业报、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人民网、中国报道网、电缆网、中安在线、国家质检总局等多家网站予以专题报道和转载。
地方政府利用峰会平台做了大量招商、推介工作,部分国内顶尖企业已经开展了对我省电线电缆企业的收购、合作等工作。芜湖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对我局在扶持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本次峰会也带动了我省各市政府对如何抓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考和讨论,近期部分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访我局专题协商质量工作,为下一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